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父亲血清HBv—DNA载量和孕母HBsAb对乙肝病毒(HBv)垂直发生的影响,以期寻找阻断HBv垂直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以HBsA异及HBV—DNA为指标筛检父亲HBs鲰阳性、孕母HBvM全阴或者仅HBsAb阳性及HBV—DNA均为阴性的121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检测结果作为分组标准,将HBv—DNA检测阳性23例作为病例组,阴性9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①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19.0%(23/121);②父亲血清HBv—DNA载量与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x2=60.108,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表明: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6拷贝/mL是预测HBV垂直发生较好的分界点;③孕母HBsAb阳性组与HBsAb阴性组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99,P=0.000),当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拷贝/mL时,两组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亲血清HBV—DNA阳性和孕母HBsAb阴性是HBV垂直的危险因素,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6拷贝/mL是较好的垂直发生的预测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父婴垂直传播 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乙型肝炎由乙肝病毒引起,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慢性HBsAg的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HBeAg阳性(简称双阳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因此,母婴垂直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大量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不仅可成为社会上的传染源,而且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 标签: 父婴传播 乙肝病毒 母婴 阻断 婴儿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HBV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严格控制来自母亲方面的HBV传播,共收集到111份父亲HBsAg阳性及其新生儿资料,其中新生儿HBV慢性感染者19例,未感染HBV者92例,对所有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母亲HBsAb、父亲HBVDNA对新生儿成为慢性HBV感染者有统计学意义;父亲HBeAg、父亲乙肝一级家族史、父亲年龄对新生儿成为慢性HBV感染者无统计学意义;孕妇的HBVDNA、新生儿免疫接种方法是影响新生儿慢性HBV感染方程的两个主要变量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亲HBVDNA升高是高危新生儿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母亲HBsAb阳性是高危新生儿慢性HBV感染的保护因素。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Logistic回归分析 父婴传播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可引起机体多器官损害。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较多,垂直是其中一种主要传播方式,也是导致乙肝病毒携带率高的重要因素。垂直途径包括母婴传播传播等,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阻断垂直的方式有免疫阻断、药物阻断或二者相结合阻断方式。

  • 标签: 乙型肝炎 垂直传播 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的特点。方法对93例丙肝病毒感染孕妇及其新生儿分析HCV宫内感染状况及婴幼儿感染情况。结果母亲抗-HCV阳性、HCV-RNA阴性26例,宫内感染26例,宫内感染率100%,1岁后随访21例,无感染者,感染率0%;母亲抗-HCV阳性、HCV-RNA阳性67例,宫内感染67例,宫内感染率100%,1岁后随访48例,无感染者,感染率0%。结论孕妇抗-HCV阳性的宫内感染率为100%,但几乎在一岁后自然转阴。

  • 标签: 丙肝病毒 母婴传播
  • 简介:目的研究胎盘组织中HBV感染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携带HBshg的孕妇,血清HBVDNA阴性12例:血清HBVDNA阳性19例;血清HBVDNA阳性,孕晚期拉米夫定治疗16例;血清HBVDNA阳性,孕晚期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19例.使用免疫组化与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nsitupolvmerasechainreaction,ISPCR),检测胎盘组织中的HBcAg与乙型肝炎共价环状DNA(HBV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HBVcccDNA).结果胎盘绒毛炎发生率与婴儿发生宫内感染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胎盘HBcAg的感染率与婴儿发生宫内感染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治疗后,胎盘HBVcccDNA感染与婴儿发生宫内感染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胎盘组织发生炎症,使部分绒毛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胎盘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HBV易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HBcAg在胎盘中的表达,表明HBV感染与复制,是导致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阻断治疗可能抑制了感染胎盘组织cccDNA复制,使宫内感染的危险性降低.

  • 标签: 乙型肝炎共价环状DNA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 垂直传播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垂直与非垂直两种不同感染途径的慢性乙肝患者对拉米夫定片抗病毒疗效应答的差异性,了解母子垂直方式对疗效应答的影响。方法按照垂直与非垂直两种不同感染途径选取两组相同样本数量的慢性乙肝患者,且年龄、性别、HBeAg状态、HBVDNA载量、疾病状态均无统计学差异性,均采用拉米夫定片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8个月、2年的疗效应答情况(生化学、病毒学、免疫学应答)及病毒变异耐药情况。结果垂直组对拉米夫定片抗病毒长期治疗产生病毒变异耐药的比例高于非垂直组,免疫学应答效果明显差于非垂直组,早期病毒学应答较非垂直组明显差,长期治疗的病毒学应答效果也差于非垂直组。在抗病毒及护肝治疗情况下,大多数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疗程长于非垂直组,但长期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比例与非垂直组无明显区别。结论垂直方式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对拉米夫定片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应答差于非垂直者,长期治疗产生病毒变异耐药的可能性大于非垂直者。

  • 标签: 垂直传播慢性乙肝 非垂直传播慢性乙肝 拉米夫定片 抗病毒疗效
  • 简介:摘要母婴垂直是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预防HBV母婴传播极为重要。HBV垂直不仅仅存在于母婴之间,同时也存在于之间。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断HBV垂直,对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及预防HBV相关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乙型肝炎垂直的途径、机制及临床干预的研究进展。

