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易卜生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在中国,易卜生对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的影响仅次于莎士比亚。就中国话剧和现代文学而言,由于易卜生戏剧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易卜生 现实主义戏剧 重读 莎士比亚 中国文学
  • 简介:文学伦理批评诞生于西方文论“伦理转向”的全球语境和反拨国内外国文学批评领域泛理论的浪潮之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它已形成了较有体系的理论框架和批评话语,并指导了大量的批评实践。难能可贵的是,它作为本土诞生的理论已在国际上取得了诸多同行的肯定和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反拨了中国文论在国际上的“失语症”,为中国文论“走出去”和参与国际话语权的竞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走出去 话语权
  • 简介:为纠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缺失、理论脱离实际、伦理缺失等现象,聂珍钊教授首倡了文学伦理批评,为在世界文学批评界建立当代中国学术立场做出了贡献。《文学伦理批评导论》是其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该著作首次为文学伦理批评构建了理论和话语体系,在理论建树方面超越了西方伦理批评。该书提供的实践范例使得该批评理论更易理解和操作,在解读经典文本形成的新观点体现了中国学者努力与世界“对话”的治学精神。该书同时对中西文学经典进行解读,是文学伦理批评适用性广和蓬勃生命力的体现。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理论建构 批评实践
  • 简介:休谟在西方伦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休谟的自然之德虽然体现出他依然流连于古典德性伦理传统,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是"与"应该"的区分瓦解了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伦理的合理性,对德性的泛化和对德性整体性的消解,也显示出他对亚氏伦理的背离,所以休谟伦理不同于古典德性伦理。同时,休谟对规则和功利的探究又启发了其后道义论和功利论伦理,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范伦理。可以说,休谟伦理属于古典德性伦理向近代规范伦理的转型的中间环节。

  • 标签: 休谟 德性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 简介:为促进伦理的原理研究,湖北省伦理会、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于2017年11月25日在武汉举办了"以《人本伦理》为线索的理论伦理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医学院、南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山东大学、延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 标签: 理论伦理学 人本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综述
  • 简介:摘要:乔治·奥威尔是20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其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庄园》通过描述一场动物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表达了浓厚的文学伦理主题。本篇论文旨在通过这一全新的视角,分别从伦理身份、伦理冲突、伦理选择三个方面理解这部作品。

  • 标签: 文学伦理学 伦理身份 伦理冲突 伦理选择
  • 简介:20世纪是一个风起云涌的革命的世纪,革命在这段历史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身影,理解这段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下的自己。论文在文学文本中探寻革命的踪迹,力图捕捉岀那些“史”作无法传达无法描述的细微的、隐秘的信息。

  • 标签: 革命 伦理 行为艺术
  • 简介: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表面上是一个让人习以为常的通奸故事,实际上更是揭示了一场关于乱伦的伦理惨剧.从文学伦理批评的视角来看,杨天青与王菊豆由于自然意志和自由意志泛滥,婶侄乱伦,触犯了伦理禁忌,必将遭到特定社会时代伦理秩序的惩罚.杨天青的悲剧说明,只有用理性意志控制住了自然意志和自由意志,人类才能脱离兽性,走向更高远的理想境界.

  • 标签: 《伏羲伏羲》 刘恒 乱伦 禁忌 理性
  • 简介:     摘要: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和诗人。《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本文以聂珍钊的文学伦理批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小说中以主人公罗瑟琳,奥兰多,西尔维斯,菲苾和老公爵为代表的主要人物所面临的伦理冲突以及他们为了解决伦理冲突所做出的伦理选择。

  • 标签: 莎士比亚 《皆大欢喜》 文学伦理学批评
  • 简介:托马斯的伦理思想在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世纪,托马斯的伦理思想既起着使宗教伦理世俗化,世俗伦理宗教化的作用;同时又起着使伦理由德性伦理向规范伦理转化的中介作用.托马斯完成这两种转化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他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与希伯来神学律法思想结合起来的做法上.而基督教的"十诫"则是他建构宗教规范伦理的根基.

