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鱼糜制品中硼砂/硼酸盐的前处理及分析技术进行研究,并确立离子色谱定性定量分析的检验方法。样品超声后加入乙腈,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稀释并经尼龙滤膜和OnGuardRP柱过滤。待测液以甲基磺酸与甘露醇为淋洗液,四丁基氢氧化铵与甘露醇为再生液,经DionexIonPacTMICEBorate柱色谱分离。在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下,目标物在0~20.0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3mg/L。样品中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1.0%~98.6%,RSD为4.1%~10.4%。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重现性好,能满足鱼糜制品中硼砂/硼酸盐的测定。
简介:本论文详细研究了通称为苯教的祭祀仪式。苯教这个称号已成为解释当地祭祀仪式责任和角色的统称术语。“野性”和“顺从”的概念严重影响了创造苯教这个超级范畴,它们被认为与压制动物祭祀等仪式的佛教观念和后续使命关联。在对佛教充满敌意的本土传统绘画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苯教对佛教的看法。臭名昭著的藏王朗达玛及其对苯波祭祀所谓的效忠,导致了佛教遭受迫害以及吐蕃王国的衰落。更不用说,这些历史过程不仅深刻地影响了苯教,而且后来还影响了委婉表示非佛教徒或反佛教徒的术语“苯教”的运用。尼泊尔、印度和不丹藏族文化开展的人类学研究表明,从许多方面来看,苯教是一个隐含和不明确的术语。通过对比昆波(Khumbo)、特(Te)、塔芒(Tamang)、锡金和不丹的调查结果,作者发现,各个村庄之间既存在相似,但也有颇多不同之处,村庄的宗教信仰还存在佛教的痕迹。总之,苯教这个称号常用于理解不受制于佛教和雍仲苯教结构、实际与空间影响的村庄宗教多样性。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在本地不受大型、受控制庙宇或传统习俗影响方面,西藏边界地区的宗教仪式所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为此,可将苯教另行看作是与主流宗教划开界线的一种主张和类别。中外学者的最新研究认为,对苯教没有单一的定义,鲜少有合适的框架可以讨论特别是西藏文化圈最外缘的混杂宗教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