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熔炼,是在炉子的反应塔顶上,将干燥过的精矿粉和预热空气通过喷嘴混合吹入反应塔中,并使这些物料在悬浮状态下进行熔炼。这种方法,多半是以自热熔炼为原理来进行的,其熔炼的热源主要靠精矿中的硫和铁的氧化反应所放出的热,也可以加入少量其它燃料以保持其热平衡。由于该法将焙烧与熔炼结合为一个操作过程来处理硫化精矿,所以具有高的处理能力,热能利用好,能得出高纯度的二氧化硫炉气以制造硫酸,对较难挥发的金属化合物能迅速达到高的挥发率,所产的烟尘较纯等特点。

  • 标签: 闪速熔炼 金属化合物 精矿粉 预热空气 悬浮状态 自热熔炼
  • 简介: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理工大学教授张文海领衔,总投资额达1.6亿元人民币的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和重大装备专项课题研究项目“新型闪冶金连续冶炼铜技术”在江西南昌有色冶金设汁院、江西理工大学和甘肃白银公司三地同时启动。

  • 标签: 炼铜技术 闪速冶金 中国工程院院士 理工大学 有色冶金 课题研究
  • 简介:介绍了筛分上料1^#~3^#皮带采用集中收尘方法治理粉尘污染的改造依据及改造方案,对类似条件下的粉尘污染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 标签: 粉尘治理 闪速熔炼 筛分上料系统 技术改造
  • 简介:本文介绍了作者在难选锦矿石浮选过程中改变过去传统的选矿流程,采取集中粗选、分选精选的选矿方法,坚持饥饿加药的原则,获得了锑精矿品位为60.66%、锑浮选回收率为90.05%的较好浮选指标。

  • 标签: 集中粗选、分速精选 选矿流程 锑浮选
  • 简介:采用座滴法研究反应烧结(Reactionbonded)SiC/Co-Si体系在真空中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并研究Si含量和实验温度对润湿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Si对反应烧结(RB)SiC/Co-Si体系的润湿性有显著影响,当Co-Si钎料粉体中Si含量(质量分数)为6.7%和60%时,体系的最终润湿角都低于SiC/纯Co体系。SiC/Co-Si体系的润湿过程属于反应性润湿,随着温度升高,润湿角明显减小。微观结构研究和XRD相分析表明,对于SiC/Co-3Si体系(Co-3Si钎料中Si的质量分数为3%),界面区域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为CoSi和碳,同时发生元素的互扩散,形成反应中间层;对于SiC/Co-60Si体系,界面反应产物只有CoSi2,界面区域没有存留碳。界面反应改变体系的界面结构,从而改善体系的润湿性。

  • 标签: 润湿性 界面反应 SiC/Co-Si体系
  • 简介:为了对闪炼铜企业进行科学地能效分析进而提高其能效水平,针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及其结构组织特征,提出了基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多层级多尺度的能效在线评估与分析方法。基于热力学和热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定义了能效分析的基本指标,详细介绍了多层次多尺度能效分析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产品产量参量在线估算、间歇式生产过程作业时间在线自动识别等方法解决了在线分析的关键技术难题。

  • 标签: 能效分析 节能降耗 实时 铜冶炼过程 多层级 多尺度
  • 简介:论述了闪浮选机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重点了讨论了金川公司龙首矿应用闪浮选对精矿品位,特别是对回收率提高的意义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并说明推广应用的前景。

  • 标签: 闪速浮选 精矿品位 回收率 铜镍矿 工业试验
  • 简介: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了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对反应合成V2AlC的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和少量的VCx和AlV3。2V/Al/C的热爆产物中V2AlC晶粒呈板条状形貌,长度约为10μm。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可显著促进V2AlC的合成,但不会形成单相V2AlC。添加适量的Sn可促进单相V2AlC的合成。2V/Al/C粉体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产物的主相为V2AlC,少量为VC0.75。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促进V2AlC单相反应合成。2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并提出反应合成V2AlC的反应机制,即VC与V-Al液相反应合成板条状晶粒的V2AlC材料。

  • 标签: V2AlC 燃烧反应 合成
  • 简介:任何精炼工艺的目的都是想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少的渣量来降低杂质的含量。在日本,开发铁水预处理工艺是为了在能非常有效地除去每一种杂质的条件下精炼铁水。引进这种工艺的一个结果是渣量逐渐减少。最近几年,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强烈。进一步减少渣量非常必要。新日铁公司因此对提高铁水脱磷过程中反应效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如下。

  • 标签: 反应效率 脱磷过程 铁水 精炼工艺 预处理工艺 新日铁公司
  • 简介:本文研究包晶反应结晶过程中产生的的热裂纹。将MTS抗拉实验机与反射炉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结晶实验。在结晶过程中测量试样温度和应力变化。应力测量在试样的结晶过程中突然下降(发生在合金的包晶温度左右),一般都会产生微组织中的裂纹或者回填裂纹。而且从理论和实验上对包晶反应类型进行了研究,理解其对结晶过程应力变化的影响。理论分析显示,由于包晶转变引起的应力改变是热裂纹形成的原因之一。此外,当合金初次析出充分,包晶反应不散射时,裂纹就更容易产生。

