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惟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当人们逐步从理性主义的纠缠中摆脱出来时,开始看到生活、生活世界——这一人存在的基本事实,这个在理性主义遮蔽下长期以来为人们所遗忘的事实。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而道德就是对于生活方式、生命实践的理解和选择,它是生活的解释系统,它所要破解的是人的生活意义,它的存在就在于使人对生活意义有更合理、更深刻的理解。道德又是生活的目的系统,指向的是生活的展开与提升。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 标签: 生活世界 道德教育 理性世界 理性主义 基本事实 解释系统
  • 简介:道德教育述评史耀芳宁波市教科所道德教育是人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尽管各国教改内容不一、途径有别,但重视中小学道德教育,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道德教育实施,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一、道德教育的目标由于世里各国的历史传统...

  • 标签: 道德教育 人类教育 教科所 世里 当今世界教育 美国中小学
  • 简介:“孔融让梨”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并常常被许多家长用来当作教育孩子学习谦让和分享的好教材。但在现实生活中,重视“谦让”或“分享”的道德教育似乎步入了误区,甚至导致了孩子谦让或分享的心理假象。比如,一位北大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家长们带着孩子出去,往往叫孩子把手里的食物送给别人,由此获得的当然是别人对孩子的夸奖。然而,孩子从中学会的是什么?——有可能是虚伪。

  • 标签: 道德教育 与时俱进 “孔融让梨” 北大教授 孩子 谦让
  • 简介:蔡秀梅在《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在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评价中,“有限”与“有效”似乎是一对矛盾,消解着人们对道德教育的信心。在今天的实际语境里,“有效”往往是对短期效果的追逐,人们期望受过道德教育的人马上会做出符合要求和标准的行为。

  • 标签: 道德教育 科学研究 行为
  • 简介:<正>道德活动是由道德意识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道德意识活动形成人们的道德认识和要实现的道德价值目标及行为方案,道德实践活动的结果表现为形形色色的道德行为并最终转化为某种稳固的道德品质。在这里,揭示道德意识活动的本质及其和道德实践活动的关系,探究道德意识活动是怎样实现对道德实践活动的指导功能的内在机制,乃是当前的伦理学、道德哲学、德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道德意识活动的一个阶段——个体道德决策作些粗浅研究,并力图说明它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 标签: 道德决策 道德教育过程 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认识 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 简介:摘要道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把握德育的时机,将道德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多用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的方法,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 标签: 幼儿 道德教育 榜样 表扬
  • 简介:日本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上一世纪下半叶为了不遭受殖民主义者的蹂躏,日本先行于亚洲各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但是,那是一条以邻为壑,以牺牲亚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来赶超欧美的的法西斯式近代化模式。这样的近代化在日本的道德伦理上引起了很大的混乱。日本的传统道德是以儒教,佛教文化思想为基础,以日本固有的神教—天皇思想为主导的一种混合体。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大量涌入,这一传统道德观念便像见风的木乃伊一样很

  • 标签: 道德教育 日本教育 文部省 天皇制 社会课 道德伦理
  • 简介:学校道德教育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工程,学校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要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规范广大青少年学生,使学生具备全民公德、职业道德两个方面的道德素养,对学生进行全民公德教育应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的新型道德为主要内容,实施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建立科学的道德体系,改革学校道德教育现状。

  • 标签: 略论 传统美德 社会主义道德 中国革命 道德体系 “以德治国”
  • 简介: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挑战:“不在场”意味着想象中的道德行为,“不真实”意味着分裂的人格。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相对于“当事人情境”来说的,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虚拟情境 道德教育 生活情境 道德发展 教育情境 道德行为
  •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小宝宝会有很多很多的“思想问题”。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埋藏许多想说又难于启齿,想自己弄明白又弄不明白的“难题”。下面我们就从道德教育领域听听宝宝的心里话,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家教指导。

  • 标签: 道德教育 ABC 幼儿 日常生活 思想问题 成长过程
  • 简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深深的伤害。针对网络带来的网络道德问题,有必要来探讨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 标签: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教育 内容和途径
  • 简介:重视和加强高校道德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西方道德教育的主要走向为:把培养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注重主体性道德素质培养;倡导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所有这些,为深化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改革,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标签: 西方道德教育 高校道德教育 启示
  • 简介:传统道德教育日益暴露它的弊端,德育模式势必需要突破。美学的发展日臻成熟,审美心理成为美学研究的重点,审美直觉、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审美感受等理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是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心理重构的过程;德育理论认为道德教育成功依赖于内化机制,即学生主体通过对教育内容的审视、反思、重新构建进而达到认同。共同的心理过程是审美活动与道德养成教育二者的契合点。本文即运用美学相关理论,从美学意义上的几个范畴"真"、"善"和"美"与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入手,探讨提升德育效果的新思路。

  • 标签: 道德教育 审美 借鉴
  • 简介:积极道德教育是针对传统道德教育的问题和弊端而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策略.它提倡采用积极和正面的道德教育方法,通过激发受教育者发展道德的愿望和潜能,使他们的积极道德品质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并在形成和发展积极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转化不良的道德品质,预防和抑制恶习的萌芽与产生.中小学实施积极道德教育要做到:转变道德教育的思维方式、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和教育的方法.

  • 标签: 积极道德教育 消极道德教育 中小学
  • 简介: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和公民素质。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的要求,为了提高全面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必须做好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本文主要分两部分讲述了社会道德教育环境及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研究。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社会道德教育环境发展现状;第二部分讲述了优化小学生社会道德教育环境的策略。旨在完善社会道德教育环境,优化小学生德育的环境,提高小学生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 标签: 社会道德教育 积极环境 小学生 道德教育
  • 简介:摘要:在传授给小学生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育人工作的开展。在每位学生的学习成长中落实好德育工作,若是想要每位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养成学生诚实守信、讲文明等优良品质,德育教育是最为重要的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班主任在进行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策略。

  • 标签: 小学 班主任 道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内尔·诺丁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国家教育学会、美国教育哲学协会、约翰·杜成研究协会前任主席。他的这次演讲尽管对象是大学生,但演讲中阐述的道德教育的四个组成部分,即“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对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也有启示意义。

  • 标签: 道德教育 关怀伦理 中小学德育工作 斯坦福大学 教育学会 教育哲学
  • 简介:加强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必须充分认识其必要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研究,明确主要內容。要采用有效途径和方法。

  • 标签: 传统道德教育 必要性 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