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愁锁河湟,泪溢山湾。呜呼吾,遽然而逝,身披孝服,跪灵前。苦於孤子,留母孤单,悲於死别,痛於家难。天胡不吊,夺我慈父,儿辈悲痛,至於此极!农历甲戌,吾诞生;出身农家,长于乡邻。求学上进,追求真理;解放之初,投身革命。公社文书,青年干事,省县团委,务实践行。一九五九,远赴果洛;无念缺氧,不畏艰难。

  • 标签: 追求真理 悲痛 实践 无念
  • 简介:<正>《太史公书》,已知其为谈、迁父子合撰矣,而《汉书》亦有类似之问题,玆一陈之。班固作史,模仿史迁《自序》,作《叙传》一篇以述其家世及著作之意。其叙彪事甚简,止录其《王命论》全文,并记其避地河西与举茂才,为徐令数事,又总论之曰:“学不为人,博而不俗,言不为华,述而不作”未尝一字道其作史也。至自述作史之故,则曰:“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纂前记,缀辑所闻,以述《汉书》,……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则《汉书》之作,发意由己,成事由己,绝无可疑也。

  • 标签: 班固 司马迁 后汉书 太史公 春秋 班彪
  • 简介:“太后下嫁”是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指皇太极之妻、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此说源于多尔衮称“皇摄政王”。关于“太后下嫁”的学术探讨已逾八十载,至今未取得共识。如何理解多尔衮“皇摄政王”称号中“皇”二字,是争议之焦点所在。主要有以下观点。

  • 标签: 摄政 孝庄文皇后 多尔衮 皇太极 顺治帝 太后
  • 简介:我生长在成都,自幼喜爱书法,所以很早就知道刘东先生的大名.少年时代,在成都的名胜古迹、旧书店、装裱店等处所,常常看到谢无量、刘孟伉与刘东等书家的墨迹.刘孟伉特善榜书,一些名店的市招多出于其手;谢无量与刘东则多见其对联条幅.我无家学渊源,家中无碑帖可读,三位书家的书作常令我驻足观赏,流连忘返.故我的书法启蒙,实得之于这三位书家,而非来自学校.刘东先生的书作,秀雅劲健,我十分喜爱,因而向往其人.但当时无人引见,无从清益.与刘东先生虽然同在一个城市,终究缘悭一面,这是我至今都感到遗憾的.

  • 标签: 刘东父 遗墨 成都市 生平 书法家 中国
  • 简介:我由西楚霸王与秦将吕马童的旧友关系,联想到项氏一族与秦人的交情,进而往前追溯,一直到项燕拥立秦国丞相昌平君为楚王。昌平君是秦王赢政和表叔楚王负刍的兄长,扶苏的保护人,通过他的中介,秦公子扶苏与楚大将项燕也就联系起来了。

  • 标签: 秦人 西楚霸王 楚王 秦国 赢政 大将
  • 简介:山东枣庄东江村出土的小邾国墓地为山东古国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本文试图从该墓出土文物的几个方面入手,对小邾国历史进行尝试性探索。东江村一号墓出土的邾友鬲的时代应该在西周宣王时期;而二号墓的邾君庆则有可能到春秋初,可能与史书上记载的郇犁来有关。关于铭文中出现的秦妊,邾君庆的夫人,笔者提出可能出于鲁国秦氏。

  • 标签: 小邾国 邾友父鬲 邾君庆 鲁国秦氏
  • 简介: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刀币、布币、圜钱是三种流通较为广泛的金属铸币,而且每种铸币都有其特定的流通区域。但是,从近年来出土资料看,也有超出一般流通区域的情况。

  • 标签: 毫州市 城父镇 齐明刀 金属铸币 流通区域
  • 简介:明陈洪绶《戏图》与《妙法莲华经》王育成中国古代宗教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世俗文化的很大影响,但反过来也深深作用於世俗社会。以佛教而言,在唐、宋、元、明的绘画艺术中,这种作用的痕迹就非常突出,只是有关研究者很少从宗教角度探讨这一问题罢了...

