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道教确立于东汉末(以五斗米道与太平道为标志),自东汉末至六朝,是道教由兴起到初步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几个大的道派先后形成,其中天师道、神仙丹鼎道、上清茅山宗等道派均与文学有较大关系。限于篇幅,本文不拟对道教本身加以详

  • 标签: 游仙诗 道教 道士 魏晋南北朝文学 郭璞 山水文学
  • 简介:多年来,古代小说一直聚集着较多的研究者的热情,每年有数百篇相关论文问世便是明证。可是,这许多论文的分布却是相当不平衡。我曾对上个世纪最后10年,即1990~1999年的情况作过统计,发现众人的用力点大多数集中在明清两代,魏晋南北小说的问津者却是甚少。那10年里,有关魏晋南北小说的论文是156篇,有关明代小说的论文是2252篇,清代(含近代278篇)更多至3450篇。各个时间段中的分布也不平衡,如有关魏晋南北小说的156篇论文中,关于《世说新语》的论文就占了77篇,而清代小说研究中,有关《红楼梦》的论文就有2318篇。进入21世纪以来,这样的格局仍然维持着。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专著情况亦复如此,若小说通史类不计,研究者的论述多集中于明清两代,有关魏晋南北小说的专著实在不多,到目前为止见到的只是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刘叶秋的《魏晋南北小说》、1984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剑国的《唐前志怪小说史》与199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枝忠的《汉魏六朝小说史》,若加上现在魏世民的《魏晋南北小说史》,50多年来一共只有4种。从总体上说,古代小说研究很“热”,但其中魏晋南北小说的研究却偏冷,这是为什么呢?应该...

  • 标签: 小说史序 魏晋小说史
  • 简介:一《洛阳伽蓝记》是一本关于洛阳一地的人文地理著作,也是一本关于佛教寺庙的专著。首都在洛阳时期的北魏王朝,是佛教最盛的时段,其间到宣武帝元恪和皇后胡氏掌权的时代更达到了顶峰,有大小伽蓝即庙宇一千多座。该书的作者杨街之是北平(今河北遵化)人,活动于北魏后期至东魏间,当过秘书监、期城郡守等官。他在北魏末年看到皇室和王公大臣们为兴建寺庙大笔花钱,侵渔百姓,很不以为然。

  • 标签: 《洛阳伽蓝记》 文学名著 南北朝 佛教寺庙 北魏后期 地理著作
  • 简介:陈寅恪先生在《崔浩与寇谦之》一文中言道:“盖有自东汉末年之乱,首都洛阳之太学,失其为全国文化学术中心之地位,虽西晋混一区字,洛阳太学稍复旧观,然为时未久,影响不深。故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坠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

  • 标签: 学术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 风尚 士族 洛阳太学 东汉末年
  • 简介:由于战争及政治斗争的原因,南朝许多人向北迁移,且受到北魏的礼待,同时他们也把南方的文化元素带进了北方。南朝士人的到来,对魏晋时期老庄玄学、经史之义、举止风仪的传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如此,这种南方的气韵风度,还影响到了帝王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同时,北方的“丝绸之路”中断,使得南方海路开始兴盛。佛教的造像风格由海路传入南方再传入北方,极大地促进了佛教造像风格的南式化。南北审美文化的交流再一次证明了中华文明是在历史的交流和融合中发展完善的。

  • 标签: 南北交流 佛像造像 褒衣博带 秀骨清像
  • 简介:诗歌用典,很早就开始了。因为典故是一个文化基因团,它的植入,可使短短的诗句充满文化积淀,每一句装载一个成语故事,就像每一艘快艇装载一枚导弹一般具有远射程的超越历史的杀伤力。

  • 标签: 《拟咏怀》 用典 诗歌 南北朝 庾信 大师
  • 简介:南朝官场上的一个大的变化,是世家大族走向衰落,“寒人”登上历史舞台就成为必然的结果。“寒人”指的是地主阶级中的下层,他们没有特权,也沾不上祖宗的光,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机会来临时拚命地往上爬,去争取荣华富贵。

  • 标签: 监察制度 南北朝 世家大族 地主阶级 官场 特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8
  • 简介:魏晋南北致友人之书信的抒怀写志和友情 ,曹植的《与吴季重书》是一封与友人追叙友情、畅谈理想的信,从这种别后对朋友的深深怀恋可见曹植对友情是u多么珍视

  • 标签: 书信抒怀 写志 友人书信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9
  • 简介:陶渊明诗在南北被列入中品,以钟嵘对陶渊明相当高的评价而言,郭象认为自然本色的美不只是纯素的

