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于俞平伯老问学做人、生平事迹的研究,王浞华先生可谓得天独厚,其父王伯祥与章元善、叶圣陶、顾颉刚、俞平伯并称“姑苏五老”,王伯老居长。王浞华少年时起就游走于诸前辈中间,了解先贤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掌故故事,其中犹与俞平老交游唱和最多,故王浞华撰写的忆俞评俞文章亲切、具体、真实、感人。《红学才子俞平伯》一书是先生继《俞平伯的后半生》后的又一部倾情之作。
简介:第一部分:1938年6月21日至9月8日一九三八年六月廿一日晴热廿二日夏至。下午,侍父至孙琢良处配眼镜,以前所御被窃去矣。
简介:1993年9月,我到德清县城关中心学校分校——城东中学任教。这所学校与俞平伯有很深的渊缘,一是中心学校的校牌是由俞平伯先生题写的,二是城东中学就坐落在他的祖居地城关南埭圩。南埭圩的鹊喜楼是他曾祖父俞樾的诞生地,俞樾的自述诗曾写道:"乌巾山下旧居家,鹊喜楼头静不哗",乌巾山就是现在的乌牛山。教学之余,我常
简介:1997年11月,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俞平伯全集》,然而,所收作品并不全面,其中俞平伯的一册《秋荔亭日记》就未收入《全集》中。
简介:2005年10月31日北京鲁迅博物馆孙毅馆长接到一封寄自上海的信件.寄信人是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得主,著名的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邵伯周先生.
简介:
简介:<正>俞平伯先生已于今年10月15日享九十一高龄谢世。他是位著作等身的学者、诗人、“红学家”,成就是多方面的。身前已结集的各门类的集子有《论诗词曲杂著》(1983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俞平伯论红楼梦》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3月联合出版)、《俞平伯散文杂论编》(1990
简介:近来翻阅《俞平伯散文》,其中俞老先生的《纪念何其芳》一文吸引了我,文中这样记叙着:与其芳几十年的交往,他既是我的领导,又是我从事研究工作的知己。他给我的帮助很多,是我非常感谢的。
简介:一、首批俞平伯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发出《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发动对学者、作家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唯心论”观点的批判运动。这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意识形态领域第一场针对个人的大批判运动。
简介:晚清文学家周伯义,镇江丹徒人,著作颇丰。作为被后人称之为"名宿"的博学之士,周伯义的生平与创作并未引起多大的关注,今人的研究只限于民国时期朱剑芒先生对其所作小说《扬州梦》的简略考证,对于一个有着独特生活经历、复杂心路历程、丰富作品创作的文学家来说,
简介:按:俞平伯先生于一九八六年秋访问香港,引起当地一时哄动。返京后作诗一首,他的外孙韦柰陪他访港后写此短文,以为注解。
简介:<正>故事:(版本1)在宁波马路边的一栋破旧房屋里,穷困潦倒的父亲和儿子相依为命,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却被工头欺辱。不但拿不到工资,还因"闹事"被工头暴打。父亲在垃圾堆里捡到了一个玩具,将之作为礼物送给儿子,没想到此物竟能与外星人通话联系。此后一个美丽的外星人出现在父子的生活中,不但与父亲产生了一段浪漫恋曲,还帮助他们惩罚了学校里欺负人的富家子弟及可恶的包工头……(版本2)能与外星人沟通发生恋爱关系的
简介: 晚明文人,面对江山易代,他们无力回天,力挽狂澜,只能在人世中沉浮、自得其乐,然而面对国破家亡,谁又能完全跳出人世的羁绊呢?所以在晚明文人的作品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两面矛盾的人生.……
简介:名闻遐迩艺精湛,当代评话佼佼者。苏州评话艺术大师金声伯先生,因病于今年6月19日晚上8时逝世,享年八十八岁。这是评弹界的一大损失。金声伯师承前辈杨莲青,他的评话艺术综合了杨莲青、石秀峰、杨震新之特色,并加以发展,自成一派。书路清晰,语言精炼,幽默生动,擅长放噱,尤以"小卖"见长,有"巧嘴"之称。双目传神,手势、面风与说表浑然一体,角色形象鲜明,擅说《七侠五义》《包公》《武松》《江南红》等书目,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简介:夜色中孤魂野鬼般飘悠过来的,是特级教师苑伯顺,中等的身材有点过于板直,两手互握搭在小腹显得有点扭捏,一身略显肥大的中山装很严谨地裹在身上,给书生气十足的他披了一件庄严的法衣。苑伯顺是从那所地主大院改建的重点中学的独身宿舍中游荡出来的。因为他怕莲青到宿舍去找他,更怕自己管不住自己去办公室见她。那个二十六岁的女教师莲青说,十点半在办公室等他。
简介:日本著名的时代小说大师藤泽周平,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武士小说。《黄昏清兵卫》收入了藤泽的八篇传世小说,描写江户时期没落武士阶层的生活。[1]主人公各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武士,却无人以忠于藩主、因名而斗为
简介:一1989年,我完成了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过渡。修水那座小城当时还是破旧不堪面目狰狞的,可对我还算客气,我栖居于宁红旅馆的地下室,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这地下室空间有五十余平米,我用大书架分隔成几个房间。我的家白天也点灯,有人说,我家只有黑夜没有白天。但我非常满足,妻子说,人到城里了,变狗也是吃骨头的狗(乡下的狗是吃人屎的)。可我不是那样一种虚荣,我庆幸的是,进城了,开了眼界。尤其是新认识了一批朋友,相对于我这个乡巴佬来说,
《红学才子俞平伯》
俞平伯集外日记
俞平伯的昆曲情结
《俞平伯集外日记》解读
邵伯周先生藏书捐赠记
失落的荆棘冠:俞平伯评传(上)
略述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
红楼惊梦:俞平伯与他的< >研究
旧时月色——记俞平伯与何其芳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判事件六十年祭
晚清文学家周伯义生平著述考论
俞平伯最后的一首遗诗——赠香港友人
“斯皮尔伯格·周”的中国式《E.T.》
论晚明小品文特色在俞平伯散文中的复原
金声伯先生
伯顺老师
姚伯记
武士道文化的反思——解读藤泽周平《黄昏清兵卫》
丁伯刚印象
二伯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