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何绍基为晚清书坛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甚至有人誉之为“清代第一书家”。其书法功底全面,篆、隶、楷、行、草诸体悉备,造诣精绝,尤其行草,成就最高,早为世人所公认,楷书亦获人们亲睐,惟有篆隶,至今未能引起人们特别的重视,因此对其篆、隶二体的认识、理解和赏鉴,并未达到相应的高度。一般认为,何绍基于书法研习,早年多重楷书,中岁以后渐多为行草,晚年方专注于篆隶。近人马宗霍氏在其著《霎岳楼笔谈》中说:道州早岁楷书宗兰台《道因碑》,行书宗鲁公《争座位帖》、《裴将军诗》,骏发雄强,微少涵渟。中年极意北碑,尤得力于《黑女忐》,遂臻沉着之境。晚喜分篆,周金汉石,无不临摹,融入行楷,乃自成家。”从此可知,其晚年对隶书兴趣异常浓厚,用功甚深,成效显著。天庐先生说:“何氏作隶书,是年事已高开始的。”从字面上看,二家所言似乎是说何氏接触隶书时间甚晚;其实不然,我们以为应理
简介:扎西威色先生所著《藏族金属工艺》是一部研究藏族金属文化艺术工艺的专著,同时更是藏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佘万治、胡恒二先生把它译出来,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为了避免思想和文体的束缚,译本略去原作以下部分:一、书首礼赞和某些章节后的诗句。它们的内容是祈祷神佛,概略介绍本书内容和重要性,以及总结某章的内容。这类诗,缺乏意境,译为汉文,读者不欣赏这种文体。二《略论工巧明和其中的金属工艺》一节,首先援引佛籍罗列古印度十八种、六十四种手工技艺的名称、释迦牟尼出家前所学技艺的名称。为使读者读懂、至少要加写十倍注释。接着作者援引藏族古人的论述给工巧明下定义,提出身语意三种工巧明,所谓身门工巧明,指建造佛像和佛塔;语门工巧明是讲辩著作;意门工巧明即闻思修。对于后二者把手工技艺和佛教徒的日常功课混为一谈,让人感莫名其妙。最后作者介绍藏族传统文化大五明、小五明,引文多,叙述沉闷,且与该书内容游离。三、引用《律经》介绍变量衡、时间、温度等方面的标准。这一节内容旧,又无实际价值,例如关于体积,作者从极微尘开始,谈到微尘、铁尘、水尘、兔尘、羊尘、牛尘、日光尘等微观世界;从一指谈到肘、卡、庹等粗分世界,既不精确,又非实际体积标准。四、有关金属工艺的谚语。有的谚语在汉语无相应的成语,只好破译,效果不好。五、原书的后记,说明写作的缘起和过程。
简介:在我幼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在家听那唱片放出的美妙乐声。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因为表姐学小提琴的缘故,每到星期六,我就吵着要爸爸、妈妈带我到表姐家去玩。其实我就是想去听一听表姐练琴时的琴声。那些美妙的音符,让我幼小的心灵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我有幸走进了贺以理老师的音乐教室,成为贺老师的一位小提琴学生,终于圆了我一直以来的音乐梦。在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小提琴演奏技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小提琴的学习,我对音乐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面对潮州这片相对贫乏的“音乐沙漠”,贺老师和爸爸妈妈更多是希望我们练琴的小朋友不要满足现状,要多接触和了解外界,吸收更多音乐精华。因此,我们一直盼望有一天能够有机会与小提琴专家近距离接触,能够得到专家面对面的指教,听一听他们对我们的点评。前不久,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由《小演奏家》倡议并组织实施的音乐绿色工程走进了我们古城潮州,过去我们只能在光盘上见到的广州小提琴教育家顾应龙老师来到了我们身边。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顾应龙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音乐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带给我们不可多得的音乐财富。顾应龙老师在给我们讲学的过程中,非常亲切生动而且表现出了他渊博的音乐知识,他还经常在讲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