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刘师培为人不修边幅,经常蓬头垢面,衣履不整。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居住时,有一次,教育部旧同僚易克臬来访,见他一边看书,一边咬馒头。他面前摆着一碟酱油,因专心看书,他把馒头错蘸在墨盒里,送到嘴里去吃,嘴和脸涂得漆黑一片,看上去仿佛活鬼。

  • 标签: 奇人 民国 刘师培 教育部 馒头
  • 简介:婚书是指男女双方允定婚约的文书,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就有管理婚姻事务的"媒氏"负责颁发婚书的记载。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婚书档案,是敦煌文献中的唐代婚书。《唐律·户婚》中明文规定,男女缔结婚姻两家需互报婚书。《唐律》被誉为封建社会的法律典范,而这项律条也在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被一直沿用下来,婚书成为了古代结婚必须履行的手续。

  • 标签: 民国时期 官方 《唐律》 《周礼》 敦煌文献 封建社会
  • 简介:戏曲类在民国时期的开封,戏曲表演有三种:梆子戏、京剧和坠子戏。梆子戏在开封最受欢迎。当时在开封有三个梆子戏曲院,即国民戏院、永乐戏院和永安戏院。国民戏院共有演员25名,他们开始学戏的时间都比较早,一般在12岁至15岁之间。包银即收入最高的是耿洪奎,每季达2000元;包银最低的是牛凤春和樊清泉,每季只有20元。永乐戏院共有演员21人,学戏开始最早的是张鸿盘,

  • 标签: 民国时期 开封 民间娱乐 戏曲表演 戏院 梆子
  • 简介: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随之南移,无工业和其他支柱产业的北平(今北京),文教遂成为最重要的命脉产业。30年代前期的北平市面,主要靠一些大中学校维持繁荣。1931年,北平有26所高校,几乎占全国的一半。中等学校,1938年有88所;初等学校,1935年有246所。北平有两个国立研究院——北平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的一部,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古建筑、文物、文献、资料、书籍的丰富,成为学术研究最便利之处,其他的专门文化机关也很多。

  • 标签: 北平市 中央研究院 生活 高薪 老师 民国
  • 简介:近年来,公共记忆在国内学术界开始受到重视,当中对1949年前中国大学办学状况的正面回忆尤其多,这种怀旧现象与饱受诟病的当下大学构成鲜明的对比,于侧面印证了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观点:现实是在与过去相区分、相联系中才显现出来的,我们感知的现实每时每刻都铭刻着公共记忆。人们关心记忆问题,这是他们关注现实的一种方式。

  • 标签: 公共记忆 中国大学 民国 1949年 办学状况 学术界
  • 简介:1912年民国建立之后,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校长这一群体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成为职业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他们的作为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和教育政策执行的力度。考查这一特殊群体的任职资格、聘任考核状况、职责范围、报酬俸薪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民国 职业教育 校长
  • 简介:在近现代历史上,来自四川与重庆的文学发展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民国时期巴蜀湮没文学进行研究,可以突破知识的区域阻隔,使文学史书写能够摆脱既有框架的束缚;避免历史破坏性力量(如战争)的干扰,发现重要作家被“遗忘”的声音和书写痕迹;修复和还原那些行将消失的珍贵档案材料,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 标签: 民国 巴蜀 湮没文学 文学史
  • 简介:民国范儿”这个词,由于画家陈丹青和一些迷恋民国的“公知”的提倡,这几年颇为流行,但究竟什么是“民国范儿”?我没有查到准确的定义,大致说来,无非是指民国精英的审美趣味、风尚以及做派吧,或者更简单点说,就是民国精英的精神气质。

  • 标签: 民国 审美趣味 精神气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民国时期,私立高校获得快速发展有着多方面因素,既受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也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多元化经费来源无疑是民国私立高校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学费收入是私立高校最稳定的经费来源民国时期私立高校学费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实验费以及其他各类杂项费用。随着民国私立高校发展不断规范化,学生缴纳学费也日益稳定,学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学费收入成为私立高校各类办学经费中最稳定、最规范、最有保证的收入来源。

