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从辨析现代舞和当代舞蹈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开始,指出当代舞蹈拒绝被界定的现状和原因。进而通过西方舞蹈学者的相关讨论梳理出当代舞蹈范式转移的三个特点,主张当代舞蹈应该是舞蹈发展到当下最前沿的艺术实验,是对舞蹈作为艺术媒介本身以及舞蹈对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人的境况的最新思考。文章借用法国理论家朗西埃的“美学制式”及其所提出的“特异性”这个现当代艺术的内部发展逻辑,进而关联到个人主体性,即关于什么是当代人的探讨,这构成了文章希望强调的当代舞蹈的前提。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当代舞蹈之所以当代首先应该是福科以及阿甘本意义上的当代人,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具有了个人主体性的艺术家,才是当代舞蹈何以当代的前提,才能够有能力思考并实践最前沿的艺术实验以及对当下现实的干预。这是进一步理解当下国内外发生的各种当代舞蹈实践活动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工具。
简介:最初我们设置这个课题时,目的就定在训练和强化对"三维形态"的创造能力上,首先提出了"从空间开始,以非空间结束"这样一个想法,因为空间是三维形态系统中最重要且比较接近本质的核心内容,学生可以透过对空间的属性、空间的生成、空间的变化和组合等方面的认识,进而了解和掌握整个三维立体形态的构成规律,这就是我们说的"从空间开始",所谓的"以非空间结束"则是希望在学生们对空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后,运用认识和创造空间的方式和手法,结合他们各自的专业设计特点,去创造或者叫"生成"可应用于他们专业领域的"形态",他们可以是包装,可以是服装,可以是工业产品,当然也还可以是建筑或其它与空间相关的东西,甚至可以仅是一种处理事务的方法……总体上来说就是一个开放的结果.我们当时认为这样的一个"过程"才是研究生,乃至大学本科生学习和理解设计的基础途径.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本土绘画艺术的相关批评话语,对艺术批评焦点从水墨画向水墨艺术发生第二次转移的原因及学术意义进行分析。
简介:山寨式沉浸体验实验室计划近期的创作是在利用移动互联终端,如Ipad做交互影像装置。例如《房产广告的梦话》和《山寨式沉浸体验飘移者的家》。其中《山寨式沉浸体验飘移者的家》是我未来5年的创作计划"山寨式沉浸体验实验室"其中一件作品。山寨式沉浸体验是中国山寨现象中的一种,同时也巧妙地运用沉浸式体验技术营造一种山寨的体验,是山寨现象和沉浸式体验的交集。目前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山寨式沉浸体验现象,一是山寨了某个建筑、景观而造成的山寨式沉浸体验,二是山寨了某个室内空间而造成的山寨式沉浸体验。很多人在谈论山寨建筑大行其道的原因时,常常将其归结于中国人不愿意创新或没有能力创新,归结于中国人就是爱剽窃,但如果从山寨式沉浸体验角度来看则不然,因为这是为了通过对某一特定建筑的山
简介:以新媒体新技术为载体,新媒体文化也将发展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简单的文字也越来越满足不了新媒体环境下终端用户的需求。随着多媒体技术更完善的发展,新媒体介质会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内容,广泛的传播,众多的参与,也出现了众多的新文化事件和现象。我们亲历的这轮快乐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与生产的近乎相关一切,甚至改变了全球劳动力结构与资本形态,然而,现代性的逻辑、路径却丝毫没有改变。是技术失控还是主体沦陷?
简介:谱例6B是克莱门斯《慈悲弥撒曲》中的《慈悲经》,建立于他自己的尚松“赐予殉爱者的慈悲”(谱例6A)之上。此尚松是比较规整的和弦织体合唱曲,克莱门斯在弥撒曲中将它改变,强化了复调化织体(见谱例6B)。改变的手法很简单,不过是将一些节拍延长,造成跨小节延留音,或改变、增加、减少某些音。值得注意的是,谱例6B的开始两小节与结束与谱例6A基本相同(最后结束和弦发生变化),但中间却使用了“拼贴”技术。谱例6B的3—5小节并非来自谱例6A,而是从这首尚松的第18—20小节(谱例6C)移植过来(将谱例6B中的方框部分与谱例6C比较)。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谱例6B充满了丰富的和弦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