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进北京大学读书,应该说,是一个意外。我先上的是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这是一个被文坛视为圣殿的地方,首任所长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丁玲。那些成就突出的中青年作家,经过推荐,就可以来这儿磨砺深造,或一年二年,或三月五月。一番进出,大不一样了。这里出了若干名噪一时的人物,如马烽、邓友梅、王安忆、蒋子龙等等,可以在当代文坛上排一支长长的队伍。这是一个让有志于文学的人孜孜以求、心向往之的所在。不过,文学讲习所只发一纸结业证书,不属正规文凭。到了八十年代,“文凭热”成了潮流,提拨、评职称、分房子、调工资,都离不开文凭。所以到我们这一届,首次改用正式考试招生,从1983年5月到1984年4月,历经资格推荐(省以上作协会员)、初试(作品)、复试
简介:1968年,在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下,以“老三届”为代表的整体迁徙,使千百万城市中的青年学生们告别父母和亲人,奔赴农村与边疆……这次大迁徙总共涉及到将近1800万人,这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知青运动。1976年10月,中国发生的政治剧变,使大批知青纷纷返城,开始了他们或辉煌或黯淡的人生,有人成为了社会的中坚,有人则始终沉淀在生活的底层。然而,仍然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却因种种原因,永远地留在了农村的广阔天地,并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而今有的名在人不在,有的名在人在。死去的人,已经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片热土上,再无一丝声息;而活着的人,他们无悔地为那片热土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依旧充满激情地将自己的余生默默地奉献给北大荒,不求任何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