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肠道神经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全身神经的0.2%,最常见于胃,而鲜见于小肠。胃肠道神经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体检偶然发现而就诊,罕有引起肠套叠的情况。本文报道1例以肠套叠为首发表现的回肠神经病例。

  • 标签: 神经鞘瘤 肠套叠 肠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听神经显微外科手术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86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间收治的共计553例听神经手术病例,分1986—1995年组,1996—2005年组,2006—2016年组,分别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大小、术前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输血、是否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否磨内听道壁、肿瘤切除程度、术后面神经功能评级(House-Brackmann分级)及出院情况、生活质量评估(KP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1986—1995年组及1996—2005年组相比,2006—2016年组患者年龄[(52.9±13.3)岁]更大,但整体肿瘤体积[(3.7±0.8) cm]更小,病例的术前住院天数[(4.9±1.9) d]、总住院天数[(19.4±6.4) d]显著减少,手术时间[(4.6±1.0) h]缩短,术中输血率(18.5%)显著降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使用率(8.9%)、磨内听道率(12.7%)较高,在提高肿瘤全切、近全切除率(89.2%)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71.5%),显著提高了出院治愈率(88.5%)(P<0.05)。同时 2006—2016年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良好率(KPS≥60分)及优秀率(KPS≥80分)明显提高,分别高达94.2%和45.8%(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运用,能缩短听神经患者的治疗周期,提高肿瘤切除率和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瘤,听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报告1例Ⅰ型神经纤维病合并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患者男,47岁,Ⅰ型神经纤维病病史20余年。患者两年前意外发现肝脏占位,随访期间,肿块逐渐增大。CT检查为肝Ⅳ、Ⅷ段低密度肿块;MRI呈稍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持续明显强化;最终病理确诊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肝脏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荧光造影在前循环动脉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前循环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动脉夹闭术中使用神经内镜联合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以了解动脉形态, 观察颈具体位置、与载动脉关系,夹闭动脉后载动脉有无狭窄、夹闭不全以及动脉后壁下隐藏的穿通支血管有无误夹。结果15例动脉夹闭全部成功(15/15),3例动脉夹闭后使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神经内镜观察后,发现动脉颈残留,给予调整动脉夹位置或补加动脉夹,有1例脉络膜前动脉夹闭后发现误夹脉络膜前动脉,给予调整动脉夹后再次使用ICGA及神经内镜观察,脉络膜前动脉通畅,有1例A1段动脉夹闭后,使用ICGA及神经内镜观察发现有穿支血管被误夹,给予调整动脉夹后血管通畅,本组患者无手术相关致死、致残病例,也无植物生存状态病例。结论在开颅动脉夹闭术中,使用神经内镜观察穿支血管有无误夹及动脉是否夹闭完全较不使用神经内镜和(或)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以减少术中脑血管痉挛,减少穿支血管误夹率,避免动脉颈残留,避免载动脉狭窄或闭塞,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明确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第2程化疗中突发尿便障碍、四肢无力,并迅速进展至昏迷。多次评估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未见异常,骨髓涂片完全缓解,病因诊断一度陷入困境。患者后续通过脑脊液病原DNA二代测序检出细小病毒B19序列获得病因线索。头颅磁共振成像的特征表现、细小病毒B19特异性抗体及后续出现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了进一步佐证。该患者最终诊断为细小病毒B19感染相关脑脊髓炎,经过人免疫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及影像学征象完全恢复。

  • 标签: 脑脊髓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小病毒B19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多中心颈部血管大出血病例分型与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0年10月国内多中心收治的42例颈部血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长征医院27例,湖南省人民医院7例,龙口市人民医院4例,莱州市人民医院4例。根据出血部位(position,P)、出血血管(vessel,V)、头向供血(cerebral,C)以及有无合并伤(associated,A)对42例患者进行PVCA分型,并总结基于解除气道压迫(airway rebuild,A)、有效动脉止血及血运重建(bleeding stop,B)以及时间窗内恢复大脑血供(cerebral blood flow reconstruction,C)的 ABC救治原则指导下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方法。结果42例颈部血管大出血患者中,P1型(环状软骨以下)3例,P2型(环状软骨-下颌角)28例,P3型(下颌角-颅底)11例;V1型(大动脉性出血)22例,V2型(大静脉性出血)11例,V3型(单纯浅表静脉或细小动脉出血)7例,V4型(动静脉混合出血)2例;C0型(无头向缺血及头颅神经功能障碍表现)5例;C1型(有头颅一过性缺血表现、但无肢体感觉障碍)33例,C2型(存在头颅缺血、神经功能障碍表现)4例;A0型(不合并其他系统损伤)39例,A1型(合并其他系统损伤)3例。4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25例行开放手术血管重建修复+血肿/异物清除(7例血管结扎、14例直接缝合修补、4例血管间置),17例接受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造影+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血肿/异物清除)。手术成功率为100%,失血性休克均得到纠正,血肿压迫全部解除,头向缺血症状改善。围手术期局部颅神经损伤4例,切口血肿1例,术后高灌注表现6例。平均随访14.3个月,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死亡,无再次破裂、夹层发生。1例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患者于术后1年发现50%无症状再狭窄。结论基于“PVCA”分型及“ABC”救治原则,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颈部血管大出血的救治。

  • 标签: 颈部损伤 血管 出血 PVCA分型 ABC救治原则
  • 简介:摘要颈部是人体重要且结构复杂的区域,一旦发生损伤常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其中,血管损伤及大出血是主要原因。然而,由于颈部结构的特殊性,颈部血管大出血缺乏有效的急救控制方法,对于颈部血管大出血的诊治仍未达成一定的共识。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尝试探索并总结颈部血管大出血的新分型及处理原则。

