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是一部记述唐代风俗的名著。此书卷六有《饮茶》条,记述当时人饮茶习俗,兹摘录于下: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

  • 标签: 饮茶习俗 唐人 饮茶风俗 灵岩寺 茶具 唐代
  • 简介:<正>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饮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汉宜帝时的王褒《僮约》赋,其中讲到“脍鱼疱鳖,烹茶尽具”和“牵犬贩鹅,武都买茶”.《神农食经》中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人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醒醐甘露抗衡也”.梁代陶弘景《杂录》说:“苦茶轻身换骨”.由于饮茶可以使人提神解倦,健胃消食;可以增进健康,防除疾病,因而很早以前饮茶习惯就盛行全国.

  • 标签: 茶具 饮茶习俗 从江 托子 釉色 陆羽
  • 简介:中国是世界茶叶的主要产地,是茶的故乡。饮茶的习俗,自古已有之。相传四千多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藓而解之”。茶古称“藓”,由此可知茶在我国古代始于药用。茶不仅其味清香,而且能消暑解毒,理气顺食,提神助思。茶作为日常饮品,成为时尚,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

  • 标签: 饮茶习俗 茶具 演变 中国 茶叶 饮品
  • 简介:<正>清香四溢的茶叶自古以来就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茶叶最初的用法是生吃茶树的绿叶,在经历了祭品、药食等阶段后,才逐渐成为人们的饮料.唐代以前的饮茶之举是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并且也仅限于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饮茶发展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民俗并形成茶文化始于唐代.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物质基础与精神文明都达到了新的高峰,使人们能够超出日常生活必需之外,去追求能给人们以更大精神享受的生活方式.中国茶文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

  • 标签: 饮茶习俗 中国茶文化 煎茶 代茶 《茶经》 陆羽
  • 简介:四川地区从西周时期已开始栽培茶树,到唐代,这里的茶叶生产发展得相当成熟。伴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宋代的成都是一个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地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经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与茶事有关的遗物,宋代的成都已经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茶文化,并大大促进了茶叶的生产与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安抚边地少数民族、维护稳定的作用。

  • 标签: 成都平原 出土茶具 饮茶习俗 茶文化
  • 简介: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江西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为赣、浙、闽三省要冲,素有"八省通衢,两江锁钥"之称。渎口窑位于玉山县东面约11公里的下镇渎口村,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

  • 标签: 江西省 玉山县 风俗 饮茶 唐宋 茶具
  • 简介:<正>吴智和先生近著《明清时代饮茶生活》(以下简称《饮茶生活》)一书,已于一九九○年十月由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全书共分11目47项,凡15万余字。该书辑佚钩沉,探颐索隐,史料宏富,论述尤多创见,且文风迥异,史笔斐然。拜读后,一方面,深为吴先生之实学精神所感动;另方面,余味醰醰,仿佛被引进我国古代饮茶文化的殿堂,亦分享一份斯人之饮茶情趣。需要提及的,我们不但自知学识浅陋寡闻,而且,有关茶艺文化方面又实在是门外汉,对于这样一部研究领域宽广、内容深邃、几乎囊括了明朝和清初两代饮茶生活的学术专著,哪怕是进行一个比较简略的评价,亦感力不从心。只是在我们二人拜读之后产生了共识,愿一点心得体会写出来,以示敬重之意。

  • 标签: 明清时代 史料 日常生活 饮茶 我国古代 心得体会
  • 简介: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或常常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人都知道,“习”的本义是练习飞翔,《说文·习部》“习,数飞也”.画面感、动感都很强。千百年衍伸而来,更多指学习、演习、练习、温习、复习,总之是因为常常接触、反复习练而熟悉,终至成为了“习惯(贯)”——在个体.在群体都表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

  • 标签: 坏习惯 汉语言文学专业 工具书 “习” 画面感 练习
  • 简介: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鹅村的清代大型民居陈家桅杆,是清代同治三年1863年由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营建。因其宅前竖有双斗双石桅杆的功名标志,俗称陈家桅杆,为川西平原仅存集住宅、祠庙、园林、学堂于一体的复合式传统大