  • 标签: 私立高校 民国时期 高校经费 学费收入 教育救国思潮 政策支持
  • 简介:民国初期,北京社会教育之所以呈初兴之势,是由当时的社会需要决定的。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智识的国民。然而,当时的大多数国民,无论是思想还是生活状态基本上都停留在封建社会,要想让这样的国民立刻接受民主共和的观念和新生活,必须提高民众智识,这成为稳固国家基础的当务之急。

  • 标签: 社会教育 民国初期 北京 述论 生活状态 社会需要
  • 简介:苏州中学是民国时期中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是一所闻名遐迩的江南名校,被誉为江浙“四大名中”之一。据金德门主编的《苏州中学校史》描述,苏州中学自1927组建后,数年间:“四方负笈来此,远自陕滇。毕业生考升国立大学者,岁有增加。就业服务,无一人向隅。校舍校地,较前增拓一倍。师生之间,情趣欢跃。尽心教学,研讨至勤。教职员著作出版者,达14种,计20册。陆续付印者,尚有多种。体育竞赛,连年冠军。于是,声誉鹊起,满国中矣”。1933年,江苏省教育厅举行第一届全省高中毕业会考,在前一百名中,苏州中学占了24名;名列前三名的,全是苏州中学学生,受到全国的重视。

  • 标签: 苏州中学 民国时期 办学特色 高中毕业会考 江苏省教育厅 中等教育
  • 简介: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发展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这为中国大学的迅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国大学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发生化学效应所促成。在学习大学模式这一方面,曾有过学德与学美之争,最后中国大学舍德国模式而取美国模式。在当今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学习民国大学的成功经验必不可少。

  • 标签: 民国时期 民国大学 大学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
  • 简介:近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源头是外国传教士在华开展的教会教育。在民国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中,教会中学魄一外语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教会中学的师生构成、教学方法等呈现出与。国立及其他私立中学所带同的特点。因此,研究民国外语教学状况,教会中学当是重要的考察对象。

  • 标签: 民国 教会中学 外语教学
  • 简介:中外学界对民国童子军的研究主要追溯其发展历程、剖析其教育价值,少量研究运用身体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如何运用这一组织对儿童加以规训。已有研究分析了童子军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和特征,探讨了中西童子军差异,童子军的“中国化”、地域性发展等问题。部分个案研究有助于今入理解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学校、组织办理童子军的差异和经验。童子军的组织和训练在教育目的、内容、方式上有可取之处,与爱国教育、公民教育密切相关,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充分、客观而警觉地利用现存的童子军史料,融合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归纳中国组建童子军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剖析童子军的组织、活动、理念、方法和训练过程,探讨其何以、如何成为“童子军教育”,为当下中国的儿童组织和儿童教育提供借鉴。

  • 标签: 民国童子军 儿童组织 童子军教育 儿童社会化
  • 简介:教育是什么?在今天一般中国人眼中,其实“教育”只被理解成一个字——“教”,而没有“育”。“育”是什么?我们可以联想到孕育、哺育、养育……都跟生命有关。如果我们把这个“育”当成“教育”的重心,就可以想到“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就像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这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如果你只看到结果,那不是教育。所以,当我们理解“教育”这个词的时候,只把重心放在前面那个字,那就是注重结果的教育;而事实上,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它永远都不会有结果,它永远面朝未来,不会结束。

  • 标签: 民国教育 开花 “教” 生命 重心 联想
  • 简介:陈琪敬,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作家协会理事。出版有“小蹦豆安全自总动员”丛书(全套20册)、“有魔力的数学神殿》《逃跑的小枕头》《小马的故事》《最好听的故事——幼儿有声读物科普童话》等多部作品。

  • 标签: 安全 协会会员 作家协会 文学研究会 中国儿童 科普童话
  • 简介: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白兔逃走,鸟儿飞走,鱼儿游走。不能行动的植物们,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呢?植物的秘密武器多着呢,一起来了解吧。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阅读材料
  • 简介:所谓私立学校,一般指主要由政府部门之外的民间机构或个人出资开办和维持,在国家法律许可范围内开展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的各类学校。中国古代私学尽管大凡得到封建朝廷的倡办,但始终被排斥在国家学校体系之外,从未获得与官立教育对等的地位。

  • 标签: 学校发展 私立学校 民国时期 非学历教育 国家法律 民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