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如热浪、洪水等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健康,同时,大气污染对疾病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与高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对疾病发生是否有共同的作用,还存在分歧。在这样的背景,研究气象对疾病的作用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象 疾病研究
  • 简介:利用历年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北省1951—2010年水稻高温热害的动态变化,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高温热害的演变趋势与规律。结果表明,鄂东部、江汉平原部分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趋于频繁,且除西南部地区外的湖北省其他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最大概率出现的时间均有明显的提前,甚至每10a提前1d以上。最后,利用ArcGIS对湖北省的水稻高温热害变化趋势和风险程度进行了区划。

  • 标签: 气候变化 水稻 高温热害 风险累积值
  • 简介:1河北省主要海洋生态环境问题1.1入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近岸海域污染加重渤海接纳我国北方辽河、海河、黄河三大流域污染,2011年,渤海入海排污口水质超标率高达71%,主要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约97.4万t,未达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面积45035km2,污染现象突出。河北省共有人海河流52条。2011年主要入海河口水质超标率高达60%,仅戴河、滦河、小青龙河、陡河和宣惠河5条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近5万t;

  • 标签: 海洋生态环境 河北省 污染物总量 入海河口 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标准
  • 简介:在ArcGIS软件支持,构建福州交通网络数据库,并结合多种数据和多种分析方法对福州地铁1、2号线路的交通进行了可达性评价.首先通过ArcGIS中的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建模等手段对地铁沿线的道路网分布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地铁1、2号线建成后将大大缩短通行时间,提高了城市外围地区的交通可达性.其次,利用网络分析工具计算得出地铁将平均减少市民出行时间8.88min,减少地铁沿线出行时间11.6min,在出行高峰期的影响更为显著,可减少将近20min.研究结果可为交通部门提供参考.

  • 标签: 福州地铁 交通可达性 轨道交通
  • 简介:土壤物质成分,主要受控于成土母岩的岩石类型与矿物组成。平谷平原区具有适宜大桃种植的气候与土壤条件,这与平谷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土壤中多项有益元素的含量普遍高于北京市其它地区。平谷区内的不同地区大桃果实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也存在着差异,以平谷东部大桃中的矿质元素含量最为丰富。

  • 标签: 土壤 大桃 地质背景 适宜性
  • 简介:利用1961~2006年江淮地区80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数确定极端降水阈值的方法,比较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该区域降水强度的分布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典型暖异常的年份里,江淮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占总降水日数的比重比冷年增加30%以上,极端降水总量的比重增加13%左右;而微量降水日数所占比重比冷年减少近60%,微量降水总量减少了80%,说明全球变暖后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呈现弱降水减少,强降水增多的显著两极分化特征,且该特征在江淮地区基本一致。冬、夏季对比表明,冬季的变化幅度比全年和夏季更大。可见全球变暖背景未来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可能性增加。

  • 标签: 全球变暖 江淮 降水强度分布结构 微量降水 极端降水
  • 简介:1:5万数字地质填图,按照规范要求需要1:2.5万地形图作底图。因此,工作中需要制作1:2.5万标准图幅框与地形图匹配作为野外填图手图。本文就1:2.5万标准图幅制作、不同比例尺之间的投影转换及地形图比例参数设置等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 标签: 数字地质填图 投影转换 比例尺参数
  • 简介:WorldView-2卫星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探索了DEM支持,分别基于严格物理模型和有理函数模型的WorldView-2影像单片定位原理和过程,并以某地区WorldView2影像及其对应的1:10000DEM作为试验数据,对比研究了在不同控制条件,基于严格物理模型的单片定位、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单片定位以及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立体定位的定位结果。

  • 标签: WorldView-2卫星 单片定位 严格物理模型 有理函数模型
  • 简介:以最新钻取的SE2孔沉积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晚第四纪以来钱塘江切河谷充填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进行了精细研究,重建了研究区地层结构和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强潮型钱塘江河口湾和切河谷的沉积模式。钱塘江切河谷充填物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河床、河漫滩、古河口湾、近岸浅海和现代河口湾5种沉积相类型,表现为一个较完整的I型层序,其内部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海侵和海退潮流侵蚀面、体系域内海侵面发育。钱塘江切河谷充填物自海向陆可划分为海向段、近海段、近陆段和陆向段4段,各段沉积序列和海陆相互作用程度不同。在钱塘江切河谷充填物中海陆过渡部位首次明确划分出了古河口湾相,并对其沉积特征和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形成时间在9000aBP左右,具有与现代河口湾不同的沉积特征,表现为中部为潮道砂体沉积,向陆渐变为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两侧被潮坪或盐沼沉积包围,沉积物在平面上自陆向海呈现粗一细一粗的分布模式。现代河口湾平面上自陆向海依次发育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粉砂质砂坎、潮道-潮流砂脊复合体和湾口泥质沉积区,沉积物呈现粗一细一粗一细的分布模式,与大多数河口湾常见的粗一细一粗的分布格局明显不同。