  • 标签: 兼及陶渊明 文论清 清兼及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5
  • 简介:主要受自然之道的影响而形成了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倾向,文章自然,同一时期的陆机和稍后的刘勰与钟嵘在他们的文论中

  • 标签: 兼及陶渊明 文论清 清兼及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12
  • 简介:    二、文学的自觉与魏晋南北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    魏晋南北诗学辨体批评的学术史研究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学文体从一般文体中独立出来的过程,    一、先秦两汉文体分类的滥觞与诗歌体制的初步规范    最早的文体分类是辨体批评的滥觞,无论在文学文体的分类与规范方面

  • 标签: 两汉魏晋 体理论 理论发展
  • 简介:"汉代情结"在唐诗中极为常见,以汉代唐成为惯例。但这种现象并非唐代始有,而是在魏晋南北时期便已肇始并形成。考诸魏晋南北诗歌就能发现其中的汉代书写越来越频繁,且由最初的直写汉事逐渐过渡到融复杂的内涵于其中,经过魏晋南北的长期积淀,汉代及与汉代有关的事象越来越具有符号化、意象化的特质,最终在标示与少数民族相区别的汉民族属性这个层面上凝成。南北后期,庾信等诗人又将汉代书写与"乡关之思"交织起来,"汉代"又具有指代承载作者家国的汉政权的意义。作为"汉代情结"的两个方面,无论是民族意义还是家国意义,都是作家民族认同、身份认同心理的体现。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诗歌 汉代 书写 情结 庾信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3
  • 简介:  对于魏晋时期的非身份内婚制婚姻,三国时期虽出现了东晋南北时期门阀身份内婚制婚姻的萌芽,  (四)早婚再婚及贞节观念的研究  早婚、再婚是魏晋南北时期一种普遍的现象

  • 标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魏晋 婚丧礼俗
  • 简介:北朝骚体之作数量不多,但与南朝相比自有其特色。从题材上看,南朝主要描写风花雪月,表现出贵族化的情趣,北朝骚体则多为怀才不遇、悼怀古人等传统题材;从风格上看,南朝骚体刻意追求语言形式的华艳精工、音韵和谐,北朝骚体则越两晋而直承汉魏,保持着一种古拙自然、不加雕饰的文学风格。北朝骚体的主要倾向是效法汉魏旧制,只有袁翻的《思归赋》表现出一种对南朝作品,尤其是鲍照、江淹赋作的有意摹仿,并在艺术上已接近南朝骚体的风格。

  • 标签: 北朝 骚体文学 题材风格
  • 简介:<正>陈志红在去年八、九期合刊《当代文坛报》上评论长篇小说《商界》时提出一个问题,她认为南北文学因不同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表现出来的人的形态和文化气质的不同。她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家已努力表现这一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流变,我们已读到不少优秀作品,在他们笔下,人物

  • 标签: 南北文学 地理环境 文化气质 人文环境 当代文坛 长篇小说
  • 简介:酒与文学一直有着不解之缘。众多的当代文学作品中,有着许多描写酒的场景和意象,从而展现了南北饮酒之人鲜明的个性魅力和独特的文化心理。通过阅读这些酒文学作品,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从饮酒中获得的某种美感与满足,宣泄的某种心理与情绪。因此,通过对当代酒文学作品分析进而探讨南北酒文化,就自然成了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历代的文人名士从饮酒中获得的美感与满足,塑造了他们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

  • 标签: 中的南北 作品中的 南北酒文化
  • 简介:本文尝试以刘师培的《南北文学不同论》为中心,考察清末民初的南北文学想象,力图在近代文学观念的生成与传统空间地理意识转型的双重视阈之下,勾勒南北文学论述脱去其传统政治意涵而转型为一种近代知识的历程与轨迹。刘师培的南北论述集中于其服膺民族主义思想的“光汉”时期,核心在于追问为何北方古代文教昌盛,而至近代却文化夷陵、不如南方。认为这一论述承接文质、夷夏、正闰相结合的前现代民族主义的话语资源,同时也在传统天下观消隐、现代民族国家竞存的新世界格局中发生着形变。刘师培南北论述虽然承接了传统的地域风俗论,但其论述的基底却是明确的现代科学世界观,其间体现着古今空间地理观念的转型。

  • 标签: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南北话语 地理环境决定论
  • 简介:天边一隅晨曦被鸟声撩开惺忪的眼,我已跨越时光,铺开一张知青岁月弥漫的生活画卷。青砖灰瓦堆砌的痕迹,在一幅幅陈旧的宣传画里浮现那个年代沉重的背影.一片阴霾里长高的白杨和红柳,在一排排历史镶嵌的印痕里坚韧地拔高自己,一直让顽强的树枝翻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知青的创业史.

  • 标签: 灰瓦 知青 青砖 创业史 印痕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