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即传销与一般传销行为的区别,传销传销罪名法定《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传销

  • 标签: 传销罪 法定化研究 罪罪名
  • 简介:2018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案例研究院举办第十一期“案例大讲坛”,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等案例为样本,就对正在驾驶公交车的司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如何认定法律责任、如何预防等问题展开研讨。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胡云腾建议,今后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法律,针对乘客此类行为可考虑增设“妨害安全驾驶”,将采用威胁、暴力方法侵犯正在驾驶公共交通工具驾驶人员的人身权,强行干扰公共交通工具的正常行驶,或抢夺方向盘威胁公共安全等行为纳入其中。

  • 标签: 安全驾驶 违法犯罪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 公共交通工具 法律责任 驾驶人员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新设虚假诉讼,为进一步打击虚假诉讼行为提供了锐利武器。从司法实务看,追诉虚假诉讼,需要有相应技术指引。公安司法机关在证据运用时,既需要精细化的刑法解释,也受制于刑事诉讼程序结构,以及现行民事诉讼程序的具体运作。目前应当坚持在一般情况下,由公安机关对虚假诉讼罪行使立案侦查权;但其应进一步提升自身办案能力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同时,在刑事立案条件的把握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刑事责任"的意义,以破解该追诉程序之困。

  • 标签: 虚假诉讼罪 证明 证据 程序困境
  • 简介:在我国刑法语境下,委托信任关系并非侵占的保护法益;占有利益说则过于缩小了侵占的保护范围,且横添程序的繁琐性;财产所有权行使可能性说虽然更为明确,却将所有权受到侵害与所有权丧失混为一谈。作为通说的所有权说更值得坚持。但是,所有权说也并非没有改进的余地,在面对金钱、汇款等特殊对象时,所有权说的解释力明显不足,因而有必要针对性地提出修正的所有权说。在确定侵占的保护法益时,应当以民法理论为根据,即当解释财产犯罪的法益时,应当以民法依存模式为基础。

  • 标签: 委托信任关系 占有 所有权 错误汇款 民法依存模式
  • 简介:我国刑法将社会危害性并不相当的运输毒品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设置相同的法定刑,此种立法模式导致运输毒品在立法层面的罪刑失衡。实践中,因司法解释对运输毒品常见量刑情节的功能配置模糊,导致量刑情节对法定刑的修正机能丧失,进一步加重了罪刑失衡的程度。要平衡运输毒品的罪刑关系,从长远来看,应在立法层面修改运输毒品的罪名结构及刑罚配置,但其成本较高、周期较长,当务之急是从司法层面合理配置量刑情节对法定刑的修正机能。

  • 标签: 运输毒品罪 法定刑 量刑情节 罪刑失衡
  • 简介:虐待被监护、看护人有效填补了我国刑法的缺漏,体现了我国民生刑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由于本的身份犯特征,所以在司法认定上应当着重考虑相关人员之间是否存在着被监护或者看护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在立法完善方面应当扩展犯罪客体的内涵,增加犯罪对象、犯罪主体、罚金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等内容,同时延长有期徒刑的刑罚期限等。

  • 标签: 虐待 被监护人 被看护人 权益保护 民生保障
  • 简介:风险社会视域下开放式构成要件的积极入模式和法教义学视角下谦抑原则的出模式影响了污染环境立法和司法实践走向。以法教义学视角审视污染环境的刑事政策,通过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审视出污染环境构成要件的模糊性、违法阻却的虚置和有责性的突破。从规范污染环境司法适用的教义学进路出发,着重强调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关系以及污染环境的解释原则。污染环境的复杂性、重要性以及当前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的现状,还需要在刑事政策和社会风险互动关系的前提下有效推进刑事政策的刑法贯彻与落实。

  • 标签: 法教义学 污染环境罪 规范性 刑事政策
  • 简介:201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法释[2016]27号《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对原《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了修改。新司法解释的出台,使非法行医的认定逻辑更加合理,体现了轻刑化的刑事司法政策,同时也推动了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新司法解释对医疗卫生监管的行政执法法律适用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得出可以放松对个人开办医疗机构监管的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准确区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适用情形,依法进行管理。

  • 标签: 非法行医 行政诉讼法 行政执法
  • 简介:私力实现债权行为的刑法定性关键在财产保护客体的界定上,由于适用范围的局限,本权/占有的分析视角无法为我国财产保护客体的界定提供一个共通的、统一的理论基础。基于法秩序统一的立场、我国财产犯罪条文的设置特征与司法判例的实践体现,以法律·经济的财产说作为界定财产保护客体的基础理论具有合理性。基于这一解释立场,债权人索取合法之债及基于当事人合意而产生的自然之债时没有造成债务人财产上的损害,索取基于是实施法律所禁止行为而产生的自然之债及非法之债时则造成了债务人财产上的损害,应以财产犯罪处罚。

  • 标签: 债权行使 财产损害 财产罪保护客体 法秩序统一 法律·经济的财产说
  • 简介:"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概念,具有实在性和建构性。我国刑法理论界所主张的风险刑法,关注实在性的风险,据此论证应当承认过失危险犯,进而认为污染环境是过失危险犯,并不妥当。不能从社会学的"风险社会"推导出刑法学的"风险刑法"。从"风险刑法"概念推出"过失危险犯",也存在理论上的障碍。传统刑法并不否认抽象危险犯,但这与风险刑法无关。抽象危险犯作为"行为本身的危险",尽管在司法中不需要判断者积极判断,但并非不要任何判断。污染环境是故意的危险犯,不是过失犯罪。

  • 标签: 污染环境罪 风险社会 风险刑法 过失危险犯
  • 简介:在诱惑侦查行为合法的前提下,司法判决认定贩卖毒品罪犯罪既遂或未遂时,诱惑侦查情节往往被忽视或被视为无效。这一司法态度违背了罪责相适应原则、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与司法的公正性相悖以及与刑法的目的和刑罚的目的相悖。从严打击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和贩毒既遂与未遂认定标准在理论上存有分歧等原因是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在辩证处理刑事政策与刑法之间的关系、统一理论上各种学说分歧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当以"毒品交付说"作为认定贩卖毒品既未遂的标准;同时,在对存有诱惑侦查案件中贩卖毒品的犯罪形态认定时,应一概认定其为犯罪未遂。

  • 标签: 诱惑侦查 贩卖毒品罪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 简介:股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认定为侵占中“代为保管”的财物,并可能成为普通侵占的犯罪对象。普通侵占与纯民事纠纷之间的主要分别在于普通侵占不但侵犯了财产权,同时也侵犯了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内部信任关系。普通侵占以财物所有人与行为人之间存在委托代为保管关系为前提。在认定委托关系是否存在的问题上,要结合双方是否存在内部信任关系等因素,根据日常生活准则进行判断。为贯彻刑法谦抑主义的要求,对普通侵占应重点从“合法持有→非法占有→拒不返还”的行为模式,以及犯罪客体、行为人返还能力、犯罪数额、证据、犯罪主体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定,以防将纯民事纠纷认定为犯罪。

  • 标签: 普通侵占罪 民事纠纷 内部信任关系 代为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