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金秋时节,处处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大地就是一首诗,富有意象,让人着迷。行走祖国北方的山野湖边,秋高气爽让我们平添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豪迈,浓墨重彩又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与天地美感,令我们的“诗情”也随着那白鹤直上“碧霄”,让我们吟诵秋之“绝唱”,去追寻古诗营造的绝美意境!

  • 标签: 古诗 秋天 诗情 祖国 吟诵
  • 简介:我的祖国,有黄山青松;叶剪乌云,干柱苍穹!我的祖国,有峨眉云海;东海涌潮,西岭雪晴!我的祖国,有巍巍昆仑;俯视人寰,昂首天庭!

  • 标签: 《唱给祖国》 散文 中国 当代文学
  • 简介:当心灵绣出柔润的古韵,羞赧的春天也盈盈燃烧爱情火焰.快看哟,婀娜的安召向你舞来,山林里高歌的鸟儿涤荡尘世的寂寞.

  • 标签: 唱土 土乡
  • 简介:《水浒》第二回中描写:高俅做了太尉,所有下属人等尽来参拜,呈上手本和花名册,唯独80万禁军教头王进未来。高俅大怒,要把王进拿进府来;众人告诉王进已经生病月余了,但他不相信。王进得知后,只得挨着病来,“进得殿府前,参见太尉,拜了四拜,躬身唱个喏,起来立在一边。”《西游记》第十五回记述:唐僧要孙大圣向落伽山山神、土地磕头,孙大圣不干,说:“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只是唱个喏罢了。”“喏”,念rě,同惹音,俗作“(口惹)”。喏是古人相见时的一种礼貌习俗。南北朝时的字书《玉篇》讲:“喏,敬言也。”古人相见,口中作喏声,表示尊敬、问侯、祝颂的意思。古人见面时,为何以“喏”声来表示敬意?古书上没有解释。所

  • 标签: 唱个喏 《水浒》 回中 高俅 孙大圣 唐僧
  • 简介:太原的变化太大了.经楼就是一个例证。处于鼓楼街的经楼,改革开放前已破旧得几乎倒塌,畏缩在街旁破院危墙之内.如今它已修葺一新,青砖绿瓦,雕梁画栋,楼阁高耸,成了街头诱人的一景。

  • 标签: 改革开放前
  • 简介:一、诸宫调的产生诸宫调是产生于11世纪北宋时期的说唱文学,可以说是宋金时代曲艺中说和结合最为紧密融洽,又有说又有的伎艺。在诸宫调之前,说话在散说中也有韵文唱词,但它以散说为主,以为辅.其中的词调也好,曲调也好,只是点缀,说话中的讲史,纯粹是讲说念诵。至于令词、小曲、小唱、叫声、赚,则纯然是唱词,只不说。鼓子词、货郎儿,偶有散说,并非常例。只有诸宫调集唱和说为一个整体,又说又说相间,在宋金时代的说唱伎艺中格外醒目。

  • 标签: 诸宫调 北宋时期 说唱文学 鼓子词 伎艺 唱词
  • 简介:1931年冬,周恩来到中央苏区后,发现闽赣边界一带农村流行聚众酗酒的陋习。这里的老人小孩都会唱这么一首米酒歌:“高山岽上一根绳,女不酿酒莫嫁人,积得糙米三五斗,酿造浓酒七八瓶;高山岽上一棵松,男不喝酒非英雄,喝一二碗不算会,三瓶五瓶不醉翁;高山岽上一头牛,郎喝米酒妹掌壶,妹愿陪郎醉到晚,郎愿陪酒到仙湖。”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周恩来意识到这种无限度的酗酒陋习严重地影响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特别是有些苏维埃工作人员,常因酗酒耽误大事,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他决心在全中央苏区开展一次规劝戒酒、坚决刹住酗酒歪风的宣传教育活动。要除多年形成的陋习并非易事。周恩来

  • 标签: 中央苏区 周恩来 酒歌 毛泽东 中央革命根据地 妇女们
  • 简介:本文以山东莱阳地区为例,认为民间书的衰落源自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书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一一艺人、讲述者、听众的消失,以及书传播所依托的文本的损坏流失都是造成其衰落的原因。但书的衰落并不能完全消弭其文化影响,书依然通过其他方式在本地转化、借用,在地域文化中存留延续。

