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敦煌遗书中训蒙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的办学形式(包括官学、私学、寺学)、训蒙教材、教学内容等,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敦煌遗书中训蒙文献的研究可分为起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兴盛(二十一世纪以来)三个阶段。通过梳理和分析,可以归纳出各阶段敦煌训蒙文献研究的特点:第一阶段研究范围小,研究对象单一,研究形式主要侧重对文献发掘、辑录和校勘。第二阶段则成果较丰硕,有跋文、有文献的校释、有专题性质的论文,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范围不断拓宽。第三阶段的研究在研究队伍、研究范围和内容、成果上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 标签: 文献研究 敦煌遗书 二十世纪末 述论 教学内容 八十年代
  • 简介:摘要:敦煌愿文、歌辞、赋及敦煌文书是敦煌文献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尚有部分词语未校释,影响了其文献价值。此类词语错误多由形误、音误造成。歌辞《空无主·调名本意》“何谢”实即“荷谢”。

  • 标签: 敦煌文献 词语 校释
  • 简介:本文对敦煌文献中出现的四组疑难字词进行考释补正,认为《太子成道变文(五)》中"头山"当读作"投山",意为投奔山林。《维摩诘经讲经文(三)》中"消昏攸睹"当为"消昏改曙","改"作改为讲;"人物段无"的"段"是"叚"(假)字误识;"不[禾丩]之才"可释作"不利之才","利"意为灵便。《金刚丑女因缘》中"[石九]"字及《丑妇赋》中"焠"字并读为"摧折"之"摧"。

  • 标签: 头山 消昏攸睹 之才 屈焠
  • 简介:中国美术研究面对许多知识细节的空白,而敦煌壁画则可以弥补诸多此类不足.但对于壁画属像或母题的辨识,敦煌学专家或史学家往往束手无策;美术史家正可以在此大显身手。本文论及如何把图像学知识用于读解敦煌壁画。

  • 标签: 敦煌壁画 图像学 属像 佛经
  • 简介:本文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敦煌文献中的白话禅诗.文章认为,本用于演唱目的而创撰的通俗化佛教歌辞,实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搜求补充;敦煌佛教歌辞的语言文、白掺杂,内容丰富,其中中国化特征最为明显的是歌咏父母恩德的诗偈和山歌性质的《山僧歌》等.敦煌佛教歌辞和其他形式的诗体中,有相当部分的白话诗体现出了禅宗南北两派意涵,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禅的观念.而这些,都应该视为研究唐五代白话禅诗的庞大而宝贵的资料,纳入中国俗文学、特别是中国佛教俗文学的研究范围之中.

  • 标签: 敦煌文献 佛教俗文学 禅宗 禅文学
  • 简介:敦煌文献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大量俗语词,从这些俗语词中可以发现许多传世文献不栽的新词新义,这是从事敦煌吐鲁番文献语词研究的主要目标。此外,敦煌吐鲁番文献俗语词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词义发展脉络、丰富古书通假材料,并可以佐证前代语言学家成说,这在汉语史研究中同样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即考释了四组敦煌吐鲁番俗语词,并从中揭示出其丰富的汉语史价值。

  • 标签: 敦煌吐鲁番文献 语词 汉语史
  • 简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有不少都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的作品。就其使用的文字而言,主要有两类,其一为古藏文文献,数量约在12000件左右;其二为汉文文献,数量也非常可观。这些文献主要是佛教典籍,既有佛教经典,又有僧人行记,还有各类释门杂文,真实地反映了前弘期吐蕃佛教的兴盛状况。与吐蕃王朝历史有关的文献数量虽不是很多,但非常重要,如《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用编年的形式记录了吐蕃王朝每年的大事,包括会盟、狩猎、征战、税收等,成为唐代吐蕃史研究的基础。敦煌写本中与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相关的文献数量也很多,为唐代吐蕃社会史、宗教的研究与构建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可补充或印证汉文史籍及后世藏文文献的记载。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古代文献,如法律文书、占卜类文书、伦理文书、文学作品等,不管是藏文或汉文,都是弥足珍贵历史资料。

  • 标签: 吐蕃文献 历史学 敦煌写本唐代
  • 简介:学部藏卷的解送与散出、保存与刊布是中国敦煌学史的重要问题.作为早期敦煌学史的中心人物,罗振玉建议敦煌运到学部保存,为了敦煌丈献的刊布与研究,他向同人商借或影照了部分学部藏卷,这些文献的刊布与研究,促进了早期敦煌学的发展.本文旨在对敦煌文献解部并流散的细节做出探讨,主要是讲述罗振玉与盗取敦煌文献的李盛铎、刘廷琛、何鬯威和方尔谦四家旧藏的关系.

