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分析含钒钛转炉渣氧压酸浸过程的热力学特点,根据高温水溶液中计算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和活度系数的经验公式,通过计算得到了氧分压0.5MPa、对应离子的质量浓度0.1mol/kg、温度60~200℃条件下V-Ti-H2O系的电位-pH图。在pH〈2的酸性条件下,可溶性V3+,VO2+,VO2+的稳定区几乎全部包含在TiO2的稳定区范围内,随着温度由60℃升高到200℃,钒、钛稳定共存区对应的氧化还原电位逐渐增大,pH逐渐降低。钒、钛稳定区的共存特点从热力学角度为转炉渣采用氧压酸浸工艺通过一步酸浸将钒浸出的同时使钛富集在渣中提供了理论依据。含钒钛转炉渣的氧压酸浸实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140℃、氧分压0.5MPa、粒度0.055~0.075mm、液固比15:1、浸出时间120min、搅拌速度500r/min、初酸浓度200g/L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为96.87%,钛的浸出率为8.76%。钒与钛通过氧压酸浸工艺能够得到有效分离,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
简介:根据高尔夫球模具电极的结构特点和加工要求,分析了分别用3轴数控铣床、4轴加工中心、5轴加工中心加工该电极的优缺点,结合现有设备情况,采用MasterCAM软件编制加工程序,进一步分析和优化了4轴加工中心加工高尔夫球模具电极的工艺.
简介:作者简述了东海PH油田钻井的钻杆刺漏原因的研究过程,以及取得的初步结论。从1998年开始,PH油田接连出现了钻杆刺漏现象。为此,有关部门组织了跨系统的多学科、多专业科研合作,先后有5个学科,24个专业,近20个大专院校和科研所,8个油田的专家参与了研究。并先后在5个城市进行了11项正规的系列试验,写出了13部正式试验报告及调研报告。在研究中,使用了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3项专利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当今现代化大型工具中出现的机具损坏、腐蚀问题,其常常是综合原因作用的结果,需要从相关的各个学科进行认真地研究。对钻具刺漏现象的大量试验和研究,意外地发现并证明了该油田的地层内存在少量腐蚀气体。虽然这类气体的含量并不高,然而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全面认识PH油田的地层状况,在今后的油气生产中正确确定有关装备的防腐等级,以及预测生产装备的使用寿命,都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