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常发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性疾病,通常临床表现出结肠炎症为特征,发病机制尚未有确切的报道,可能与黏膜免疫反应的调节异常与肠道菌群还有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但目前西医中也还没有针对此病的特效药物,却不可长期服用。几种类型的药物用于控制或减少炎症的症状。中草药疗法是除常规西医疗法以外的具有广泛实践性的疗法。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多种中草药具备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诸多研究。在此,本论文综合近年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特发性大肠炎”,是种病变主要发生在大肠粘膜和黏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特征,且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点。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上缺乏特效方法,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成因和症候和治疗方法早有记载。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大肠泻、肾泻、直肠泻范畴,在治疗方法上近年来我院通过以中药内服加灌肠相结合,体现了标本兼治对90例临床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为100%。证实了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加味和康复新液交替保留灌肠法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14年1月~2014年9月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采用白头翁汤加味和康复新液交替保留灌肠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白头翁汤保留灌肠,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白头翁汤加味和康复新液交替保留灌肠法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满意,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进行临床试验,将我院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粪便和结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联合应用药物治疗有明显效果。结论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质Gla蛋白(MGP)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UC患者51例,以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结肠黏膜中MGP mRNA的表达,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包含有UC患者MGP基因表达谱的公共数据集,按照内镜下Mayo评分分为Mayo 0、1、2、3分4个组。分析MGP在各组间差异表达情况。结果纳入的所有UC患者完成随访,随访中位时间23个月(17~53个月)。UC活动组中MGP mRNA的表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手术治疗的UC患者,其结肠黏膜中MGP mRNA表达量高于使用美沙拉嗪治疗的患者。UC患者结肠黏膜MGP mRNA表达量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17)。合并难辨梭菌或巨细胞病毒感染的UC患者结肠黏膜中MGP mRNA表达量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的患者。GEO公共数据集中MGP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炎症程度加重MGP表达逐渐增加。组织MGP表达水平与内镜下Mayo评分存在中度相关。MGP mRNA表达与UC患者的生活方式、病变范围、肠外表现、随访期间有无复发的关系不明显。结论MGP与UC患者结肠炎症有关,其表达异常可以帮助预测UC患者病情活动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结直肠癌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UC患者869例,通过病例资料、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结直肠癌的发生情况,利用SAS 9.4软件分别对UC相关结直肠癌和UC不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并发症及肠外表现情况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后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869例UC患者共随访7 548人年,其中有16例UC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1.84%。与UC不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相比,UC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病程较长(OR=1.087,95% CI:1.046~1.129)、5-氨基水杨酸(5-ASA)应用比例较低(OR=0.218,95% CI:0.052~0.915)、肠梗阻的发生率较高(OR=16.533,95% CI:3.824~71.478)。结论病程长是UC合并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5-ASA是UC合并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对于UC合并肠梗阻的患者,需警惕结直肠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