  • 标签: 沉积特征 沉积序列 分布模式 河口湾 下切河谷 钱塘江
  • 简介:气体钻井与传统钻井工艺相比,在提高钻速、保护和发现储层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给录井工作带来了工程异常预报难、岩屑鉴定困难、油气水层判断符合率不高等难题。针对新工艺带来的技术挑战,通过建立气体钻井异常预报模型,开发安全监测系统,编制迟到时间计算软件,研究元素录井岩性解释及气测解释评价方法,形成气体钻井条件的录井配套技术。在川东北地区多口井的现场试验后,证实该技术在保障钻井安全,提高油气发现率,提升录井质量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 标签: 气体钻井 录井 安全监测 迟到时间 元素录井 气测解释
  • 简介:扬子地区在寒武纪处于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盆地背景,盆地沉积格局基本上为两坳夹一隆的特点,中部以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特征,南北为深水碎屑沉积与碳酸盐沉积为特征。作者以下扬子发育的野外露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精细测量与观测南京、巢湖、杭州等12个露头点露头资料,建立了扬子地区寒武纪的层序地层格架。寒武纪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及14个三级层序,作者首次以二级层序体系域为单元对寒武纪进行了岩相古地理编图,并对寒武纪层序-古地理演化3个关键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扬子区寒武纪古地理格局相对稳定,继承性地发育了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盆地等沉积相类型。

  • 标签: 下扬子区 寒武纪 层序 岩相古地理
  • 简介:碳酸盐岩油藏的强非均质性以及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作为连接油藏参数与地震参数重要桥梁的岩石物理模型,以及作为油藏预测和定量表征最有效工具的流体替换成为岩石物理建模的难点与重点。在碳酸盐岩储层复杂孔隙结构与地震尺度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分析基础上,研究采用岩石网格化方法,将地震尺度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岩石划分为具有独立岩石参数的均质岩石子体,根据岩石孔隙成因与结构特征采用不同岩石物理模型分步计算岩石子块干岩石弹性模量,并根据不同孔隙连通性进行流体替换,计算饱和不同流体岩石弹性模量。基于计算的岩石子块弹性模量,采用Hashin.Shtrikman—Walpole弹性边界计算理论方法实现地震尺度碳酸盐岩储层弹性参数计算。通过对含有不同类型孔隙组合碳酸盐岩储层模型的弹性模量进行计算与分析,明确不同孔隙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特征,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资料认识一致。

  • 标签: 地震尺度 流体替换 碳酸盐岩 岩石物理建模 非均匀
  • 简介:苏里格气田中区的主力产气层位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长期倍受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争议。根据钻测井资料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苏里格气田中区盒8段属河流沉积体系,其中盒8段为辫状河沉积,盒8上段为曲流河沉积。在精细描述沉积相特征的基础上,对苏6区和苏14区加密区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标签: 苏里格气田 盒8段 沉积相 辫状河 曲流河
  • 简介:文章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温度资料,并选择上海、北京与海拉尔3个代表站温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呼伦贝尔市2012年1月旬出现的持续低温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气温整体趋势是在上升的,但海拉尔气温上升的幅度比较小.在气候变暖的背景,气候变的比较异常,极端事件也在增多,甚至出现持续性极端低温天气.

  • 标签: 气候变暖 持续低温 波动
  • 简介:针对京津冀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NO。(氮氧化物)和PM2.5(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gm的颗粒物),应用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及中小锅炉烟气脱硝技术,并根据2015年和2030年我国能源规划,设计3种技术应用情景,采用WRF.CAMx耦合模式,对京津冀地区大气中NO。和PM2.5进行了应用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单独应用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后(方案1),北京、天津地区大气中的Nq浓度降低幅度达20%,河北地区降低5%;PM2.5的浓度降低幅度约10%;应用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和2015年能源规划情景(方案2),京津冀地区大气中NOx和PM2.5浓度的降低幅度均超过20%;应用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和2030年能源规划情景(方案3),该地区NOx浓度降低幅度与之相当,PM2.5浓度降低幅度超过30%。可见脱硝技术和清洁能源利用的有效性依赖于其应用比例。二次气粒转化的化学过程形成的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对该地区空气中PM2.5浓度的贡献很大,冬、春、秋季硝酸盐最大贡献高达60%,夏、秋季硫酸盐最大贡献超过70%,铵盐四季最大贡献约25%。这说明PM2.5的主要前体物N0x、SO2、NH3、VOCs(VolatileOrganicCompounds)、CO等均大幅度削减才能有效降低该地区空气中PM2.5浓度。