  • 标签: 妙法莲华经 陈洪绶 盂兰盆会 儿童 佛塔 童子戏
  • 简介:本文对郑州市洼刘遗址发掘的一座西周贵族墓及墓中出土的"举丁"鼎进行了探讨,结合管国的历史状况,对"举丁"鼎的年代与"举"族进行了分析,推断该墓主人为商代遗民,可能是舌族的成员,且与"举"族有密切联系,这对研究"举"族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西周时期 洼刘遗址“ 举父丁”鼎 管国 舌族“ 举”族
  • 简介:北宋末王黼(1079~1126)写了一本名为《宣和博古图》的书,记录一些古物。其中有一种很特殊,他认为是天文仪器之类的古代器物(如图一)。在图旁有文字说明称:”右表座高四寸六分,深四寸二分,阔七寸一分,口径一寸一分,重三斤九两,无铭文。是器表座也。

  • 标签: 器物 铭文 北宋 天文仪器 古代 文字说明
  • 简介:苏颋,初盛唐文学过渡时期值得关注的作家、诗人,与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其父名现存两说,一作“瑰”(瓌),一作“环”(瓌),诸书所刻至今多存歧互。愚以为苏颋名当以“瑰”(瓌)为是。《明皇杂录》所载苏颋轶事是极有说明力的证据,也是最值得重视的一条材料,是书卷下:

  • 标签: 苏颋 证据 过渡时期 盛唐文学 说明力 诗人
  • 简介:多友鼎、四十二年速鼎记述了西周与猃狁(或戎)的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发生在何地?“长侯于杨”,杨又在何地?前杨国之灭与后杨国肇建是有因果关系的。“杨姑”究竟是晋侯邦的夫人,还是杨侯的夫人?

  • 标签: 杨国 尚父 杨姞
  • 简介:迁西县桃花庵出土许由巢故事镜1991年春,迁西县高家店乡寺峪村村民王金云在自留地桃花庵辽金遗址耕种时发现一面铜镜,主动交到县文物管理所。此镜为八出葵花形,直径14.5厘米,厚0.4厘米。圆形纽。纽下有桥一座,桥下有水波纹。在水波纹下刻有"玉田县官窑...

  • 标签: 迁西县 许由 史料价值 玉田县 水波纹 辽金时期
  • 简介: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其时历史与制度的直接史料。本文通过对出土于河北元氏西张村的西周中期叔趱卣、尊及臣谏簋铭文的考释,揭示了西周致事制度与燕私礼。铭文记述作为邢侯臣僚的叔越早年送其子倏于邢候处学-3政务,其后叔越父老而致事,倏则继承父职辅弼邢侯。叔越于国致事,于家则传家,故专为英子倏作彝器以昭示,且以相应的饮酒礼仪加以体现,使我们首次通过铭文了解了西周的致事制度与燕私之礼。周人制度之完备,礼旨之深刻,仪节之绵密,于铭可见一斑。

  • 标签: 西周 叔越(quan)父卣 臣谏簋 致事 燕私
  • 简介:汉调皮黄腔随着闽、粤的海外关系流传到了东南亚。特别是粤剧,从清末开始,除传到东南亚地区外,还传到了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闽、粤有三个唱皮黄腔的剧种,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据我1982年去闽西和粤东采访汉剧老艺人及有关业务研究人员(陈坤福、罗恒报、邓景舟、丘煌等同志)所得的资料来看,汉剧不仅在东南亚各国演出,还播下了汉剧的种子,并生根开花。早在光绪初年“荣天彩”班到泰国等处演出,受到了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清宣统初年,“老三多”班,是个大戏班,有百余演员,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演出,长达三年多时间,演出效果甚佳影响很大,使南洋群岛的华侨戏曲爱好者先后成立了业余戏班,如:新加

  • 标签: 湖北汉剧 外江戏 向国外 皮黄腔 东南亚 新加坡
  • 简介:汉剧流传面很广,据我所知,全国13个省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54个剧种与皮黄腔有关联。汉剧向国内传播皮黄腔的时间很早。大约明末清初时,皮黄腔(南北路)就传播到了鄂西与四川交界的土家族容美土司,他们不仅演出皮黄腔,还把皮黄腔传播到了四川的川剧,由川剧又把皮费腔传播到了云南的滇剧。滇剧称“西皮”为“襄阳腔”,称“二黄”为“胡琴戏”。虽叫法不一样,腔调板式相同。明嘉靖与万历年间,当时昆曲遍及全国,流行一时,但楚调在沙市同昆曲由唱对台戏,到分庭抗礼,后盛行全省,并影响邻省兄弟剧种。清初康乾年间,楚调向汉调演变,皮黄腔流行全国南北各地,并影响几十个兄弟剧种。清末民初,汉调改为汉剧,皮黄腔发展到了更高峰

  • 标签: 皮黄腔 湖北汉剧 清末民初 九江弹腔 广东汉剧 明末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