  • 标签: 托马斯 世俗伦理 宗教伦理 德性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十诫”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许多新的医学伦理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 标签: 现状 问题 对策
  • 简介:伦理对象可以归结为四大范畴:“价值”、“善”、“应该(包括正当)”和“事实”或所谓“是”。价值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的需要——及其经过意识的各种转化形态,如欲望、兴趣、目的等等——的效用。善亦即正价值,是客体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效用。应该是行为善,是行为事实符合其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则是行为的道德善,是行为事实的符合道德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应该和善都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某种效用,都是客体的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因而都属于价值范畴;反之,事实或“是”,则是价值的对立范畴,是客体的不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独立存在的属性。事实与价值构成客体的全部外延而与主体相对立;主体及其需要、欲望和目的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联接二者的中介物。

  • 标签: 主体需要 客体效用 道德善
  • 简介:摘要:奥威尔的小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方法,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还原了道德认同的不公正、变化的真实。九篇小说,其中五篇集中于道德地位的不公正导致下层民众道德抉择的困境,四篇集中于道德地位的变化导致道德丧失约束这一可怕事实。

  • 标签: 奥威尔小说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 简介:《斯通家史札记》是加拿大当代著名女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代表作,以自传形式叙述了一位普通妇女黛西自出生至逝世的主要经历,蕴藏了丰富的伦理内涵。该作品揭示以黛西为代表的广大西方妇女深受"男尊女卑"观念主导下的父权制社会伦理环境的压迫,展现她们伦理意识觉醒的过程。论文从文学伦理批评的角度分析和研读该作品,主要从伦理环境和伦理意识两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斯通家史札记》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环境 伦理意识
  • 简介:摘要:《我弥留之际》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发表于1930年的一部作品,它讲述了本德仑一家送艾迪遗体去杰弗森安葬的回乡路程中发生的故事,人与人的对抗和矛盾由此产生,贴切地展示了艾迪的选择与死亡。本论文主要运用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批评方法,分析艾迪的伦理身份和伦理困境,以及在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做出的伦理选择,从而回到文学发生的历史现场,知悉福克纳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重现南方伦理环境下环境下女性的选择与困境,丰富当代伦理观批评内涵。

  • 标签: 《我弥留之际》 艾迪 伦理困境 伦理选择 伦理身份
  • 简介:摘要:在《巴黎伦敦落魄记》中,乔治奥威尔以真实讽刺的语言描写了20世纪的伦敦和巴黎的流浪汉生活。本文拟从文学伦理批评视角分析本书中主人公以及另外两个流浪汉所处的残酷虚伪的伦理环境,所面临的生存与道德的伦理困境,以及所做出的道德选择,通过对比三者最终走向不同结局的原因探讨文中流浪汉冲破伦理困境的方法。

  • 标签: 伦理批评 伦理环境 伦理困境 流浪汉行为
  • 简介:摘要:科琳·麦卡洛的《荆棘鸟》是一部世家式的传奇小说,通过对克利里家族的生动刻画,引发各种伦理思考。文学伦理批评主要目的在于对文学现象进行伦理与道德的分析,客观地阐释文学伦理与道德因素,并对其做出价值判断。因此,本文将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文学伦理批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 标签: 文学伦理学 伦理选择 伦理冲突
  • 简介:《斯科塔的太阳》作为法国新锐作家洛朗·戈代的代表著作之一,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意大利南部普利亚地区烈日当头、民风彪悍的独特风光,或斯科塔家族兴衰荣辱的跌宕历程,更为重要的是,在阅读之后这部作品给予人们的伦理启示和道德思考。本文以文学伦理批评为基点,分别从文学伦理批评的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伦理意识等专业批评话语出发,深入探讨文本中主要人物在其生命历程中遭遇的伦理问题,以及隐藏在表象背后发人深省的伦理意义和文学价值,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通过《斯科塔的太阳》一书意欲传递给世人的创作意图。

  • 标签: 洛朗·戈代 斯科塔的太阳 文学伦理学批评
  • 简介:文学伦理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文学伦理的视野去探究文学作品具有深远意蕴。中外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弑父”主题的出现,尽管“弑父”的动机和缘由大多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但其伦理意义以及主题学研究的价值同样不可忽略。因此,从文学伦理的角度来探究《无鼠之家》中的“弑父”主题对于审视现当代文学具有启迪意义。

  • 标签: “弑父”主题 文学伦理学 《无鼠之家》 《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