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花一世界,滴水见海洋;寸墨搅昆仑之情,咫尺具江河之势。早在歌行同志的《土族风情画》辑集之前,从《青海湖》上陆续读到他的某些篇章的时候,我们就以怀着这一审美享受,为它所展示的土族生活瑰丽画卷而驰魂荡目,陶醉流连了。现在,当我们读罢全集并且提笔写下心中感受的时候,又一次沉浸在这饱含高原乡土韵味的诗情画意之中。作者融汇土乡万有,情思超腾飞翥,在在闪烁着对土族人民爱的泪花,情的泉流;笔笔留下在乡土文学中艰辛开拓的深深足迹。“天道酬勤”,焕发出艺术光华的成果,是令人欣慰的。乘着这本散文佳作的出版发行,我们愿与广大读者同领茅馨,“赏此一丛珍。”
简介:<正>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中的普遍规律。在古代浩如烟海的文艺论著中,就有不少著作接触到这个问题,对它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文艺论著《文心雕龙》,就是在这个方面卓有成就的著作。它在《物色》、《神思》等篇对形象思维的一些特点作了论述。特别是《神思》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关于形象思维论述得比较好的一篇。《文心雕龙·神思》是探讨创作构思问题的。刘勰总结了前人创作经验,意识到文艺创作构思时思维形式的特殊性,因此,他对艺术思维形式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当然,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刘勰,不可能用“形象思维”这一科学的术语来表述。但从他的具体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实际上接触了形象思维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是刘勰在我国文艺理论史上可贵的贡献。
简介:<正>《怎么办?》,是俄国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最光辉的典范。它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沙皇政府囚禁在彼得保罗要塞时写成的。动笔于一八六二年十二月,完成于一九六三年四月四日,其间不到一百一十天。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俄国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年代。贵族知识分子已退出历史舞台,让位给新起的平民革命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里,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形象已不能激发人们去斗争,而屠格涅夫等作家塑造的“新人”,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平民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不能激励人们走上革命的道路。作为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