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浩瀚的西方音乐长河中,数以亿计的传世经典诉说着每个时代的故事。无疑,堪当乐器王后的小提琴成为绝大多数作曲家青睐的描述内心情感的不二之选。小提琴以其最接近人声,细腻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独奏乐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茨冈》就是一首在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上盛演不衰的传世著作。她的创作者——法国作曲家拉威尔(MauriceRavel1875—1937)是继德彪西后对法国古典音乐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一位作曲家,虽然他不是一位专业的小提琴演奏者,却能通过娴熟的作曲技法将这个只有四跟弦的独奏乐器表现出如此五彩斑斓的音色与和声效果,加上独特的曲式表现,使得这首作品能够使表演者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尽情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同时也展示了小提琴高超的演奏技术。下面我就此曲的作曲风格,演奏技法及曲目表现形式做进一步的论述。
简介:俄历1837年1月27日,俄国诗人普希金与使其荣誉蒙羞的法国人丹特士进行决斗,两天后诗人因决斗致重伤而死。剧本《谁杀了丹特士》演绎了这桩历史公案的后续故事,似乎以双方后裔之间的再一次决斗对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进行了了断。但阅读博加耶夫的剧本一向没那么简单,剧本的荒诞悖论元素无处不在。几个节点性问题或许有助于你潜入剧本深处:向丹特士“后裔”提出决斗,与伟大诗人同名同姓的普希金究竟是何许人?其决斗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丹特士行为诡异?到底“谁”杀了丹特士?博加耶夫从来不缺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与黑色幽默,剧作家以尾声中升腾后随即熄灭的火球形象,对“俄罗斯思想”做了全新注解。
简介:2016年年末,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终于与观众见面。这部影片自筹备以来就吸引着众多电影人的目光。不仅是因为“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光环,更是因为这部影片在电影技术上的诸多新尝试。笔者有幸与此片的3D指导进行了一次交流—抛开片子“是否好看”而聊聊高帧率到底为电影带来了什么?我们怎么样继续推动电影向前发展?
简介:人类文学史是创作者在克服和超越先驱作家“影响的焦虑”中进行文学创新的不断积淀的过程。英国剧作家贝克特在剧作《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中,运用“误读”、“非戏剧化”和“螺旋”等理论方法,克服和超越了受传统剧作家们在戏剧语言、技巧和结构三个方面的“影响的焦虑”,创造性地确立了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形式,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荒诞和虚无,并使观众重新认识到作品中体现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