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医学影像诊断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正确,随着临床诊断技术方面研究深入,误诊现象逐渐减少,但是依然存在。心理学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医学方面知识,属于行为科学,结合心理学及影像诊断,是一种尝试,可作为临床重点研究内容,在诊断过程中,多位医学影像诊断医师可调查心理因素影响诊断正确性的程度。基于此,本文综合分析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理因素对误诊的影响。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 ; 心理因素 ; 误诊 1 临床上使用高新技术精密检查仪器,可对疾病诊断准确性进行有效提高,有利于患者治疗有效性明显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依赖高新技术精密检查仪器,未能有机结合心理因素,误诊率较高。分析得出,在医学影像诊断中,临床医生不同,具备不同心理状态,因此,在其他因素干扰程度相同情况下,若临床医生心理因素差异较大,可导致影像诊断正确性受到极大不良影响。 1 心理因素的内容 1.1 认知的阐述 医学影像在临床上常见,客观存在,对于诊断医师来说,应认知医学影像,凭借以往积累的经验及学习的知识,加深对医学影像的了解。举例说明,若临床医师不了解肝脏血管瘤相关诊断知识,未见过并分析肝脏血管瘤影像表现,在诊断此种病变过程中,不能认知。对于诊断医师来说,资历、知识面、资料来源、外语水平、钻研精神、思维方法、学科专长、治学态度等因素 [1] ,均密切相关认知水平。 1.2 动机及愿望的阐述 在心理因素中包括动机,属于内部动力,对于医学影像诊断医生来说,观察成像结果过程中,希望图像有效、清晰,这属于动机,希望观察到预期水平的成像结果,这属于愿望,临床医师可根据成像结果,正确、完整诊断患者病情。实际临床工作中,影像成像结果预期水平往往达不到,举例说明,初次检查过程中,成像结果显示患者股骨头阴影浓淡不均,无法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缺血坏死,因此,诊断医师会将确诊愿望水准下降,定义为缺血坏死可疑,告知患者应进一步开展 CT 及 MRI 诊断,告知患者定期复查,诊断过程中,由于诊断医师愿望水平未能达到或者超出,均可导致患者出现误诊。 1.3 从众及仿效的阐述 受到外界团体行为干扰,个体在判断及认识上,符合社会舆论或者多数人,称为从众 ; 依据个人认识及记忆,模仿及效法社会上各種行为,称为仿效。在社会上常见从众及仿效 [2] ,例如,地区不同、时代不同,习惯、流行服饰、风俗等不同。 1.4 其他心理因素的阐述 在各种现象出现前,观察者若事先被提示重点关注某一征象,对比其他现象,被发现几率大大增加,称之为心理倾向,对于诊断医师来说,心理倾向不同,认识同一图像时,了解到的信息不同,若读片医师从事不同专业研究,在阅读同一胸部 X 线片时,遗漏有关本专业表现较少发生。在读片过程中,应增加心理倾向积极作用并从多个角度对影像意义进行认识及思考。 诊断医师在诊断过程中,若先看临床资料后诊断,容易遗漏某些信息,因此,应先开展影像检查,认真分析 [3] ,然后有机结合临床资料,准确、客观诊断患者病情,结合两者,可避免漏诊、误诊。 2 医学影像诊断及心理反应之间的规律 诊断医师认为医学影像属于客观刺激物,观察及思考影像时,可诱发心理反应,遵循一定规律。对医学影像诊断及心理反应之间的规律进行分析,可明确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理因素对误诊的影响,有利于患者顺利开展治疗,可为患者制定科学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2.1 得益律、选择律 在各种互相并无关联的刺激中可同时存在得益律、选择律,个体选择最有利,促使自己地位较强、优先,可抑制其他反应。在读片过程中,若诊断医师出现饥饿感,需在心理上做出选择,将读片诊断放置于优先地位,有利于患者治疗,可帮助医师维护职业信誉。 2.2 变迁律 原选择优势反应持续,由于诸多因素出现(疲惫、厌倦等),逐渐减弱,对其他反应选择性增加,称之为变迁律,因此,诊断医师应将连续不间断长时间工作、单调工作尽量减少,注意穿插及转换工作题材,提高工作兴趣,短暂休息,保证诊断医师在出现变迁心理反应时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 3 讨 论 综上,若想有效避免医学影像诊断中误诊,应定期培训诊断医师,对诊断医师专业知识面进行不断拓宽,对临床经验进行定期总结、分析,在影像诊断医师之间,可通过互相交流,对专业领域外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对各种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进行有效消除,避免出现漏诊及误诊,避免影响患者顺利开展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 厉昌美,王培源 . 乳腺癌超声发生诊断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有效应对措施分析 [J]. 心理医生, 2016 , 22 ( 33 ) . [2] 张年邱,吴绮霞,熊 伟, et al.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病的 CT 诊断与误诊原因的探讨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 ( 8 ): 1470-1472. [3] 李 玲,顾 鹏,张 青, et al.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 [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 , 16 ( 6 ): 490-49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鞍上池囊肿的误诊原因,分析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97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均伴有梗阻性脑积水。97例中13例发生误诊误治,其中男7例,女6例,初次就诊年龄1~31(6.3)岁,6岁以下10例,15岁1例,31岁1例,26岁1例,误诊为梗阻性脑积水11例,误诊为囊性颅咽管瘤2例。结果13例中1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9例无效再次行神经内镜治疗,同时去掉分流管,恢复良好,1例分流术发生颅内血肿再次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片减压,1例分流后发生裂隙脑室,给保守观察,2例开颅手术切除病例稳定。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者,无并发症发生。内镜再次手术后病例,CT和(或)MRI扫描示脑室有不同程度缩小,部分恢复正常大小,手术后磁共振脑脊液造影造瘘口处脑脊液流动通畅。结论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发病率低,临床上少见,易误诊误治。目前公认最佳治疗方法是神经内镜囊肿壁部分切除、囊肿脑室造瘘和三脑室底造瘘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肺不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阜外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心血管外科术后1周内发生呼吸衰竭的4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5)岁。收集其术后肺部超声、胸部CT检查结果,对比肺部超声检查和胸部CT两种诊断方式在肺不张诊断的一致性、疗效评估、时效性和安全性价值。两种诊断方式一致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45例患者确诊肺不张病区87个,其中完全性肺不张29个,不完全性肺不张58个。