  • 标签: 罗振玉 敦煌学 敦煌文献 中心人物 学史 保存
  • 简介:敦煌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自1900年莫高窟第17洞窟被发现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利用敦煌丰富的文献资料,对古代有关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农牧业、生产工艺、医学、算数等方面做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研究.使敦煌文化的芳香吹遍海内外,誉满全世界.形成了以研究敦煌文化为主的敦煌学。

  • 标签: 敦煌文化 藏文文献 馆藏 文献资料 生产工艺 各民族
  • 简介:敦煌文献中记载的摩喉罗与宋元七夕节时流行的摩喉罗除名称相同外,形象上也有共同的特征,两者应为同一名物。敦煌摩喉罗与化生都是佛教寺院孟兰盆会时需用的供养具,形象又极为相似,因而两者名称虽异,但所指的也应是同一种名物。而孟兰盆会中供奉摩喉罗,应是为祈愿亡魂早日得以度脱苦难,往生佛国净土世界。

  • 标签: 敦煌 摩睺罗 化生 盂兰盆节
  • 简介:敦煌文献中夹杂着大量的同音假借字,且很多都是方言土语,给使用这些文献的人带来很多不便;如果不了解这些字的音义,在阅读时就可能会产生歧义,从而造成对文本理解的困难。文章拟从语音学的角度,结合中古音和现代汉语方言,对敦煌文献中的"分雪"一词进行考释。

  • 标签: 敦煌文献 分雪 同音假借 中古音 方言
  • 简介:<正>敦煌莫高窟之藏,自儒释道写经至塐刻画壁,容观之盛,古今无匹,而俞脉该备,统纪调达,又非孔壁汲冢之残缺.它的真正价值,除了高超绝世的艺术瑰宝外,还在于创造这一伟大宝库的人.敦煌文献的官、私写本的经生、书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之中虽然没有惊人的业绩和作为,但他们当时留下的宝贵遗墨,却为后人开拓了宽阔的研究前景.他们书写的各类经卷,成了中华民族宝库中的弥足珍贵的宝藏,为世人所瞩目.为了不泯灭这些

  • 标签: 敦煌文献 妙法莲华经 敦煌文书 题记 敦煌写经 考述
  • 简介:敦煌西域百年来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献,其中的医药文献具有珍贵的价值.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些医药文献的研究,需要整合不同地域的历史文献,以文献研究为基础,运用文献学、历史学、医药学、文化学、语言文字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作多方位的综合研究,发掘出这些文献中丰富的蕴涵和价值.

  • 标签: 敦煌西域 出土文献 汉文医药文献
  • 简介:本文结合传统与现代语言学的义素分析法、语义场理论、语境理论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敦煌文献”中奴婢称谓词之词义、词形、词变、词用等四个面向进行归纳、分析与诠释,俾能清楚呈现其词汇特色。

  • 标签: 敦煌文献 奴婢 称谓词 词义 词形 词变词用
  • 简介:敦煌文献中不乏表怂恿、挑拨义的词语,如勾闪、勾卷、勾默、勾扇、卷诱、简构、斗构、间构等,这些语词在社会经济文献和佛教文献中都有使用。文章通过勾稽敦煌文献中的这类语词,对其语素“勾”“扇”“闪”“兹”“默”进行语义演变的探讨,发现这些词语语义相近,结构趋同,都有“引诱、挑拨”义,且为并列复合词,可构成一个同义语义场,而且它们在语义上互相影响、演变。同时,方言和其他敦煌文献中也有与该语义场相关的词语,文章一并梳理,以使该语义场词语更加完善,词汇丰富性更加凸现。

  • 标签: 敦煌文献 怂恿类语义场 词语演变
  • 简介: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进行了先后六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汉文、蒙文、叙利亚文、西夏文、吐蕃文以及回鹘文文献。莫高窟北区38个石窟出土的回鹘文文献多达128件,回鹘文文书碎片1241片,除少数为信件、世俗文书外,大部分为佛教内容的文献。本文详细介绍了这部分文献的研究、刊布情况和尺寸、内容等特点。

  • 标签: 敦煌莫高窟 北区石窟 回鹘文文献
  • 简介:1991年春,波恩大学宗教研究所克林凯特教授得到了敦煌研究院所藏一份叙利亚文残卷的复制件,他将之转交我们并嘱托进行研究。这是使徒保罗给加拉太教会所写书信的一页残片,正、背面都有文字,惜不详其原大及出土情况,只知其大概尺寸为25×15平方厘米。至于残卷所用的材质和墨的颜色,则一无所知,也不详其具体的时代。在该残卷的每一面上,都可认出六行字。不过由于有一个边沿处被斜着撕掉了一条,

  • 标签: 出土 敦煌研究院 背面 叙利亚 教授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