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正>楚系文字特别是战国楚简中有以大事纪年的习俗。新蔡葛陵楚简卜筮祭祷记录中也有不少以大事纪年的记载①,发掘报告归纳为9种,以下两种楚大事纪年中的地名和绝对年代应是可考的。一、王复于蓝郢之[岁](甲三:297)。相同的内容共4条,其中一条曰:

  • 标签: 包山楚简 新蔡 大事纪年 发掘报告 简文 楚昭王
  • 简介:广东省二轮志书所记述的内容时限.大多是从1979年-2000年。这一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是改革开放事业由开始到全面开展.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年。在这20多年问.城区发生了巨变,如中心城区扩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道路扩大、中央商务区出现、’工厂增多、房地产迅猛发展、公共事业进步等等。城区特别是作为市容市貌代表的中心城区如何记述好城区建设的巨大变化.应是二轮城区志的重点之一。一、中心城区和城区建设的概念

  • 标签: 城区建设 中心城区 内容 改革开放 公共事业 中央商务区
  • 简介:本文从慕容农的个人沉浮入手,重新审视後燕复国运动。後燕复国运动并不能简单地视为慕容垂及其子侄们的个人壮举,实则在复国大旗下存在着不同的政治集团,在河南是丁零翟斌领导的“新安集团”,在河北是慕容农领导的“列入集团”。在复国运动初期,慕容农作为慕容氏之代表整合黄河以北的故燕势力,缔造了“列人集团”,这支势力是他赫赫武功的基石。慕容垂为了巩固太子的地位,在西征与北伐的掩护下密谋瓦解“列入集团”,这也正是慕容农末年境遇悲凉的原因。在君位传承与政治集团两大因素的作用下,後燕政权在内斗中丧失了支柱力量,进而丧失了华北,盘踞於龙城一隅,最终走向灭亡。

  • 标签: 慕容农 后燕 列人集团 复国运动
  • 简介:通过“安菲特里忒”号的两次中国之行,法国人开启了对华贸易的大门,并为耶稣会士入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与此同时,凭借耶稣会士在清廷的影响,法商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享受到了特别优待和经济实惠。贸易与宗教同行,有利于法国人将商品、教义及文化输入到遥远的中华帝国。

  • 标签: 法国 贸易 宗教 安菲特里忒
  • 简介:乌尔第三王朝为了方便献祭,建立了一个负责接收和支出各地贡入牲畜的贡牲中心。诸多宗教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祭祀“酒宴祭祀牲”,本文根据有关“酒宴贡牲”的原始文献,对这类贡牲的种类、来源、用途以及管理做了详尽研究;酒宴贡牲主要来自苏美尔各城的总督主祭月用牲,但圣城尼普尔的总督和边疆大员们没有主祭月,酒宴是他们的主要献祭活动之一,尼普尔总督和王室成员的酒宴贡牲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王室以轮值权的名义给予各城在尼普尔的的主祭权(包括酒宴祭祀),表明这是一个城邦联盟制国家。

  • 标签: 乌尔第三王朝 贡牲分配中心 酒宴用牲 王后贡牲机构 总督主祭月
  • 简介:秦、三晋兵器铭文的数量较多,在古文字和战国史的研究中占有重地位。本文通过实例,从文字学、年代学与礼制意义、历史地理、补充史事、官府手工业管理体制、姓氏制度六个方面,对兵器铭文的重史料价值作了阐述。

  • 标签: 兵器 史料价值 三晋
  • 简介:1683年,施琅率清军水师攻克澎湖,郑克塽随即降清,台湾自此纳入清朝版图。清朝、郑氏战争之进程,经由陆续赴日之华人海商而为长崎唐通事所把握,进而由唐通事以"唐船风说书"的形式报告给江户幕府。本文拟以《华夷变态》所收相关风说书为史料,揭示日本当时对康熙复台之认知过程,对以往主要依靠中文、西文的先行研究进行一些补充。此外,通事之认知建立于海商之报告,所以本文亦想探讨华人海商对康熙复台之观察。通过考察可知,日本基本上迅速地掌握了康熙复台的整个过程,因为台湾商船多为郑氏政权一方派遣,所以其报告中多见偏袒郑氏之语,但此并未对风说书的真实性产生大的影响。海商对台湾战时情形观察的角度也颇有与中文史料不同之处。

  • 标签: 康熙复台 日本长崎唐通事 华人海商 风说书 华夷变态
  • 简介:河西地区主要水系之一石羊河及其支流,在历史上曾使用"谷水"、"马城河"、"五涧谷(水)"、"三岔河"等名称,沿用至今的"石羊河"一名迟至清代前中期方才出现。"石羊河"之名,首先出现在流域下游镇番县的地方志中,命名的初衷则是为处于上游武威县境内的河流定名,其指代对象存在逐步明确的过程。上游武威县对"石羊河"名及其指向,经历了从不在意到接受、并有所延展的演变历程。"石羊河"名的出现,与下游镇番县河源水权观念的兴起存在密切关联。塑造河名是上、下游水资源权利关系生成中,下游构建自身水权的策略之一。

  • 标签: 石羊河 河名 河源 水权生成
  • 简介:山林川泽作为自然资源,原则上是对所有人无偿开放的。从整体上看,在殷周邑制国家时代,族长与氏族成员之间通过一定的规约对山林川泽资源进行共同利用,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私共利”。至迟从西周中期,开始出现山泽君主私有化的倾向,进入帝国时代之后,这一倾向又出现了扩大化的趋势。然而在专制王权下,“公私共利”的原则却依然存在。在山泽禁区内,历代帝王通过实施“弛山泽之禁”以实现所谓的“公私共利”,实质上是掩盖山泽私有进一步强化的手段。在禁区外的山泽区域,通过“公私共利”的利用规定,一方面是君主与实力阶层在山泽占有问题上达成的一种妥协;同时,亦是保障普通民众获得再生产手段的重要方式,但从实践层面而言,这种“公私共利”并不能真正实现,体现出古代国家权力在维护民众再生产方面的缺陷。

