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软土的不良工程特性导致软土路基极易发生病害,这些病害路基在降低公路行车速度和乘员舒适度的同时还加剧了车辆的磨损速度和公路破坏速度.受地质地理条件、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公路修筑成本和土地资源有限性等因素的制约,软土分布地区高速公路的修筑却越来越常见.鉴于此,本研究分析总结了广东省内软土的类型、形成环境及特点,以粤东地区某高速公路典型软基断面为例系统分析了其软土的成分、厚度、埋深和物理力学指标及软基沉降特征,进一步开展了基于双曲线法、指数法、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型软土、平原型软土、滨海型软土、沼泽相软土在广东省内均有发育,各类型软土因形成环境的差异而各自具有明显的特点.在本研究选择的工程案例中,软土主要为深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其分布厚度较大且物理力学性质极差.沉降预测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和指数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中后期沉降放缓并趋于稳定的现象明显不符,而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的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际沉降观测结果更加吻合.鉴于不同预测方法的考虑因素不同且预测结果具有或多或少的互补效果,本文最终选择了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的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沉降量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简介:山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伴随了大量隧道工程的建设,这主要归因于隧道工程的建设具有诸多优点。工程实践表明,隧道工程的建设势必破坏原有水、岩、热、气等所构成复杂地质系统的平衡状态,这常常导致大量的地质灾害发生并同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机械损坏、工期延误及经济损失。工程实践表明,隧道工程的建设常常面临塌方、岩溶、隧道口滑坡、突泥、和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得到了人们高度关注并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对指导隧道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贡献。基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总结了公路隧道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同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各类隧道地质灾害的应对措施。通过分析广东省隧道建设的现实情况,本研究提出了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勘察技术创新所面临关键问题:勘察工作与现有理论研究成果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隧道潜在地质灾害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亟待深入;缺乏针对性的地区性隧道勘察所需的系统性技术指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