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环渤海地区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各季节雾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运用天气学基本原理和天气学分析方法,研究环渤海地区春夏季和秋冬季雾出现的天气形势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雾出现次数的年际变化呈小幅波动且略减少的趋势;雾出现次数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冬季和夏季为雾的高发季节;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雾出现的次数最多,河北省南部和辽宁省中部地区雾出现的次数多于其他内陆地区。环渤海地区雾发生时高空环流形势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低槽型、高压脊型、平直西风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型;而地面天气形势类型较复杂,主要包括均压场型、高压前部型、锋面气旋型、弱高压型、东高西低型、地形槽型和西南倒槽型等7种。环渤海雾发生时近地面逆温温差(T925-T)维持在2.5℃左右,温度露点差(T-Td)全部小于3.0℃,地面风速以微风为主(1—3m·s-1),风速较大时也有雾出现,但风速不超过8m·s-1。通过对环渤海地区雾出现时高低空天气形势进行分型并结合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为环渤海地区雾的分析和预报提供参考。
简介:用1961—2013年黄河源区水文站资料及同期该流域气象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小波变换及突变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黄河源区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的关键气候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961—2013年黄河源区年平均流量以每10年23.6m^3/s的速率减少,四季中以秋季减少最为显著,自2003年开始,黄河源区流量持续增加。年平均流量在1987年发生突变,年内变化由突变前的“双峰型”调整为突变后的“单峰型”,并具有准8a、4a的周期。近53a间,源区气温显著上升,降水增加,进入本世纪蒸发量显著增大,各因子与源区流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拟合方程表明气候变化是黄河源区流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简介:利用青海共和地区2003~2013年连续11a的马铃薯生育期(4~9月)观测资料和1961~2013年4~9月地面平行观测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积分回归等方法,对共和地区马铃薯生育期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a来青海共和地区马铃薯生育期平均气温、≥0℃积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日照时数则表现为不显著下降趋势。热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该区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温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是出苗前期为正效应,现蕾至开花期为最大正效应,成熟期为最大负效应;降水对其产量的影响是现蕾前期为正效应,现蕾后期至成熟期8月中旬为最大负效应,9月为最大正效应;日照时数对产量的影响是播种期为负效应,现蕾至开花期为正效应,成熟期为最大负效应。
简介:利用2013年12月1—9日淮安市气象观测资料、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和探空资料,对2013年12月初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重度雾霾过程的气象要素、PM2.5浓度和大气边界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淮安地区持续性雾霾过程高空为偏西气流,冷空气弱且850hPa有暖平流输送,为雾霾持续的背景条件。在此次持续性雾霾过程中,PM2.5日平均浓度均大于0.075mg·m^-3,与能见度呈反相关关系;高质量浓度的PM2.5长时间堆积使低能见度维持,随着湿度的增大或减小,雾霾交替出现。边界层中低层维持的逆温层结不利于大气湍流、水汽垂直交换及污染物垂直扩散,为雾霾长时间维持提供了良好的热力条件;混合层高度低且上升运动弱,为此次持续性雾霾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
简介:提出了一种以自动缩编为主、人工协调综合为辅的道路数据更新模式,引入并发展了线要素的自动匹配方法,实现了增量数据的自动提取和筛选、缩编,并从技术路线上详细阐述了增量更新的实现流程。
简介:有不同规模的很多海底的山崩在Liwan3-1气体地的海底的管道线路的峡谷区域被识别了。仍然有许多机会,海底的斜坡失败将发生,并且下列集体运动将介绍大风险给海底的管道。鉴于这,一个数字预言方法基于Eulerian-Eulerian二阶段的流动模型被介绍模仿潜在的海底的山崩的集体运动。滑动土壤和周围的水被Herschel-Bulkley流变学模型和牛顿的液体模型分别地模仿。骚乱用k-模型被模仿。与两个相比实验数据并且是结果,二阶段的流动模型显示出好精确性,并且它的结果是更多关门到实际状况;在土壤和周围的水之间的动态联合能有效地被模仿,hydroplaning和头分开的现象能被获得。最后,潜在的海底的山崩的土壤运动作为一个例子被模仿,根据在峡谷区域的地震侧面。结果证明hydroplaning发生在运动过程期间。二阶段的流动模型计算的刺杀距离是877m,它是27.1%比是大结果。然而,土壤的山峰前面速度是相对的小,与8.32m/s的最大的价值。是有一个简单、快速的过程的节目能被用于初步的评估,当二阶段的流动模型为一个精确评价是更适当的时。
简介:内容摘要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由于环境的客观限制,导致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极难开展,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自数字技术产生以来,关于建筑工程方面的设备和相应的技术也迈向了不断发展中,其中BIM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被广泛重视和运用。文章阐述了BIM的特点、原理、发展情况,解析了BIM在现场施工管理中的优势,并提出结合办法。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也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各个行业存在明确分工的同时,也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电气工程是关系人们生活、国家发展的重要学科,特别是计算机的发明推动了电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的电气工程中,虽然应用领域已经比较广泛,但是在某些高要求领域,电气工程的效率和精度等都达不到要求。快速发展的电气自动化弥补了电气工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不管是在人们家庭中的电路设计,还是国家航天航海等事业发展,电气自动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先介绍电气工程与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特点,再重点探讨分析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