  • 标签: 唱书 衰落 民间曲艺
  • 简介:风光优美·指数:★★★★空气清新·指数:★★★★★原始保存·指数:★★★★江苏西部的泗洪县,自然风光秀丽,生态优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烟波浩淼,珍禽聚栖,渔舟帆影,美不胜收。穆墩岛是洪泽湖上唯一的岛屿,相传宋代抗辽女将穆桂英曾在此建墩点将、演兵。如今,岛上渔村烟柳、堤岸泊舟,一派古老淳朴的

  • 标签: 秋水共长天一色 观鸟 旅游资源 光仪 丽景
  • 简介:宋玉芬(1915——1967),山西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专攻须生,艺名“三女红”.宋玉芬原籍是山西浑源人,后移居内蒙古定居于呼和浩特.幼年因家贫,11岁即与其姐“二女”(宋翠芬)投师“老鼠旦”(名不

  • 标签: 山西北路梆子 辕门斩子 滚白 浑源 打金枝 久演不衰
  • 简介:<正>自从敦煌变文写本发现以来,学界仅把它看作文学作品加以研究,还没有将它作为一种立体的艺术存在,进行系统的考察:尽管有不少学者已经指出,变文作为“转变”的底本,供“转变”所用;或指出“转变”就是“转变文”,但问题在于,“变文”是不是都用来作为“转变”的底本,都供“转变”所用?“转变”作为“转变文”的一种艺术,它到底是怎样的?对此,前贤学者或者忽略不论,或者只论不证,尚无系统的考证文字,因而有进一步回答的必要。按“转变”一艺,在唐五代之文献记载中凡有四见:一、《太平广记》卷二六九“宋昱、韦儇”条引《谭宾录》载:

  • 标签: 敦煌变文 敦煌写本 高僧传 降魔变文 文献记载 功德
  • 简介:<正>《敦煌学辑刊》创刊号上,刊载了牛龙菲同志《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之文体的来源》一文。文章从讲文体起源辞赋,梵文经偈与楚汉辞赋异质同构,中国佛教偈赞实系楚汉之声,变文即“谈辩”之文、源于纵横风气影响下的楚汉辞赋——四方面,论证敦煌讲文源于楚汉辞赋。文章引证丰富,观点新颖,但其中也颇有可商之外。兹就第三方面——敦煌讲辞的音乐来源方面提出一些质疑。

  • 标签: 敦煌变文 中国佛教 高僧传 佛教音乐 佛教文献 渊源
  • 简介:潮汕男女嫁娶旧俗,一定要举行各种仪式,女家要专聘一位如戏剧中的傧相一样的老妇女来主持各种仪式,这位老妇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种仪式中要Ⅱ昌的祝颂语叫做“四句”,也称“吉娘歌”。

  • 标签: 仪式 祝颂语 主持 妇女
  • 简介:李小荣博士的《变文讲与华梵宗教艺术》(以下简称《变文》)已由上海三联书店纳入“三联文博论丛”,并于2002年6月出版。我是带着非常兴奋的心情读完他的作品的。这部厚实的论著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利用作者在浙江大学古籍所做博士后的机会修改定稿的,应该说是一个将变文讲唱和宗教艺术结合研究较为成功的范例。能如此系统、深入、具体地阐析两者之关系,这一探索本身就是相当可贵的,总的说来也是较为成功的,它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兹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 标签: 变文 唱和 作品 作者 读后感 具体
  • 简介:兰亭雅集是中国士人交游聚会的典范之一,始自东晋王羲之邀集四十二位江南名士在会稽举行雅集;此次活动,参与者众多,有具体的活动内容、场景,有诗文、书法与酒为媒介,与图像化的绘画相结合,形成诗书画融合的景象。江南士人三月初三日的兰亭雅集,将古代袚除污秽、男女相会的习俗,转化为文人群聚,以诗酒会友的春游雅集,成为古代士人高雅的群体活动。这种中古时期以门第高士为主的活动,随着唐宋科举取士、新兴士人阶层崛起,士人集会的类型增多、资源更丰富,活动内容愈趋多元,以兰亭为名的雅集在形式与风格上,对东晋故事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与变化。特别是南宋到元朝间,由于政治、社会的骤变,士人交流集会趋于多元、样态复杂。本文探讨南宋到元代士人官僚以兰亭为名的雅集内涵与组织、结构变化,并呈现易代之际士人群体集会的差异现象。

  • 标签: 南宋 元代 士人 交游 兰亭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