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近亲繁殖”之病普遍存在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之中。“量身定做”、“萝l、招聘”等现象广受诟病之后,权力者们并没有收敛,只是为掩入耳目而变换了手法,采取迂回策略,你安排我的人,我安排你的人,来个权力互用。久而久之必将形成“家天下”,最终导致机构臃肿。

  • 标签: “近亲繁殖” 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 量身定做 迂回策略 机构臃肿
  • 简介:房顶的雕塑老霍站在房顶,俯视全村,脖子抻成了长颈鹿,脑袋转成了小蜗牛,心里“噼里啪啦”地打着小算盘。其实,老霍犯不着笨手笨脚地爬上房,也无须抻长脖子到处瞅。他半辈子没离开过村子,当了十几年的村长,哪家啥样,玻璃一样透明。

  • 标签: 村庄 分裂 长颈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7
  • 简介:惊颤在后现代艺术尤其是大众艺术中既不象传统艺术那样强调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同一,美的艺术是指传统艺术自身具有审美性,传统现实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体现为不同的审美特征

  • 标签: 疏离分裂
  • 简介:在方方的小说《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中,主人公黄苏子是一个典型的具有自我分裂型人格的女性:“她是白天的黄苏子,黑夜的虞兮。作为白天的黄苏子,她外表是白领丽人,雅致而安宁,而内心却满是龌龊,不停地对他人发出恶毒的咒骂;而当她成为晚上的虞兮时,她外表是‘鸡’,淫荡且下贱,而内心却怀着一种莫名的悲凉,觉得自己不是为卖淫而卖淫,而是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是在完成人生命中的某种需要。黄苏子把自己分裂了又分裂,然后想,人是多么复杂的一种生物呀。”

  • 标签: 方方小说 自我分裂 悲凉 黑夜 主人公 典型
  • 简介:2016年10月27日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网站上,刊载了伯尼·霍甘的文章《脸书如何分裂了我们》。

  • 标签: 分裂 连接 泰晤士报
  • 简介:假如一个诗人丧失了对世界的想象力,丧失了对他人、对其他生命的敏感,丧失了对身边生活诚实的表达,我不会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 标签: 分裂诗歌 诗歌诗人
  • 简介:本文借用自然界中植物体异花受精繁殖中痛楚转化的辩证过程来比拟华裔文学在西方主流霸权文化审美体系中所处的弱势与尴尬地位,提出对于华裔文学的研究,既要避免独钟单一文化角度的批评模子,又要注重在美学与历史之间取得细致结合;还不可忽视族群身份认同偏重方面产生的差别,倡议将华裔文学置于文化互流的场阈中,在保存文化差异间张力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开放的、平等对话的、坦诚相见的、多中心的整体诗学体系.

  • 标签: 华裔文学 文化互流 身份认同、偏差 整体诗学体系
  • 简介:《无风之树》的立体叙事方法,使得第一人称叙事从语言形式和内在价值基础两方面弥合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语言分裂,即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分裂,使作者摆脱了困扰中国现代作家的语言梦魇,得以用中国人的日常话语叙事,还原了汉语的原生性,摆脱了欧美语言对中国人的语言表达的扭曲。但是作者自身的价值分裂和第一人称叙事的局限性决定了这只是暂时性的、个案性的弥合。

  • 标签: 立体叙事 第一人称叙事 语言 价值 弥合
  • 简介:佛陀涅槃了,整个僧团面临着如何保证和合统一不致走向分裂的考验。佛陀涅槃之时,首座弟子大迦叶正带领弟子们行化在摩竭陀国的南山一带。一行人在赶往拘尸那罗城途中,从一名外道口中得知佛陀已入灭七日的消息,已证果的比丘都默然肃立,还没开悟的比丘则恸哭失声,

  • 标签: 分裂 佛教 佛陀 大迦叶 涅槃 弟子
  • 简介:"楔子战略"是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中非常重要的外交指导思想,决定了中美关系的走向.美国家安全委员会第34号和48号文件标志着"楔子战略"的形成,并通过政治、外交、贸易和宣传手段来分裂中苏关系."楔子战略"对此后美国政府进一步发展利用中国牵制苏联的思想有深远影响.

  • 标签: "楔子战略" 冷战 遏制政策
  • 简介:1986年,陈涌在与刘再复的论战中指出:“现在确有少数人,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或者在‘文学观念更新’的名义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弃置不顾,甚至加以贬斥。这不是一个小司题,这是一个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文艺在中国的命运问题。”虽然直到现在仍然有人否定这个判断,认为“主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之义,文学主体性的见解大体上也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文学活动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但是,中国当代文学在发展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分裂了。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分裂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文艺 主体性问题 文学主体性
  • 简介:《坏东西》是学群继《坏孩子》《坏家伙》后又一篇“坏”字当头的小说,它与前两篇之间有内在的呼应,也可独立成篇,而三篇小说总体上则构成一个有关自我与世界、自由与拘禁关系理解的中国版“恶童”三部曲。如果说在前两篇小说中,学群对于“坏”的叙事形象的塑造还带有模仿性很强的“反成长叙事”的特征(尤其是第一部《坏孩子》,很容易让人想起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等作),那么到了《坏东西》,因为它勾连了众多的现实经验,尤其是城镇化进程中资本大棒挥舞之下种种罪与罚的怪现状,不但篇幅三部曲中最长,情感上最峻急、人物最富张力,而且也是最具有“中国故事”属性的一篇。

  • 标签: 分裂叙事 他者化 《麦田守望者》 《坏孩子》 隐喻 自我与世界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文学研究与理论一文化研究:分裂还是融合?周小仪近些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文化研究都在不断升温,给文学研究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首先是文学批评的对象与范围扩大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了。许多过去传统文学批评不屑一顾的东西,如侦探小说、科幻作品、...

  • 标签: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 文化批评 杰姆逊 莎士比亚
  • 简介:摘要:铁木真从统一草原到征服世界,建立了中世纪亚洲最大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开始分裂,四大汗国就此诞生。随着元朝的建立与灭亡,蒙古国开始走向分裂,明末时期蒙古划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最终1911年,蒙古正式宣布成为独立的国家。

  • 标签: 蒙古帝国 四大汗国 元朝  蒙古国
  • 简介:2000年12月15日,《北京青年报》以《八大样板戏携手重来》为题报道了12月13、14日晚于北京音乐厅上演的"红色经典现代京剧之夜",并称这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八大样板戏,20年后的集体亮相"。这场喧嚣于千禧之年的样板戏"盛宴"或许可以视为是1990年代样板戏"回归"热潮的一次集结,在此背后所蕴藏的是样板戏在20世纪最后十年所积蓄的巨大能量。

  • 标签: 现代京剧 北京音乐厅 红色经典 《北京青年报》 知识分子群体 《沙家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04
  • 简介:苏轼《和陶饮酒》组诗中也几乎篇篇有酒,这也是和陶饮酒诗中苏轼仰慕陶渊明的原因,(《和陶饮酒》十三)孤独在酒中

  • 标签: 中的冲突 冲突分裂 分裂整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8
  • 简介:作为鲁迅对于中国小说的,鲁迅杂文中确实包含了大量关于古代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的论述,的鲁迅(注

  • 标签: 分裂趣味 学文体 抵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