  • 标签: 颈部损伤 血管 出血 PVCA分型 ABC救治原则
  • 简介:摘要中重度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内药物输注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备受关注,在癌痛患者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分别从植入时机、效价比、内药物选择等方面,概述了内药物输注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同时对内药物和装置的研发做了展望。

  • 标签: 癌性疼痛 阿片类镇痛药 鞘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夹打磨技术在颅内动脉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在手术中采用夹打磨技术进行个体化夹重塑。手术后1周内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估夹的位置和动脉的夹闭情况。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结果27例患者共有30个颅内动脉;其中破裂动脉23个,未破裂动脉7个。大脑中动脉9个,前交通动脉11个,后交通动脉9个,大脑前动脉1个。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9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17例,经半球间锁孔入路1例。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均夹闭满意,无明显动脉残留。出院时恢复良好25例,轻度残疾2例。随访3~36个月,均无再出血和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夹打磨技术简单、有效,可弥补锁孔入路下手术自由度的限制,提高颅内动脉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器械,手术
  • 简介:摘要子宫假性动脉(UAP)是妇产科罕见并发症,破裂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临床常因认识不足延误诊治而发生严重后果。本文就UAP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制定UAP最佳诊疗策略提供借鉴。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子宫 病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凝治疗对我国女性人乳头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8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内蒙古鄂托克县、山西省襄垣县和阳城县)和城市地区(深圳)建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符合标准的20~6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中HPV阳性且接受热凝治疗(166例)或未接受任何治疗(2 716例)对象进行随访评估。针对热凝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在其治疗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随访;针对未接受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进行每年随访,对所有随访过程中HPV和(或)细胞学阳性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或)活检。比较评估接受热凝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对象随访过程中的HPV清除率及热凝治疗对CIN病变的治愈率。结果分别有152例接受热凝治疗对象和2 539例未接受治疗对象接受了随访评估,年龄M(Q1,Q3)分别为42(36,48)和47(41,54)岁,中位随访时间M(Q1,Q3)分别为23.4(12.4,24.5)和23.5(12.4,24.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接受热凝治疗组的HPV清除率(73.0%,111例)高于未治疗组(46.1%,1 171例)(P<0.001)。与未治疗组相比,热凝治疗清除HPV16的OR(95%CI)值为2.8(1.3~6.1),HPV52为3.2(1.3~7.9),HPV58为5.8(2.1~15.6)。接受热凝治疗组中基线病理诊断为CIN者的治愈率为77.4%(72例),其中轻度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1)和中度及以上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2+)的患者其治愈率分别为81.0%(47例)和71.4%(25例)。结论热凝治疗是清除HPV感染和治疗CIN病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我国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较高的HPV型别,清除率高于未治疗人群。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热凝 治愈 随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尽早发现桥梁的损伤和破坏,简化桥梁健康监测工作,提出新的桥梁荷载识别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的三跨连续箱梁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给定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分析。得出结论:网络模型能准确预测数据,平均相对误差能控制在1%内,能较好地预测实际桥梁 的荷载位置。

  • 标签: BP神经网络 荷载识别 预测值
  • 作者: 张赢 季颖群 徐健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28期
  • 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连 116011,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120,大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连 116011
  • 简介:摘要血管球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在所有软组织肿瘤中占比约2%,常发生在真皮或甲床,很少见于内脏,而支气管血管球则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以大咯血为主要表现的左主支气管血管球,经左主支气管袖式切除+左半隆突切除重建+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无复发。本病例提醒临床医师支气管血管球有大咯血窒息风险,治疗方式需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评估后决定。

  • 标签: 血管球瘤 支气管肿瘤 咯血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胃血管球(GGT)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胃窦。而恶性潜能未定的胃体部血管球更为罕见。结合既往文献,尽管GGT具有相对的特点,需与胃部肿瘤相鉴别,但确诊仍需靠病理检查。本文报道一例位于胃体部的恶性潜能未定的血管球,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认识,以减少误诊、漏诊。

  • 标签: 胃肿瘤 胃血管球瘤 恶性潜能未定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损伤的解剖,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解剖正常成人湿性尸体标本20具,其中男15具,女5具。显露梨状肌、梨状肌上下孔以及穿过的血管和神经等。并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梨状肌上孔呈斜向外下的裂隙状,下孔呈三角形裂隙状,当中有多条神经和血管穿过。梨状肌和坐骨神经位置存在变异。结论: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梨状肌上下孔变小以及穿过的神经血管变粗,都可能会导致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变异也是梨状肌综合征发生的解剖基础。

  • 标签: 坐骨神经 损伤 梨状肌综合症
  • 简介:摘要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EHE)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中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肝脏、肺、纵隔等部位,发生于胸膜的EHE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胸膜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

  • 标签: 肿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胸膜
  • 简介:摘要外周T细胞淋巴(PTCL)是一组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疾病,常规化疗疗效不佳,复发或进展(R/R)率高。近年来,新药治疗R/R PTCL取得了良好进展。单克隆抗体、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信号通路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药单药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疗效,总体反应率(ORR)可达20%~30%,在某些亚型中甚至更高。不同作用机制新药的联合进一步提高了单药疗效,例如罗米地辛联合5-氮杂胞苷、罗米地辛联合普拉曲沙等。未来期待更好的药物组合方式以及新药和传统化疗的联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笔者就PTCL的新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外周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