  • 标签: NOx PM2 5应用情景 化学过程 WRF—CAMx模式
  • 简介:晋东南陵川地区上石炭统一二叠统太原组灰岩中遗迹化石发育,已识别出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常见遗迹化石包括Zoophycos,Helminthopsis,Planolites,Nereites,Chondrites,Thalassinoides,Rhizocoralli.um,Ophiomorpha,Palaeophycus和Teichichnus等,其中Zoophycos最为发育。依据遗迹化石的组成、分布及产状特征,可建立4个遗迹组合:(1)Zoophyc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2)Planolites—Helminthopsis遗迹组合;(3)Zoophycos—Teichichnus遗迹组合;(4)Nereites—Chondrites遗迹组合。对这些遗迹化石宿主岩石沉积特征的分析表明,太原组灰岩中的遗迹组合分别产生于海湾-漏湖环境(遗迹组合1)、浅海上部(遗迹组合2)、浅海中部(遗迹组合3)和浅海下部(遗迹组合4)。基于遗迹组合特征和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太原组遗迹化石组合的沉积环境模式,这一成果可为今后该区太原组中煤与煤层气生成的古环境研究提供生物学信息和基础理论资料。

  • 标签: 遗迹组合 沉积环境 太原组 沁水盆地
  • 简介:未来在墨西哥湾中新统下段砂岩的勘探将越来越聚焦在埋深大于4.5km的地层,而对于那些深一超深层岩层来说,储层物性是一个关键风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西墨西哥湾中新统下段砂岩储层物性的变化。为此,我们用取自深度在0.9~7.2km之间地层样品的岩相和岩石物性数据,分析了五个地区碎屑矿物组成、成岩过程、储层物性的区域性变化,这五个地区是1)路易斯安那;2)上得克萨斯海岸;3)下得克萨斯海岸;4)墨西哥布尔戈斯盆地;5)墨西哥韦拉克鲁斯盆地。在研究区内矿物组成变化非常明显。路易斯安那近海中新统砂岩的平均矿物组成为石英:86%;长石=12%;岩石碎屑=2%(Q86F12R2)。往南,随着源区内火山岩和碳酸盐岩的出现,长石与岩屑含量增加。在从得克萨斯近海采集的样品中,上得克萨斯海岸岩样的矿物组成为Q67F24R9,及至下得克萨斯海岸,为Q58F24R19。墨西哥北部陆上布尔戈斯盆地中新统下段砂岩的平均矿物组成为Q64F22R23,而取自墨西哥南部韦拉克鲁斯盆地砂岩样品的岩屑比例最高,达Q33F12R55。路易斯安那地区富含石英的中新统砂岩的主要成岩事件有机械压实作用和石英胶结物沉淀。往南,伴随岩石碎屑含量持续增加,压实造成的孔隙度损失增大。南部方解石胶结物丰富,储层物性明显下降。在中等埋深,路易斯安那的富石英砂岩储层物性最好,而在得克萨斯和墨西哥,因岩屑含量增加,储层物性下降。在所有深度和温度,相较下得克萨斯和墨西哥的岩层,路易斯安那和上得克萨斯岩层的孔隙度要高些,但地层深度〉5km、温度〉175℃时,孔隙度差异变小。西墨西哥湾从路易斯安那到墨西哥中新统中、下段的变化趋势可作为一个典型例证,来阐述作为一个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碎屑矿物

  • 标签: 墨西哥湾 砂岩样品 储层物性 矿物组成 中新统 碎屑
  • 简介:基于威远地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钻井资料和地质背景,通过对05wy11和05wy30地震测线剖面演化史恢复和分析,认为威远背斜发育过程中至少经历了早起拉张和晚期挤压两种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的构造运动,其证据为现今保留的高角度正断层、低角度逆断层和上逆正反转断层。威远背斜的形成可分为早古生代的雏形期、二叠纪—中三叠世稳定期、晚三叠世—始新世的调整期和渐新世—现今的定型期。最后结合生烃史及构造—演化史分析了构造演化对古生界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 标签: 威远背斜 地震解释 构造演化 高角度断层 反转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