  • 标签: 包晶反应 裂纹形成 结晶过程 钢坯 应力变化 试样温度
  • 简介:将95%Mg+3%Ni+2%MnO2混合粉末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中充氢反应球磨100h,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球磨后的粉体进行表征,并研究其与水反应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充氢球磨能对Mg-3Ni-2MnO2进行充分的氢化,Mg全部形成MgH2。制备的氢化态Mg-3Ni-2MnO2复合粉末的颗粒尺寸为0.1~5gm,晶粒尺寸在1~40nm之间。复合物在二次去离子水中水解时,随温度升高,放氢量增加,当温度为343K时,在20min内放出的氢气达到理论放氢量的91-3%,有望成为1种新的安全高效氢源技术。Avrami指数的数值变化表明,氢化态Mg-3Ni-2MnO2复合粉体的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其水解机理有所不同。

  • 标签: 储氢材料 反应球磨 水反应 动力学性能
  • 简介:以Ti,Si3N4,石墨和SiC粉体为原料,用反应热压法合成了TiN-SiC复合陶瓷材料,并对其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13.6GPa和6.89MPa·m1/2,其增韧机制主要为裂纹偏转和裂纹分叉机制.

  • 标签: TIN SIC 制备 复合陶瓷
  • 简介:对能源中心供排水作业区几个净水站内不同形式的絮凝反应池在给水应用中的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比较,通过管理解决其在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絮凝反应池 供排水 积泥
  • 简介:以Zr和B4C等粉末为原料,采用喷涂和反应烧结方法在钼合金表面形成陶瓷涂层,研究反应烧结工艺对涂层表面形貌、相组成和相结构的影响,再通过硅扩散反应形成抗氧化涂层,研究抗氧化涂层对钼合金在1500℃静态抗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钼合金表面Zr-B4C在1700℃反应烧结2h形成多孔陶瓷结构,烧结产物主要含ZrC及少量的Mo2C和MoB等物相。涂层在1500℃抗氧化寿命达10h以上,1500℃氧化1h,质量增加速率为1.175mg/cm^2。

  • 标签: 反应烧结 抗氧化涂层 组织形貌 抗氧化性能 MO合金 Zr-B4C
  • 简介:以微米级蓝钨(WO2.9)、四氧化三钴(Co3O4)和炭黑(C)为原料,采用真空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末,经过真空烧结得到WC-Co合金块体。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复合粉末及合金显微形貌及物相组成,研究原料粉末中配碳量对WC-Co复合粉及合金物相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平均粒径为300nm的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主相均为WC和Co相,含有少量的η相(Co3W3C);原料粉末中配碳量(质量分数)为16.69%较为合适,此时可获得物相纯净、平均晶粒尺寸470nm的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合金的横向断裂强度为2464MPa;原料粉末中配碳量为16.85%时,合金中存在少量的游离碳,横向断裂强度只有1946MPa。

  • 标签: 原位还原碳化 WC-Co复合粉 超细WC-Co硬质合金
  • 简介:以Ti粉、石墨粉和Cr粉为原料采用反应熔覆技术,结合自蔓延高温合成与真空消失模铸造法,在Mn13高锰钢表面制备不同Cr含量的TiC-(Cr,Fe)7C3复合材料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涂层的微观结构与成分。结果表明:Cr溶于Fe形成M7C3型化合物,TiC颗粒的分布随Cr含量增加而更加均匀、尺寸逐渐变小。分析3种不同Cr含量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r含量(质量分数)为15%时涂层的硬度最高,耐磨性能最好。

  • 标签: 反应熔覆 自蔓延高温合成 真空消失模铸造 原位自生TiC颗粒增强 (Cr Fe)7C3
  • 简介:通过铝热反应法分别制备未加Si和加Si的块体纳米晶Fe-Al-Cr和Fe-Al-Mn材料。利用OM,XRD,EPMA和TEM对制得的材料进行微观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Si之后,2种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变化不大;含10%Cr的材料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均由无序bcc结构组成,而含15%Mn材料的晶体结构由之前的有序D03结构向B2结构转变;Si元素的加入可降低Cr、Mn元素在Fe,Al中的溶解度,使基体中有Cr、Mn相析出。对材料进行硬度和应力应变曲线的测试,发现加入5%Si后,各材料的硬度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塑性显著降低:含10%Cr的材料屈服强度由790MPa减小至642MPa,而含15%Mn的材料屈服强度由708MPa增大至808MPa。

  • 标签: 纳米晶Fe3Al SI元素 组织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