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顺利步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建立面板平滑门限回归模型(PSTR),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征,并对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合理规避路径。实证结果表明:相关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发生平滑转移;不同收入阶段,产业结构和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高度相似;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以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作用消失,产业结构、最终消费率、贸易开放度和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稳定在1.5%、-30%、10%和10%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消极效果大于积极效果;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
简介:基于对中国在非洲援建的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微观层面的民族志田野调查,本研究将中国援助实践视作中国农业知识和技术嵌入援助实践,在异文化的地方进行再生产和地方化的过程。本文从对"发展"的技术性建构、对"技术"的认知性建构和对"高产"的权力性建构三个方面展开叙事,进而指出中国援助与西方传统援助的差异主要源自发展知识建构路径的不同:西方是理论性建构,中国是经验性建构。本文也表明中国国内发展经验是通过中国对外援助的经验建构路径嵌入到援助项目中的,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受援国的能动主体也根据各自政治、经济等利益诉求在实践互动中共同形塑着中国发展经验的再生产和地方化过程。
简介:对中国23个资源衰退型城市2003—2014年的脆弱性进行了测度,并通过Moran指数和LISA分析法对脆弱性的集聚情况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3个城市的脆弱性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集聚现象;高高型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低低型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其中,黑龙江省的伊春、鹤岗、七台河和双鸭山市的脆弱性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显著相关性,较难摆脱资源枯竭困境。应对各区域城市进行差异化发展:对脆弱性较高的城市,加大帮扶力度,且以鹤岗为中心,探索其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对脆弱性较低的城市,应积极发展本地的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城市的稳定性。
简介:基于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2000-2014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9个国家(地区)的信息通讯技术(ICT)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其国别空间差异.研究发现:经对数化处理后的ICT与经济增长均有良好的平稳性,表明ICT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ICT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贡献,但贡献弹性集中在0-1之间,属于缺乏弹性状态;因特网的投入产出弹性要高于移动电话,相对而言,经济增长对因特网的依赖程度要高于移动电话,但近年来移动电话发展迅猛,从长期来看,该区域移动通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超过因特网;从国别区域来看,中东、中亚、南亚国家ICT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低于东欧、东亚国家.
简介:在现代社会,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五”以来,根据我国国防事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国家不断加大对军工企事业单位的投资力度,通过进行改善提高科研生产基础能力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使我国国防事业实现快速发展,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军工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与军工单位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我国国防军工建设的宏观经济管理与指导军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军工研究所(以下简称X研究所)“十五”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及经济增长情况为例,进行军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期为军工单位经济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