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下旬,太原文学院畅建康、赵少琳、程更、赵珍一行四人赴晋城、临汾两地采风、组稿.短短五天时间,他们深入古村落了解民俗民情,参观红色纪念地,和两地作者座谈,收获颇丰.这是一次有意义的采风活动,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收获了丰富的素材,也将对文学院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简介:引子一个曾经的农家子弟,一个梦想当工程师的青年,一个数学法律专业双料本科生,一个曾经的人民检查官,一个小型集体企业厂长,如今的大型民营企业昊龙集团总裁、董事长兼总经理,2009年胡润百富榜云南首富、胡润慈善榜云南首善,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马永昇先生的身上笼罩着诸多的光环和神秘色彩。但当走近他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他的朴素、他的低调、他的谦逊、他的亲和那么令人感动;他的经历那么平凡而又传奇,那么值得玩味和令人感慨。从他的身上、他的经历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希望,也是新世纪中国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希望……
简介:<正>五十年代苏联文坛出现了一个新人,他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开掘文苑新的创作领域——科技革命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道德观念与思想冲突,他就是长篇小说《探索者》与《迎着雷电》的作者格拉宁。这两部长篇小说曾引起读书界与评论界的热烈反响,作者也从此蜚声文坛。此后,他继续发表了不少有关科技知识分子的长篇与中短篇小说,抒写新人成长,揭露邪恶,歌颂正义,鞭挞权势,维护公道。七十年代以来,格拉宁作品的题材与体裁更加多样化、观察与思考更加哲理化、特别表现在他的长篇小说《一幅画》,以及几部纪实体小说之中。本文论述的是格拉宁七八十年代发表的三部纪实体小说。题材是他熟悉的科技知识分子,与卫国战争中的普通
简介:一刘辉(编辑):自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摄影发展的历程,主要有哪些方向的探索,其中,纪实摄影占有怎样的地位?鲍昆(艺术批评家):自从摄影传入中国,到1980年代末期为止,现代中国的纪实摄影其实长期处于中国摄影的边缘。中国人对摄影的理解大致循着如下的认知轨迹:早期的家庭亲情、身份纪念照———唯美仿画的画意摄影———宣传式的新闻摄影———带有报道式的新闻摄影。所以真正人本意义上的纪实摄影一直游走在主流摄影晦暗的边际。有一段时间,作为政治附庸的假新闻摄影形成了中国摄影的霸权话语。这期间本来有少量生存空间的艺术摄影,实际上也归附在此霸权之下。在1976年后的思想解放的浪潮中,作为消解对抗传统政治摄影霸权的策略,中国摄影的泛艺术思潮迅速涌起膨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京的四月影会。四月影会源于1979年1月举办的纪念周恩来的“四五摄影展”。之后,四五摄影中的主要人物王志平、李晓斌开始谋划自己多年的艺术理想:办一个没有政治色彩的纯粹摄影展览。在经过短暂的准备后,1979年4月5日以四五摄影参加者为班底,举办了开端性的中国大陆当代性摄影展览———《自然·社会·人》首次展,同时宣告成立开放性的摄影群体“四月影会”。四月影会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