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个城市或地区通常有其标志性人工建筑物,它体现着这个城市或地区的魅力和特征。这样的人工建筑物被称为“地标”。本研究选择北京崇文区天坛街道的金鱼池小区的老合作品群雕作为该小区的地标,从环境感知(如颜色、造型、体积、位置等)和心理认同的角度(功能、意义和情感等的认同)考察了居民对之的接受程度。调查统计显示,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居住时间等因素影响个体对小区地标的环境感知和心理认同程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可以解释调查组间的差异是符合逻辑的,即年长者、在本地居住时间较长者、工人对地标的接受程度高于对比组;受教育水平低的是工人,他们对地标的接受度比对比组高;性别对地标的感知和认同差别不大。本论文的结论是老合作品群雕是金鱼池小区的地标,这一文化景观是该小区地方性的表征要素,由于它反映了小区的历史文化,所以被人们接受。地方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是小区,加强和谐社区建设。需要社区认同。本研究的结论的应用意义是,社区认同需要有一个文化景观作为认同物,这个认同物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雕塑等不可移动的地上艺术作品。地标的明确可以促进社区的内在文化凝聚力。
简介:<正>一、福科们的困境西方文化发展到后现代,意义消失了,“人”死了。如果走到后现代话语的背后,清醒的人们会看到,这一切并不具有本体论意义:意义,并不一定非消失不可;“人”,也并不一定非“死”不行。然而这一切在西方却一定要发生。世界,本无所谓意义。人们为了自身的需要赋予它某种意义。人,本是一个自然之子。西方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人”,也是一个人造的话语产品。西方人却越来越发现,他们所赋予世界的“意义”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把人带进了深渊;他们创造的理想的“人”,也把自己拖进了陷阱。因此,所谓消解意义,是消解他们曾经赋予的意义,所谓人之死,是他们曾经哺育的“人”
简介:现代社会正处在高速运动状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输方便快捷。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程,出现了科技信息社会化,这就促使档案工作走向社会信息系统,亦要求把档案作为一种特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传递和利用。近些年来,各级档案部门面向利用者积极主动地提供利用档案,在为领导决策、编史修志、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显而易见的。而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档案信息资源的研发,又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目前,鉴于社会对档案和档案部门了解甚少,以至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尚未能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和足够重视。加之档案信息在运行中的加工处理程度和传输渠道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很好地加以解决,所以档案信息资源的开
简介:新县邮政事业随着新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业绩,通信能力逐年增强,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网点增加,服务改善,通信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较好地适应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两个文明”的建设。 一、加快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县地处深山区,原邮政基础设施落后,通信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为迅速扭转这一状况,近年来,新县邮政系统以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信能力为突破口,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加快建设,努力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有效地促进了邮政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有邮政自办网点17处,代办网点23处。其中,电子化支局3
简介: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