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美籍华裔作家伍慧明的代表作《骨》,记录了美国华裔梁家在遭受二女儿安娜自杀重创后的生活状况与情感状态。本文着重分析了《骨》中两位主人公—莱拉、利昂的创伤经历与身份困惑,揭示了莱拉与利昂各自应对创伤、重构身份的过程。

  • 标签: 走出创伤 身份重构 记忆 历史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骨伤的患者日益增多,并且伴随着多样性和复杂的创伤等,这对于现代骨科护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骨科患者的增加,并伴随着骨科创伤的复杂化使得骨科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情况下,我国骨科护理的医院体系制度不健全,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 标签: 骨科护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托尼·莫里森的新书《家》讲述了一个充满创伤、言说创伤、治愈创伤的故事。面对创伤,哥哥弗兰克用向移情的倾听者言说的方式,释放了情感,治愈了伤痛。妹妹瑟则在重回家园后,在一群母性群体的关爱与肯定下重拾了信心,认识了自我,愈合了身体和心灵的创伤。最后从创伤中恢复的兄妹俩,不仅能面对个人的伤痛历史,更能更坚强地面对自己种族的伤痛历史,发出了"回家"这一诗意化的呼喊,表达出整个黑人种族希望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建立起真正的心灵家园、抚平伤痛的美好愿望,这也是毕生都在进行黑人创伤性书写的托尼·莫里森里最良好的期盼。

  • 标签: 《家》 个体创伤 种族创伤 言说 心灵家园 托尼·莫里林
  • 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以学校为基础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是根据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在学校环境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干预。当前已有众多实证研究证明该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儿童和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增加其适应性行为。本研究对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研究进行综述,梳理该干预模式的干预对象、干预方法、干预者以及干预效果,分析该干预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学校为基础 创伤后应激障碍 干预 综述
  • 简介:《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童年的创伤体验超出了玛丽正常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撕裂、摧毁了玛丽完整地认知、表达生命体验的能力,打乱了其对正常生存语境的理解,使其失去正常的自我控制、与人相处和理解事情的能力。创伤记忆在其婚后生活中反复再现,被玛丽心理的抵御机制阻挡,使其与外界的联系建立失败,创伤无法克服。玛丽被无法愈合的创伤、难以名状的恐惧、乱梦萦绕的长夜所异化,折磨得不堪一击,在绝望中等待死亡,导致其悲剧的发生。

  • 标签: 创伤 记忆 复现 异化
  • 简介:《摇篮曲》是印第安著名作家西尔科的重要作品。文章借助于后殖民视角分析了白人殖民者带给主人公阿亚一家人土地沦丧,生活窘困,语言驯服等一系列民族创伤。在其夫弥留之际,阿亚重温民族记忆,回归民族自然传统,重获生活自信,走上民族觉醒之路。因此在后殖民语境下,印第安本民族唯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才能实现印第安民族意识的苏醒。

  • 标签: 《摇篮曲》 民族创伤 民族觉醒
  • 简介:路易丝·厄德里克在小说《圆屋》中,赋予女主人公、一位美国印第安女性的遭遇以文化意义,从而书了写印第安人的文化创伤。作者质疑以暴力处理创伤的做法,认为暴力复仇只会把印第安文化推到更加封闭、狭小的生存空间,这不仅无助于疗伤,反而极有可能扼杀印第安文化的生命力。恰当的创伤处理方式必须从印第安人的文化生态出发,在构建一种更加宽容、开放的生存伦理和民族文化身份过程中振兴印第安文化。

  • 标签: 《圆屋》 文化创伤 印第安文化
  • 简介:多丽丝·莱辛在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中描绘了二战后南非当地穷白人在种族压迫、种族隔离及殖民主义重压下的艰难生存境遇,阐释了以玛丽为代表的穷白人悲惨结局的社会根源。文章通过剖析玛丽所遭受的个体性创伤、集体性创伤以及创伤治愈的失败,旨在揭示玛丽的悲剧成因,即在矛盾重重、创伤遍布、危机不断的社会大背景下,玛丽的悲剧实则是各种创伤合力的结果。

  • 标签: 创伤 创伤治愈 《野草在歌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洁间歇导尿在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20例患者保留导尿解决尿潴留,观察组22例利用清洁间歇导尿方法解决其尿潴留,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后自行排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且病人舒适度高,尽快恢复了自主排尿功能。结论清洁间歇导尿方法较传统导尿法更利于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

  • 标签: 清洁间歇导尿 骨科患者术后 尿潴留
  • 简介:“样板戏”,指“文革”时期被树为“革命文艺标杆”的二十几部京剧、芭蕾舞剧等舞台艺术作品。张春桥曾经口出狂言,“从《国际歌》到革命样板戏,这中间100多年是一个空白”,是江青“亲手培育的革命样板戏,开创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新纪元”。

  • 标签: 样板 创伤 记忆 文化 艺术作品 芭蕾舞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创伤外科患者大小便的留检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天使之翼圈”品管圈,确立创伤外科患者大小便标本留检率低的问题,制定目标、寻找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并实施对策,遵循PDCA循环,分析方法和解决存在问题。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我科患者入院后5月份-7月份漏检率,大便漏检人次100,漏检率48.7%,小便漏检人次69,漏检率33.7%.提升到大便进步率=(15-49)/49x100%=69.38%,小便进步率=(18-31)/31x100%=41.93%.(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x1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QCC活动,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的留检率显著提高。使护士解决患者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得到提高,增加护患沟通能力。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创伤外科患者 大小便留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在骨科自控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复合舒芬太尼(A组)、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B组)和舒芬太尼(C组),观察三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相比,B、C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B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A、C组(P<0.01)。A、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舒芬太尼 血液动力学 自控静脉镇痛
  • 简介:《疾病解说者》是印裔美籍女作家裘帕·拉希莉斩获普利策小说奖的处女作。本文从作品总共九则短篇故事中抽取四个婚姻故事构成故事环,在利用"飞散"的社会学、人口学意义阐明移民婚姻的病症根源之后,采取"创伤理论"分析"断裂性焦躁"在四个婚姻中的具体症候,并通过解读"飞散"在全球化语境下收获的新意说明新"家园意识"的确立是移民婚姻关系和整体生活恢复健康的最佳方案之一。

  • 标签: 裘帕·拉希莉 《疾病解说者》 飞散 创伤 断裂性焦躁
  • 简介:莫言生于一个特殊的年代,童年坎坷的经历在他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两种创伤经验潜藏在他的意识中:一是关于母亲受难的创伤经验(包括生育、饥饿和病痛三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他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的创作中;二是关于被误解的创伤经验,主要体现在他的短篇小说《拇指铐》的创作中。莫言将上述两种创伤经验通过创作的方式进行了升华,最终在创作理想与现实中找到平衡点。

  • 标签: 创伤的经验 莫言 丰乳肥臀 拇指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