胸部CT检查明确肺不张征象者44例(97.8%),超声诊断为阳性者42例(93.3%),两种检查方法在肺不张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741,P<0.05)。肺不张疗效评估方面,两种检查方式评估结果完全一致,肺部超声可实时了解肺复张情况。肺复张治疗后超声检测显示42例患者总通气评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3±3.6)分和(26.6±3.8)分,t=10.229,P<0.05]。两种检查手段安全性无明显差异,床旁肺部超声检查耗时显著短于胸部CT。结论肺部超声在评估心血管外科术后肺不张的准确性与胸部CT一致性良好,动态监测肺部状况并指导肺复张治疗,通过肺部通气评分变化来评估肺复张效果,检查耗时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受力分析贯穿于整个力学部分,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受力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高中物理中经常遇到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什么时候用整体法,什么时候用隔离法成了学生解题的拦路虎,本文就整体法与隔离法及关系和它们在静力学和动力学中结合应用谈谈笔者的一些见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Ⅲ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进行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SA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合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睡眠中心,疑诊OSA的慢阻肺患者共75例,依次进行经Ⅲ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的HSAT和在睡眠实验室进行同步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监测(PMT)。计算患者自行佩戴便携式睡眠监测仪行HSAT的成功率,评价两种方法得出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PSG的一致性,以及诊断慢阻肺患者中OS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HSAT实施的成功率为88%(66/75),HSAT及PMT的AHI[M(Q1,Q3)]分别为16.25(9.23,30.68)、17.95(8.63,40.50)次/h,与相应的PSG的AHI[18.25(7.48,44.65)次/h]相关(r值分别为0.898、0.966,均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HSAT及PMT和PSG所得AHI均有较高的一致性。以AHI≥30次/h为诊断标准,HSAT和PMT诊断OSA的特异度均超过95%。结论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实验室,应用Ⅲ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用于慢阻肺患者中OSA的诊断均有较大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营养补充和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操为主的综合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2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依据肺功能分轻、中、重、极重度,各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再分成对照组和综合管理组。对照组予劝导戒烟、疫苗接种、氧疗、规范药物使用等常规治疗,综合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营养补充、心理干预、肺康复训练操。12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上臂围、6 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中文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急性加重次数等。结果综合管理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51.1±7.2)比(47.0±9.1)mmHg](1 mmHg=0.133 kPa);NRS2002评分[(1.1±1.1)比(2.2±1.0)分]、焦虑评分[(4.1±2.2)比(5.6±2.7)分]、抑郁评分[(4.1±2.0)比(5.5±2.6)分]、SGRQ总分[(36.8±20.8)比(48.6±19.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MWD显著长于对照组[(368.4±72.0)比(343.4±75.0)m](P<0.05);轻、中、重度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FEV1%预计值、FEV1/FVC、PaCO2、BMI、ALB、上臂围、mMRC及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干预、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操的综合肺康复管理措施可降低慢阻肺患者的营养风险,改善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轻、中、重度患者急性加重次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环状物4浓度与慢阻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华西医院门诊进行。连续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受试者,其中慢阻肺组(75例)来自呼吸专科门诊就诊人群,健康对照组(57例)来自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肺通气功能相关指标和血浆。检测血浆中环状物4、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IL-1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血浆环状物4浓度与肺通气功能参数、CRP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环状物4浓度对慢阻肺的诊断效能。结果慢阻肺组血浆环状物4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1.3±14.2)比(27.7±13.3)ng/L;P<0.001)],环状物4诊断慢阻肺的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702。全部受试者血浆环状物4浓度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以及用力呼出50%、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MEF50、MEF2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均呈负相关(r=-0.399、-0.321、-0.439、-0.363、-0.458;均P<0.001),与CRP呈正相关(r=0.311,P<0.001)。结论血浆环状物4浓度升高导致慢阻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