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五十年代读苏联出的几部西欧文学史,总感到象在读一本作家论汇编。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学可以比作一棵树,主要干杈之外,它总还应有些枝叶;如果是一座森林,则除了实繁枝披的巨树之外,也会有一些不那么粗壮然而也许别具佳色的树木,树丛中还会有些香飘云外的奇花异草。既名之曰文学“史”,对这些理应也有所记载。以英国文学史来说,每个时期在著作等身的大师之外,都有一些作品不多却格外精致的作家,他们留下的珠玑玉屑至今仍吐着光辉,诸如十七世纪撒木尔·佩皮斯(1633—1703)的《日记》,十八世纪杰姆斯·博思韦尔(1740—1795)的《塞弥尔·约翰逊言行录》以及十九世纪查尔斯·兰姆(1775—1834)的《以利亚随笔》。本世纪初,能文擅画的麦克斯·
简介: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法国大雕塑家中,最有名的要算罗丹(1840—1917)、马约尔(1861—1944)和布德尔(1861—1929)了。我在巴黎艺术城居住了半年,马约尔的作品,不少散置在罗浮宫门外边的绿地或大道旁,我在参观罗浮宫时已多次在近处观赏过,对罗丹美术馆和布德尔美术馆,我前后两次参观,尤其是布德尔创作的一座鲜为人知的中国外交家的青铜胸像,引起了我的兴趣,事情的前前后后让我们深受感动。一记得是去年(2000年)3月8日第一次参观布德尔美术馆时,作为进出口的正门并不大,也不怎么显眼,正门的右手有一个不太大的院子,放置了十多座大大小小的雕塑,其中最大的是从布德尔的为阿根廷共和国所作的《阿鲁贝阿尔将军的骑马像》上翻下的那匹高达六米的铜马。铜马磅礴的气势,体积的饱满,手法的简洁,以
简介:在举世瞩目的第25届奥运会上,世界撑杆跳头号种子选手布勃卡三跳失利,令无数观众扼腕叹息。赛前,新闻界、舆论界、权威人士和广大观众一致认为布勃卡摘取金牌犹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可是,他却将一个重重的失望留给了世人,尽管布勃卡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世界纪录,一次又一次很轻松地将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刷新,但是,这次他却失败了。我们说,在体育竞技中,没有人可以保持永远不败,也就是说,任何成功都是暂时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消极意义上讲,人从一出生便决定了要死亡,“不管你如何执著,生命都是无意义的,因为你最终要失去它”。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生命最终要走向死亡而悲天悯人、举步不前,甚或消极避世,遁入空门。积极的人生应该拼搏,奋斗。“人生能有几次搏?”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直至生命终结。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创造和追求,那么他的生命也就等于停止,这样的人虽生犹死。我们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得长久,而在于活得伟大,活得高贵,活得有气魄。中国有句古话:“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一个人踏踏实实地耕耘,不懈地动力,由于客观的、人力难为的原因而事业上终未能成功,那么他的人生也不是失败的,因为...
简介:辛西娅曾说,作为女演员,迈出的第一步是当电视广告演员。还在高中的时候,辛西娅便频繁地在杂志和电视广告中露面,结识了与自己同龄的菲比·凯茨,并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当时,辛西娅除了拍电视广告,夜间还要上小剧场演话剧。辛西娅回忆说,记得演的第一部戏是《寻找明天》,当初要背出那么多冗长的台词简直是赶鸭子上架,别扭得不敢想象。现在想来,正是这小小的演出,使自己有幸接触了艺术界,整整两年的舞台经验也为自己今后的道路打下了基础。从杂志模特儿到电视模特儿,再到电视演员、电影演员,这可以说是女孩子走上艺术道路最理想的捷径。所有的女模特儿都想摇身一变而为女演员。然而在美国,最终能步上演员道路的并不多,辛西娅是幸运的。在她当模特儿时,便在威迪·阿廉的影片中露面,尽管只有短短的10秒钟。在此之后,辛西娅一直活跃在电影、电视界,荧屏和银幕的生涯,使她拥有了一大批崇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