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9 个结果
  • 简介:草原的冬”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但作者只用了三“象”:“一坛岁月酿熟的酒”;“一块四季铸就的冰”;“马背上吹响的口哨”,在我们的情绪中,想象里,冬的草原,就实在起来,鲜活起来。

  • 标签: 草原 生活气氛 想象 马背 口哨 情绪
  • 简介:中国大陆通过欧亚草原通道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客观存在,由於欧亚草原通道的不断开辟和广为利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文化的联系,始终没有中断过,而不是如人们通常所描述的那样自成地理文化单元,长期处於封闭状态。历史时期以来,中国出现了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农耕政权的长期南北对峙局面,草原通道上的中西交通,主要表现为北方民族与西方世界的交往,我们不能因为北族政权与中原政权的对立而忽视这种经常发生、并且对於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中外文化交流。当我们今天审视、考察古代的中国南北之间长期保持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历史发展格局而产生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历史现象时,如果忽略了“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中外文化联系和交流,便无法看清古代中国发展的全貌。

  • 标签: 中国 古代 “草原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 对外贸易 交通线路
  • 简介:草原鄂温克族毡帐文化既具有毡帐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也有其特殊性。与蒙古族相比较,虽然在类型和结构上与其毡帐文化相同,但是在搭建方法、步骤、室内的分割和分配、聚落的组合等方面却有所不同。从民族内部看,通古斯部和索伦部虽然都属同一民族,但是其毡帐文化也很不相同。产生差异性的成因主要源于游牧生产方式、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的不同。

  • 标签: 鄂温克族 索伦部 通古斯部 毡帐 游牧
  • 简介:汉语是典型的话题优先型语言。“至于”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标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目前对“至于”的来源和演变鲜有文献进行探讨。文章考察了上古汉语“至于”的用法和使用特点,以及其作为话题标记的句法、语义条件。对其来源和流变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和论证。

  • 标签: “至于” 话题标记 词汇化 标记化 汉语史
  • 简介:“早晚”在状语位置上逐渐词汇,不同的语义语用环境下其词汇的结果也不同:在疑问句中词汇化为询问时间的疑问代词“早晚。”,在表达主观判断的句子中词汇化为语气副词“早晚:”。“早晚。”的词汇过程更多体现客观时间的早或晚,而“早晚:”的词汇过程中,主观性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表时间轴上两极的语义特征是二者词汇的重要语义基础。

  • 标签: 早晚 疑问代词 语气副词 词汇化 主观化
  • 简介:在现代汉语中,同形的"到家"可以区分为词组"到家1"、形容词"到家2"和表示某种量度特征的唯补副词"到家3"等三个不同的语法单位。文章在分析这三个不同语法单位在共时平面的用法之后,探讨"到家"由词组到形容词再到唯补副词的历时演变过程。

  • 标签: “到家” 词汇化 语法化 程度补语 唯补副词
  • 简介:现代汉语中,""缀词的能产性极高,相关的语言现象也相当复杂.文章力图找出引起这些语言现象的机制,重新考察""缀词,从研究""字本身的发展入手,提出现代汉语中能产性极高的""缀是由实词义""经过语法演变而来的,而且经历了两次语法过程,进而讨论了""字语法的动因,认为使用频率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论证,并给出了辨析不同语法程度的""的形式手段.

  • 标签: “化” 现代汉语 缀词 语法化 辨析手段
  • 简介:多元词汇与语法是存在多重路径的语言演变现象。“加以”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具有多功能性。历时上它经历了多元词汇和语法的四重演变,演变结果分别为:表“加上”义的动词、连词“加以”、表“施及”义的一般动词以及形式动词“加以”。其演变的主要机制和动因是去范畴和介词并入。此外,连词“加以”的形成还与所在的句法结构密切相关,而形式动词“加以”的形成还与汉语动名互转的无标记性以及韵律等因素有关。在“加以”的多元词汇和语法中,除了句法结构等因素外,“加”的语素义对其演变路径、分化及其结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加以”多元词汇化多元语法化句法结构语素义
  • 简介:<正>辞书中国问题,有着丰富的内容。本文试就辞书中国与向国外借鉴、中国与国际的关系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要编好中国的辞书,当然要继承我国辞书编纂的优良传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借鉴外国的辞书编纂。编写中国的辞书要借鉴外国辞书,乍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解放前我国出版的一些辞书受外国的影响很大,给人们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因而要求中国。现在提出借鉴外国辞书,这不能

  • 标签: 中国化 国际化 汉语辞书 辞书编纂 外国 语文词典
  • 简介:根据亲自改编的丝弦剧《李尔王》,探讨了莎剧改编特别是丝弦戏改编《李尔王》的得与失。

  • 标签: 莎剧 丝弦剧 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