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肝切除术32例,分别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se-lectivehemihepaticvascularexclusion,SHVE)20例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12例,比较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半肝血流阻断法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方面与Pringle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gl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HV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术后1、3、5、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残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肝脾患者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在原来的留置胃管的基础上,加用15ml生理盐水,取材简单,用20ML注射器在通过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时,分别注入5ml,操作简单,准确、易控制,不会引起呛咳,不会盘区在口腔,增加病人的舒适度,病人容易接受,节省时间,缩短操作时间。通过对比,明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各种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小于0.01。结论该方法简单、易学,病人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肝包虫病是人或畜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本病的死亡率和传染率很高,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本文将对当前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探索肝包虫病更好的诊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普外科的21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手术患者死亡。术后有51例残余结石患者,25例胆漏患者,12例肠漏患者,2例腹腔严重感染患者,37例切口感染患者。结论结石复发和外科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胆管狭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是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可降低残石率和复发率。
简介:摘要脊椎病是以颈、背、腰疼痛,酸胀,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其形成发病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其损伤的脏腑多为肝肾。而肾主骨、肝主筋,肝肾受损,则骨病筋弛,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论其治疗,多应滋补肝肾,强筋壮骨,通脉止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2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22例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观察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在预防肝昏迷方面的效果。结果对22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可促使肝硬化肝性脑病昏迷患者苏醒,降低病死率。
简介:摘要主题饮食护理对药物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的重要性。目的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方式配合治疗。方法通过监测患者的腹水消长情况配合饮食护理。结果患者没有出现低钠血症肝小静脉闭塞症简称HVOD,是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闭塞或狭窄,从而导致肝内窦后性门脉高压症。临床出现肝脏肿大、疼痛、腹水等,某些生物毒素、化学药物等因素导致肝脏小静脉水肿、增厚继而狭窄、闭塞,同时伴有肝内门静脉相应的病变。本病报道最多的主要是摄入含有有毒生物碱-野百合碱的草药而引起,如天芥菜、土三七等,化学药物如尿烷、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等,也可由黄曲霉素、二甲基亚硝胺、放射治疗等所引起。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开腹及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4.6月2年间收治的肝囊肿患者10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组(n=41)及腹腔镜组(n=62)。评估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腹腔组;术中出血量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多余腹腔镜组,而腹腔镜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开腹组,且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组治疗肝囊肿疗效优于开腹组,且手术安全性高,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糖缺失性转铁蛋白(CDT)及其相对值(%CDT)、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γ-GT)联合检测在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6例酒精性脂肪肝(AFL)病人、7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病人、100例健康人血清中CDT、转铁蛋白TRF(并计算其%CDT值)及γ-GT的浓度。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CDT、%CDT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8,F2=8.55,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CDT、%CDT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66,P>0.05);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γ-GT均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0,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DT、γ-GT对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用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血清降钙素原(Procalitonin,PCT)是近年来在临床实验中新发现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血清降钙素可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患者的炎症感染严重程度及其病情预后密切相关。老年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占各类病原体肺炎总数的60%,进入抗生素时代以来,细菌性肺炎的预后曾一度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该病的病死率居高不降,所以,在临床上急需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创新。有研究发现,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和老年细菌性肺炎的特点,对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治老年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观察进行探讨,以此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