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1933年11月,驻守福建的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左派李济深。以及由黄琪翔领导的“第三党”等各派力量,提出联共、反蒋、抗日等主张,宣布与蒋介石决裂,另举义旗。

  • 标签: 国民党左派 十九路军 陈铭枢 蒋光鼐 李济深 蔡廷锴
  • 简介:名人身后是非多。胡适亦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头顶的帽子就又多又重。其中一个叫“新尊孔复古”。之所以冠上“新”,一来,有别于五四前的老尊孔复古;二则因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后向右转,坠入尊孔复古泥淖,带些嘲笑味。

  • 标签: 复古派 尊孔 胡适 新文化运动 七十年代 领军人物
  • 简介:俞本《纪事录》从一个粗具史学意识的老兵的视角,记录了其亲历的明朝建国与开拓河州的军事历程,及其亲见亲闻的元末明初许多富有细节的重要事迹。此书自清初失传,至现代被重新发现,学界对其可靠程度尚存疑问。本文在陈学霖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成书的确切年代和文本的形成流传过程,进一步考察此书作者“亲历其事”与“不为贤者讳”的可贵之处及其局限性,判断此书独特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本文的结论是:(1)《纪事录》很可能系初刻,且忠实於原文。存世者为海内孤本,但刊刻粗率,错讹甚多,校勘非常困难。(2)作者用心搜集史料,详细记录其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但学养有限,文辞鄙陋,晚年着述回忆错乱,导致原始材料编排错讹百出。(3)《纪事录》所记之事皆可考可证,绝非杜撰,作者直抒己见,全不顾及为尊者讳,但仅凭一己之好恶,难免记事偏颇,甚至是非颠倒。总之,《纪事录》是元末明初一位社会下层的亲历者以无所顾忌的理念写成的回忆录类野史,它提供的独特而细致的史料非常珍贵,可是只有经过相关史料的检验对照,并分析作者存真或致误的可能性之後,方可徵信。

  • 标签: 《纪事录》 元末 明初 《明兴野记》
  • 简介:马麟童(1912—1952),出生于苏北滨江口岸码头工人兼武术之家。幼年随父练习拳棒武术,11岁进广州童子团(马戏团)学杂技,15岁因父思子,将他带回上海,进淮剧武家班攻文武老生,25岁名扬上海。1946年,他创建民间职业剧团--麟童剧团,1949年定名为麟童淮剧团,1952年升格为上海淮剧团。他演唱气质豪放,胸腔共鸣饱满,唱腔的句尾常常以下滑音处理,自创了风格独特的淮剧“马自由调”,成为淮剧主要流派唱腔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淮剧泰斗。

  • 标签: 上海淮剧团 自由 创始人 民间职业剧团 1949年 码头工人
  • 简介: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的文化教育机构遭受战火摧残,损失难以计数。如何保管故宫古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及舆论争论的中心,有主张迁地保存者,有主张就地保管者,有主张迁地分藏者,还有划北平为文化城之议及拍卖故宫文物以充军备之论。一时间,社会舆论纷纷,莫衷一是。但总体而言,社会舆论焦点集中于"迁地保管"和"就地保管"之上。主张迁地保管者认为,日军如果继续入侵,北平岌岌可危,故宫博物院必须未雨绸缪,尽早将文物迁移至安全地区。主张就地保管者则指出,故宫文物关系中国历史文化,且与北平市面繁荣有极大联系,在日军入侵华北之际,政府迁移故宫古物,易引起民心不安,社会不稳。笔者择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有关函电四则,稍加整理与说明,以期展现当时社会各界对故宫文物南迁一事所持的观点及主张。

  • 标签: 保管者 文化教育机构 文化城 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迁 社会舆论
  • 简介:金源尚文崇儒,从初期至海陵王统治时期,大致经历了述以文事、崇尚文物、尊儒重道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期,即世宗即位后,提出了好儒恶吏的主张。章宗承此,发扬光大。与前此相比,这个时期,金源的尚文崇儒之风更加浓厚,兴学养士,科举选贤,使得具有本朝特色的国朝文迅速崛起;另一面,国朝文的崛起,也与统治者自身趣好及对士人的笼络与提携所产生的关联影响不无关系。国朝文是金朝以致治为其发展文化而建立的文,富有深厚的北方文化内涵,并不类同于一般而言的创作流派。

  • 标签: 金源 尚文崇儒 国朝文派 崛起
  • 简介:潮州竹木门出土的六通水运禁示碑刻的出土,为我们生动展现了清代中后期韩江码头贸易图景。本文对这些碑刻进行解读,旨在探讨清代韩江流域物产的流通与码头纠纷,并就客潮商户为维护其在潮经营利益的努力,剖析汀、潮两地族群互动关系。

  • 标签: 碑刻 清代 韩江水运史 客潮商户
  • 简介:本文通过客观分析当前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特点,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应客观认识民族声乐发展现状,正确处理学院与原生态两种民族唱法的关系。文章还从演唱专业的角度谈了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几点思考。

  • 标签: 民族声乐 学院派民族唱法 原生态唱法 发展现状
  • 简介:本文在考察五辂制成立过程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晋书·舆服志》车制部分的史料来源和形成经过。天子五辂真正从经典进入现实是在刘宋时期,晋志以及《唐六典》《通典》等文献传达了错误的信息。晋志的相关记载完全出於初唐史官之手,参杂有大量南朝後期制度。《晋书》编纂者将五辂制度强加於晋代历史的做法,反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认识,亦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晋志五辂之外的部分主要继承自臧荣绪《晋书》,对了解两晋的舆服制度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另外,本文通过材料的比对,具体说明了晋志与《续漠书·舆服志》《宋书·礼志》的关系。

  • 标签: 五辂 《晋书·舆服志》 臧荣绪《晋书》 史源
  • 简介:冯梦龙所编《古今小说》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之一,其善本藏于日本。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始得利用学者王古鲁从日本摄取的明天许斋刊本照片,予以排印出版。根据留存下来的原始照片及往来信札,可知张元济、朱经农、王古鲁等人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其关于底本选择、版本校勘、不雅文字删节、缺字俗字补订等问题的探讨和处理,为古代小说学术整理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实践个案。

  • 标签: 古今小说 张元济 王古鲁 古代小说出版
  • 简介:清中叶著名诗人舒位的大型民族风物组诗《黔苗竹枝词》五十四首,从族源、民居、语言文字、饮食、歌舞乐器、服饰、婚配、丧葬祭祀、商业工艺、社会结构等内容,对黔苗的民族风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和抒写,在艺术风格上典雅清丽而充满趣味,具有珍贵的民族史料价值和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黔苗竹枝词》的规模、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勘媲美刘禹锡竹枝词,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黔苗竹枝词 民族史料 典雅清丽
  • 简介:轻轻触摸色彩、线条、光影所留下的印象,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莫奈就是这样一位印象大师,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而当真正直面大师作品之时,那种瞬间感受所爆发出的感动,才是这些艺术品真正为人所动容的地方。在K11的莫奈画展中,初次与大师在中国上海邂逅,那种穿越时空的交流,本身就让人感动,而当近距离触摸大师身平印记之后,思想交流所撞出的火花,更能让人去思考其画作背后想要传达给世人的深意。让我们跟随着大师的画作,去揭开莫奈这一生的传奇。

  • 标签: 印象派 大师 藏品 国宝 法国 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