  • 标签: 成都市 陈家桅杆 文物保护工作 历史文化
  • 简介:黄钟英(1869—1912),清海军将领。原名建勋、良铿,又名鎏,号赞侯,生于闽县南关外茶亭街巷口铺(现属福州市台江区),祖籍长乐县。1883年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后学堂第11届驾驶专业。1912年元

  • 标签: 黄钟 孙中山 中国海军 南京国民政府 萨镇冰 方伯谦
  • 简介:开国上将李聚奎(1904—1995),曾被称为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开路先锋、骁勇战将和“圣”,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

  • 标签: 李聚奎 开国上将 八路军 解放军 红军
  • 简介:<正>回族是我国第三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散居全国各地,千百年来与汉族人民守望相助,出入相友。它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有紧密的联系,它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过应有的贡献。那么,回族是怎样形成的,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历史道路,有什么特点?这是国内学术界探讨着的问题,也是各族人民愿意了解,尤其是回族人民迫切盼望急于深知的问题。伊斯兰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世界性的大文化。它与欧美的基督文化,东亚的儒学文化争雄并立。回回人载负着伊斯兰文化

  • 标签: 回族史研究 论稿 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教 苏非派 基督文化
  • 简介:南宋将军石文光,是增城铁溪人(铁溪在今荔城镇夏街村尾)。少年时候有勇有谋,体格魁梧,性好习武。得祖父传授武功,又得武术人士指点,精通武艺。

  • 标签: 将军 祖父 南宋 武艺 武术
  • 简介:2006年12月15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新公布,在一共35处遗产中,南京城墙被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组合入选,排序第七.南京城墙原始长度35.267公里,现选存长度为25.091公里.从档案上看,明城墙作为古代京师城池的规制和质量都超过了国内的一般城池.而组合中属于京师城池的城墙又仅有南京,这就更加显示了南京城墙的突出地位,所以南京明城墙的“申遗”理由就十分充分.

  • 标签: 南京城墙 明城墙 世界文化遗产 城池 中国 长度
  • 简介: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是名人馆、贤达馆,是礼贤敬士,资政崇文,敬老尚德的政府工作机构,是传统文化领域德才望兼备的耆彦硕士的汇聚之所。当我们打开六十年的史册,一批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和耕耘者儒雅清风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出现在眼前。历任领导中,有首任馆长、国学大师马一浮;有第二任馆长、墨子专家王驾吾;有第三任馆长、书法家郭仲选;有现任馆长、画家梁平波。馆员中,

  • 标签: 文史研究馆 工作机构 文化领域 传统文化 国学大师 馆长
  • 简介:<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究竟在何处,至今尚无人知晓。为了解开此谜,蒙古人民共和国同日本的专家学者决定开始一场大规模的联合学术调查。8月16日,蒙古科学院同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考古学家江上波大等专家组成的读卖新闻代表团交换了实施这个历史性计划的议定书,决定从明年春天起,花3年时间完成调查计

  • 标签: 成吉思汗 人民共和国 蒙古东部 东京大学 读卖新闻 名誉教授
  • 简介:教导旅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的前身,组建于1943年.1944年1月31日,冀鲁豫军区第三团、十一团、十九团,南进支队的第十六团、三十二团以及回民支队共六个团,组成西进支队,杨得志任司令员,赵承金任副司令员,李英武任参谋长,西进陕甘宁边区.到延安后,改称教导第一旅,旅长杨得志,政委张仲良.同时,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的第一团、二分区的第三十四团、三分区的骑兵团、四分区的第五团、七分区第九团和军区的独立团也调到陕甘宁边区,组成教导第二旅,旅长黄永胜,政委邓华.这两个教导旅均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6年4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进行整编,教导第一、第二旅合并为教导旅,旅长兼政委罗元发.

  • 标签: 教导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杨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