  • 标签: HBV 垂直传播 临床干预
  • 简介:目的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率与HBV–DNA定量拷贝值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HBV感染的男性及其子女(母亲为非HBV携带者)的HB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学五项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1)根据父亲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分别向下和向上累计进行分析,HBV–DNA含量累计后,在≤4.0与〉4.0、≤5.0与〉5.0、≤6.0与〉6.0、≤7.0与〉7.0copies/ml四个界面显示HBV传播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差值分别为29.9%,30.2%,46.0%,32.2%。(2)患者感染模式对子女HBV感染率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1、3、5”〉“1、5”〉“1、4、5”〉其它模式。结论HBVDNA定量拷贝值与HBV传播密切相关,随携带者血清HBV–DNA含量增加而上升,并存在影响传播的浓度界面;血清HBVDNA阳性和“1、3、5”模式是HBV感染家庭聚集性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造成HBV传播的因素之一。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父婴传播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法,主要选取了30个孕妇丈夫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丈夫的血清呈现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形式,而孕妇则不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在受孕之前注入乙肝疫苗,使疫苗免疫至抗-HBs(+)之后再进行妊娠。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自怀孕20周的时候每隔四周就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到产前。实验主要采用的是对照的方式来进行,可以选取入院的没有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夫妇为参照对象。实验结果显示,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剂的新生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对照组,且免疫力也相对较强。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孕前和孕期都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父婴传播 预防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病毒传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筛选孕妇丈夫血清乙肝病毒、孕妇无乙肝病毒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对照组在产前进行常规性检查和监护,观察组孕前以乙肝疫苗(HBVac)免疫至抗-HBs(+)后再妊娠,在孕妇怀孕后30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两组新生儿的乙肝病毒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检出率为68.9%,观察组的检出率为8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抗-HBs阳性指标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获得免疫后,能明显降低新生儿的乙肝病毒阳性率,保证患儿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 父婴传播 预防免疫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母婴垂直问题引起了社会及围产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及热议,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存在宫内垂直。本文重申了宫内垂直的相关概念,明确了相关研究的意义,并对未来在这一方面可能的研究方向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同时呼吁科研工作者,坚持更加严谨求实的作风,进行科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为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提供科学的证据和信息。

  • 标签: 妊娠并发症,感染性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孕产妇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及其母婴传播途径.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对广州市490例孕产妇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标本进行TTVDNA扩增,并对8例孕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TTVDNA均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87例孕产妇静脉血及12例新生儿脐血检测出TTVDNA,孕产妇TTVDNA阳性率为17.8%,母婴垂直率为13.8%.TTV广州分离株核苷酸序列与日本株的同源性为853%~98.2%.结论孕产妇TTV感染率较高,TTV可经胎盘传递给胎儿而引起感染.

  • 标签: 输血传播病毒感染 垂直传播 分子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产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是世界范围内多发病,中国更是高发区域。在现今对乙型肝炎的直接治疗措施不是十分理想的情况下,预防的主要手段乙肝疫苗的接种、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其效果已十分明显。特别是联合使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乙肝疫苗来阻断出生前乙肝的垂直,其有效率在80%以上。对于近20%的阻断失败的原因,本文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明确原因需完善的检测工作。同时从理论上提出改变感染乙肝的孕妇使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的的方式,推迟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时间是否对阻断垂直的效果更好提出了看法。

  • 标签: 阻断乙肝垂直传播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使用方式和时间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途径,总结并探讨了各种感染途径的产生及预防,有效地预防及阻断宫内感染的研究,将会成为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预防史上另一新的发现。

  • 标签: 乙型肝炎 感染途径
  • 简介:为了有效防控由精液垂直的病毒病,采用RT-PCR/PCR技术对广西15个中小规模种猪场共248份公猪精液样品进行了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等5种与猪繁殖障碍有关的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广西部分中小规模种猪场种公猪精液中垂直病带毒严重,PRRSV检出率最高,达48.39%(120/248),其次依次为PPV占42.34%(105/248),CSFV占16.94%(42/248),PRV占5.24%(13/248),PCV-2占3.23%(8/248);存在二重、三重和四重混合感染。二重感染中以PRRSV+PPV最为严重,检出率达14.92%(37/248);三重感染以PRRSV+PPV+CSFV检出率最高,达到5.65%(14/248)。检测结果表明部分种猪场公猪精液中垂直病带毒情况严重,PRRSV仍然是危害养猪生产的头号大敌,PPV带毒率的迅速升高值得重视。整顿公猪精液市场,加强检疫,淘汰健康带毒猪,搞好种公猪疫病的净化,是控制垂直疾病的关键环节。

  • 标签: 种公猪精液 繁殖障碍病 垂直传播 病毒检测 RT-PCR/PCR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能否通过宫内垂直感染胎儿是关注的焦点,而如何正确评价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存在宫内垂直,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病毒学和血清学证据对诊断病毒宫内垂直都有价值。单纯将血清学结果用于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宫内传播时,应至少对新生儿随访3~6个月,动态观察IgM和IgG滴度变化,同时随访其母亲,与母亲特异性抗体的滴度进行比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传染性疾病传播 垂直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