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拉萨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干流全长551公里,是世界大河雅鲁藏布江的5大支流之一,年平均流量为60亿立方米,约为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八分之一,流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拉萨河是西藏人民的母亲河,也是一条见证了藏族古老文明变迁的历史之河、文化之河。拉萨河流域作为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宗教的中心区域,作为西藏重点发展的“一江(雅鲁藏布江)两河(拉萨河、年楚河)”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拉萨河流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高原早春三月,记者踏访了拉萨河两岸,采写了这组实地见闻。希望读者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今日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以及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延续状况。
简介:1866年瞻对赏藏及其后收归川属是清末川边史上的重大事件。1896年,川督鹿传霖率先筹瞻川属,因清廷反对而功败垂成。随着英国在1903年第二次入侵西藏,清政府终于一改此前反对收瞻之旨,谕令川督锡良、驻藏大臣有泰及帮办大臣凤全筹瞻川属,此时锡良态度模棱两可,风全力主之,有泰则坚决反对,长达半年之久的争论终致筹瞻无功。1905年初凤全被杀后锡良开始用兵巴塘,对此瞻对藏官则直接出兵干预,锡良意识到筹瞻川属势在必行,遂在巴塘战事结束后力主收瞻,但因他地乱事丛脞而未及实施。直到1906年6月清军攻克桑披寺川边战事暂告一段落后,锡良奏设川滇边务大臣,在川边改土归流大幕拉启的时代背景下,时任川督赵尔丰终在1911年将瞻对收归川属。从清末瞻对问题的连续性审视,锡良督川时期筹瞻川属虽未实现,但以锡良为首的地方官员关于筹瞻川属的谋划和举措以及锡良筹瞻态度的变化,彰显出筹瞻川属已是川边内外交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同时客观上在鹿、赵之间构筑了联系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简介:在古代'河'为黄河的专名,最早见于甲骨文《藏》6·10:'王其涉河',金文《同簋》:《自淲东至于河'。而河源直至1978年经河源考查队进行实地考查,才正式确定卡日曲为河源的结论。至于名称的由来,前人已有探讨:一为'下'说,即伏流。如《释名·释水》:'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二为'播'说,为分散意。如《水经注·河水》:'河,播也,播为九河自此始也。'(见《永乐大典》引文)。三为'何(荷)'说,如《水经注·河水》引《春秋说题辞》:'河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荷与何同。'但均为臆测之辞,不足为信。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余年的古国文化,就从这里发扬光大。在黄河中下游发现北京周口店'北京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