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创伤骨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取样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住院的骨伤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35例给予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以及腔内异物存留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治疗创伤骨科疾病临床优势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避骨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策略,总结护理风险管理经验。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方法,建立骨科风险等级体系,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高风险一项为患者不遵医,中风险五项为设施设备不全、护患沟通不足、家属不遵医、家属护理不当,低风险五项为人力不足、安排不合理、设施设备损坏、技能水平不足、护理差错。结论建立骨科护理风险等级体系,评定患者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索尔·贝娄作品里的大屠杀书写一直是创伤理论关注的热点。《塞姆勒先生的行星》以塞姆勒先生的视角见证了犹太人惨遭屠戮的真相。小说通过他恐惧地铁、坟墓等与大屠杀相关的意象,讲述了大屠杀对其受害者和见证者塞姆勒先生的精神戕害。大屠杀被历史湮没,其原因不仅在于德国纳粹法西斯当年的层层封锁和控制,还在于受害者和犹太人自身对该事件保持沉默。避免大屠杀悲剧再次发生既需要克服以暴制暴,又需要宽恕之心。医治受害者的创伤虽然有很多方法,但重建受害者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骨科疾病患者100例,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以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总满意率为98.0%,而对照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总满意率为84.0%,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在的临床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简介:摘要骨科医疗事故的发生比例明显增大,在当前社会严重的影响到了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的进行,同时也严重的影响到我国有关骨科技术的改革与发展。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所以,如何抑制骨科医疗事故的发生,如何减少医疗事故是骨科得以继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从骨科医疗事故的特点及其防范措施来加以阐述。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的严重眼部创伤患者的护理干预经验总结,旨在避免及减少严重创伤患者术中知晓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口腔颌面创伤特点与防治途径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552例0~6岁儿童口腔颌面部创伤急诊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0~6岁年龄组儿童口腔颌面创伤占急诊人数17.3%,男女之比1.51,其中~2岁组,~3岁年龄组比例较高(P<0.05),各类损伤中的软组织挫裂伤最常见,其中唇齿联合外伤绝大多数,致伤原因分析以跌伤为主。结论1、低幼龄儿童颌面损伤多发于~2、~3岁年龄组。2、唇齿联合外伤为儿童颌面创伤主要类型。3、清创与整形并重是儿童创伤处理的基本原则。4、预防儿童颌面外伤比治疗更重要。5、有效的心理护理以争取患儿和家长的配合,利于手术治疗顺利进行,获得较好的临床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性创伤患者接受大量输血的临床治疗后其机体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治疗的严重性创伤患者共4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血细胞的相关以及血凝相关指标,并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d对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判定接受大量输血治疗对严重性创伤患者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PLT指标水平术后1d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3d与术前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P<0.05);HCT指标水平于术后1d、3d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HGB指标水平术后1d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d与术前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APTT、PT和TT各项数值术后3d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术后1d,但是均未达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针对严重性创伤患者接受大量的输血治疗后,因其血小板数量大大减少,凝血因子活力下降,机体的凝血功能也相对下降,应做好相关的指标监测,以免发生血障碍等不良状况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7例符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标准的骨科手术病例,按术前规范准备及体温护理措施。结果23例无需输血,4例大量失血需要输血,但最大输血量仅800ml。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是显著的,但在具体实施方面应注意心肺负荷和体温和护理。
简介:摘要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在骨科的临床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医院骨科教学小组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整课程的设置内容及教学方法,采取多维一体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新尝试,全面提升了骨科临床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和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损伤患者103例,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和中医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白蛋白指标和血红蛋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恢复幅度较小,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及中医补法对于治疗骨科急性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之中的应用。方法本文所选取的对象均为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入住的股骨骨折患者;在股骨骨折康复病房随机选取80例,将这80例患者按照病床号码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0人。“观察组”采用骨科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在接下来的观察过程之中,对比两组患者,对骨折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入院时间,术后康复效果,然后写出报告。结论观察组患者的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不同麻醉方法对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骨科患者,随机划分成两个小组。35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全麻,而35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椎管内麻醉,同时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之间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不同麻醉方法对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会产生直接影响,全麻在骨科手术患者当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最大,且全麻手术患者炎性细胞总数会明显上升。因此麻醉医师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患者耐受程度,选择适合患者的各种麻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急诊护理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46例,本组患者均予综合护理干预的急诊护理护理,观察本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GC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点的GC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本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急诊护理可改善严重创伤性休克的昏迷状况,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报告了1例通过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并深低温停循环行创伤性胸主动脉破裂修补术的急诊手术护理配合。总结认为,手术室护士认真做好术前抢救准备,合理动态管理患者体温,配合麻醉医师开放多路液体通路并妥善固定各种监测传感器,采取自血回输及其他血液保护措施,科学预防压疮及皮肤管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并积极应变,主动配合手术医生是急诊抢救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简介: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应用骨科损伤控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集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骨科损伤控制分期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复位优者8例,良好者5例,尚可2例,较差者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复位优者3例,良好者7例,尚可者4例,较差者1例,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33.3%),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应用骨科损伤控制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复位优良,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