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马头琴的源头——火不思,从形制与奏法看,应当属于那种似琵琶的弹拨乐器,这在史料中得到证实。蒙古族诸部落在蒙古高原迅速崛起后,马尾胡琴在北方草原逐渐传播,并被当地居民所喜爱,成为一种流行乐器。明灭亡元朝后,部分蒙古族风俗习惯都遗留下来,对明朝的文化和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明朝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构建的,自然更多地体现中原文化的特点,加之政治因素的作用,潮兀尔排除于国乐之外。但此时的潮兀尔已经在蒙古族中深入人心,在蒙古族部落中广泛流传。蒙古族作为草原游牧民族,其音乐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被异域民族所欣赏。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的代表,几乎成为蒙古民族的象征。马头琴作为拉弦乐器,得到广泛传播,并最终使弹拨乐器“黯然失色”,成为蒙古民族心中的乐神和心灵的旋律。从蒙古民族的音乐发展史看,用马尾弓代替竹擦(棒擦)弓、火不思退出舞台、马尾胡琴-潮兀尔盛行于草原,最终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成为主流,这是历史对马头琴的必然选择,马头琴成为蒙古民族音乐的核心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简介:"丁兰刻木"是在汉族地区形成的艺术传统,在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传入彝区。从口头艺术的主题上来看,汉族和彝族的丁兰刻木传说都是在颂扬孝道,但在情节方面却有很大差异。彝族的"丁兰刻木"艺术传统新增了不少语义元素和行为元素。从存在形态上来看,汉族、彝族的"丁兰刻木"艺术传统亦有异同。从汉族"丁兰刻木"艺术传统在彝族地区传播和变异的分析中,我们认为,汉族"丁兰刻木"艺术传统中的优质成分具有跨文化、跨民族和跨区域价值的伦理观念;少数民族对汉族艺术传统不是被动地接受;汉族艺术传统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以及少数民族对汉族艺术传统的选择和改造,是我国多民族艺术水乳交融的体现,对于促进彼此的理解、认同和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流程性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其变异性小。对于这类总体,现有的标准差估计方法由于既包含组间差异,又包含组内差异,常常会夸大其估计误差。针对此,首先通过抽样设计,得到具有分层抽样特点的样本;然后借鉴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中标准差的估计方法,构造了这类总体的标准差估计量。这样构造的标准差估计量,由于其估计误差中仅包含组内方差平均水平,从而更符合该类总体变异性小的特点。实际应用表明,该标准差估计量能显著降低估计误差。
简介:对中国23个资源衰退型城市2003—2014年的脆弱性进行了测度,并通过Moran指数和LISA分析法对脆弱性的集聚情况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3个城市的脆弱性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集聚现象;高高型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低低型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其中,黑龙江省的伊春、鹤岗、七台河和双鸭山市的脆弱性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显著相关性,较难摆脱资源枯竭困境。应对各区域城市进行差异化发展:对脆弱性较高的城市,加大帮扶力度,且以鹤岗为中心,探索其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对脆弱性较低的城市,应积极发展本地的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城市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