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颁布,“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被提到新的高度,以地域文化为主导的城市复兴无疑是北京旧城地区恢复城市活力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北京琉璃厂地区报业文化价值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深入研究地域特色文化在旧城复兴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以期促进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延续。
简介:摘要“传统的儒者,由于停滞不前,已经开始走向灭亡。起初,他们的思想曾是一股势力,曾是社会之产物和强大的思想支柱。最后它却成了一个幽灵;产生它和需要它的社会瓦解之后,它现在只在许多人的心灵中活着,人们珍视它,仅仅因为它本身的原因而已。”,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一位著名的中国文化的研究者约瑟夫.列文森在他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说过的一句话,虽说有点夸张,但从一定程度上还是道出了一些事实的。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大量地传入中国,儒家文化已经在不知不觉走向衰落,大部分人诵读儒家经典不是为了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也不是为了寻找合适的行为规范,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学术研究的资料,很多经典只是成为图书馆、博物馆里的珍藏品,而没有具体走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但是暂时的衰落并不代表灭亡,马丁路德金曾说过,“人类的进程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它需要人们投入其中,付出不懈的努力和热情的关注”,因此新时代下,我们仍要针对儒家的具体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儒家的复兴而努力,保存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因此本文尝试根据儒学文化的具体发展状况探寻儒学的复兴之路。
简介: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切身感受:在一个喧闹、杂乱的环境中,一些人的大声叫嚷、随地吐痰、横冲直撞等不文明行为,不但引不起太多的他人反感,行为人自己也不觉得如何,不过是随便一点,放松一点。相反,如果在一个安静、整洁、秩序井然的环境中,哪怕再细微的一声噪音,听起来也是那么刺耳,哪怕是无意间的—个莽撞举动,看起来也是那么不和谐。环境塑造人,文明的环境塑造文明的公民。谁也不是天生的谦谦君子,环境的改善,道德的进步,势必造就出更多的文明公民。另一方面,人对环境也有塑造作用,人群如果从善如流蔚然成风,也会对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局部环境形成压力,使其尽快融入精神文明的浩荡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