  • 标签: 山林川泽 禁区 弛山泽之禁 公私共利
  • 简介:李塨不但是颜元的传人,更是颜元、河北夏峰北学及江南诸友集体培养的一个学者。正是李塨学术来源的这种多重性,使得他对颜元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改造的一面。之所以如此,最重要在于颜元学术本身的缺陷和当时正在兴起的考据潮流的挑战,使得李塨不得不到处结盟各派为颜元弥缝。但在兼容并包中,由于内圣方面所兼容的各种知识资源路径无法调和,外王方面康雍之际波谲云诡的政局使其无处下手,李塨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但即便这样,北学也没有随着颜李学的衰落而亡,只是重新又落实到以夏峰北学为主体的北方儒生的日常伦理道德实践中。同时,也正是在李塨的这种失败中,在帝制中国时代,作为取悦皇权以培养忠臣孝子的实学的实质得以彻底暴露。

  • 标签: 李塨 颜元 江南 夏峰北学 实学
  • 简介:今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指针。9月22日,我省召开了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骆惠宁书记作了讲话。对做好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 标签: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 服务 中共中央 根本指针 总书记
  • 简介:咸丰五年的铜瓦厢决口和黄河大改道引发了晚清黄河河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河道总督的权力逐渐削弱,山东巡抚开始在山东河患治理中起到主导作用,晚清国内外政局和地域官僚集团利益的纠葛延误了黄河河患的治理进度。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收藏有几幅黄河改道图,分别描绘了晚清黄河改道穿运的情形,是了解晚清黄河改道和河政运作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的历史价值。

  • 标签: 晚清河政 黄河改道图 河道总督 山东巡抚
  • 简介:清代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是影响西藏的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促使清政府对西藏的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提升并维护了达赖喇嘛的政教地位,加强了驻藏大臣的权力,并建立了此后二百年相沿不替的噶厦政府.这是清政府对西藏的再一次体制变革和制度安排.

  • 标签: 西藏驻藏大臣珠尔默特那木扎勒
  • 简介:嘎仙洞的发现被认为是近代以来拓跋鲜卑研究最重大的考古成果之一,封鲜卑史研究推动很大。造成这样的行勤和影响当然是因为该巖洞具备某种确切可信的历史真实性,嘎仙洞岩壁上的北魏祝词铭文就是这种历史真实性的最坚强证据①。

  • 标签: 嘎仙洞 民族起源 想像 历史真实性 拓跋鲜卑 近代以来
  • 简介:<正>Theconceptof"purity"and"pollution"existsineveryethnicgrouporculture,andtheemergenceandexistenceofthisconceptiscloselyassociatedwithgeographicenvironment,religiousbelief,modeofproduction,lifestyle,moralsandworldoutlook,andissupportedandrestrictedbyawholesetofculturallogicshiddendeeplyinthesocialstructure.Differentethnicgroupsandcultureshavedifferentcriteriaforclassificationof"purity"and"pollution".Onearticle,behaviororsocialphenomenonmaybedeemed"pure"byoneethnicgroup,but"polluted"byanother.Thehumanperceptionof"purity"isa

  • 标签: 洁净 文化诠释 藏族 神圣 农民 观念
  • 简介:有清一代,伴随着中华世界秩序的崩溃和满族统治者对“中国”认同的加强,东北地方在清朝的疆域构造中经历了由中心到边缘的变化;近代以降,西方列强的入侵从内部、外部两个层面侵蚀着中国传统国家认同,传统国家认同趋于瓦解.为达到统合东北边疆、重建民众国家认同的目的,清王朝采取了变革东北地方政制的办法,其中包括变革官制,实行地方自治,变革财政、教育体系等内容.综合来看,东北政制变革是清朝重新建构或修补自己的以民族为界的多元型帝国构造、确认主权领域范围的重要举措,是清朝再次界定旗人与民人的关系、抛弃以往让各族群互相牵制的政治体制和统治策略、彻底放弃“满洲”民族政权性质的标志,最能够体现清王朝再建国家认同、强化疆域统合的意图.

  • 标签: 地方政制 国家认同 疆域统合 东北
  • 简介:清朝初年,海峡两岸出现长达二十几年的对峙,一方是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的清朝政府,另一方是据守台湾的明郑政权。在这长时间的两岸对峙中,留下了不少令人心酸的历史悲剧,其中王忠孝及其家族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王忠孝是紧随郑成功抗清的一位明朝遗老。他后来终老台湾,在临终前仍留下遗嘱希望能归葬大陆,可是这个简单的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却难以实现,以致给两岸族人留下了极其伤痛的历史记忆。本文利用清朝初年的历史文献,结合田野调查所得资料,对当时清郑对峙对王忠孝及其家族的影响做一个全面探讨。文章认为,清朝初年的两岸对峙是一种历史悲剧,而某个地方民俗的产生则往往与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以习俗的形式承载着对过往历史的集体记忆,历史还活着。

  • 标签: 清郑对峙 历史记忆 王忠孝 家族文化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兼论天圣《狱官令》中的“办”“款”和“辩”是唐代法律文书中的重要用语,在法典中也可见到。当代学者对此有过零散解释①,但似无统一的、系统的研究。笔者对此问题产生兴趣,源于新发现的北宋《天圣令》中有关令文。

  • 标签: 《天圣令》 法律用语 吐鲁番出土文书 “辩” 唐代 法律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