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汉语学习者逐步增多,汉语水平层次不断攀升,来华攻读汉语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也与日俱增。他们不仅需要大量普通阅读,也需要足够的学术阅读才能完成学业和毕业论文。本文采用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将来华攻读汉语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爱丽斯、金一南作为研究对象,从普通阅读和学术阅读两个方面,探究他们在阅读材料选择、自主阅读和阅读策略应用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他们分别把培养文化兴趣、获取学术信息作为普通阅读和学术阅读的主要目的;普通『剧读和学术阅读在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上有较强的一致性,但学术阅读更强调认知策略的使用。文章最后总结了本研究对汉语学习者以及导师们的启发意义。
简介:“摆脱印欧语的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朱德熙先生发出的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呼吁,学界纷纷响应,走出了种种探索的路子。本文亦尝试探索一种新的视角——从汉语语言信息结构切入来分析汉语语法。文章提出要重新认识语言的功能和语言的本体性质。文章认为,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传递信息;语言本身则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具有层级性的复杂符号系统。而之所以如此,正是由“传递信息”这一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决定的。文章简要说明句子所传递的信息不等于句子的意义本身,并扼要介绍了国内外对语言信息结构的研究,重点解析了句子结构和句子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研究的实际效应。文章最后指出,本文仅为引玉之砖,竭诚希望众多学者投身到这一研究中来。
简介:基于四名中国大学英语专业教师对自身科研经历的叙述,本文探讨他们的研究者身份认同的动态建构以及促进和阻碍其身份认同建构的主要社会、学校和个人因素。研究发现这些英语教师职业生涯中研究经历可以划分为“起始”、“停滞/发展”和“挣扎”三个主要阶段,他们的研究者身份建构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从环境因素来看,硕士和博士等课程学习环境充满了促进研究者身份建构的因素,而大学工作环境和中国的社会环境则对研究者身份建构起到了阻碍作用。就个人因素而言,动机、学术发表、学术资历和与研究者的社会网络(交流)对研究者身份建构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建议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师应该提高研究者身份认同意识、不断进行批判性反思、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寻求发展机会,而政府和高校则应该通过改革现行的教育和晋升体制为教师的科研投入提供支持。
简介: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一种以大规模参与和开放访问为目的的在线课程,是世界教育行业新兴的课程模式。本文首先从定义出发,按时间顺序讨论“慕课”发展的历史沿革;基于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本质,从四个角度论述了MOOCs的特征,并且对比分析了MOOCs的三大基本类型(cMOOC,xMOOC,tMOOC)及其理论基础,也简单阐述了MOOCs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