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镇国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3公里的郝洞村,占地面积13328.6平方米,建筑面积1701.7平方米。内万佛殿建造于公元十世纪,虽经金、明、清历代修葺,仍唐风不失,体现了中国早期殿堂建筑的规制与风格,保存至今,弥足珍贵,是仅晚于五台山南禅寺、佛光的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 标签: 镇国 南禅寺 寺内 占地面积 唐风 天王殿
  • 简介:赞皇治平肇始于隋开皇三年(583),兴盛于唐宋,毁于20世纪30年代。现该寺尚存唐代大石塔一座、小石塔两座、经幢一座及碑刻、散落石构件等。2012年9月,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治平进行了现场勘察。本文对大、小石塔及经幢的建筑形式、特点做了翔实记述,并结合相关碑刻资料,对治平的历史沿革、布局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河北 赞皇 治平寺 勘察
  • 简介:公布家藏地契1件:完全以汉族地区传统的地契文书规范写成,立书时间为明朝洪武三年八月十五日,内容是瞿昙所辖“索俗户”开荒耕种“瞿昙大国师老爷”的“戎马水旱地”。根据地契标明的“四至”,作者考察认定,作为当时“戎马水旱地”的“巴藏沟”,是明代以后瞿昙传统香火地“七条沟”之一,地名至今仍在沿用,为现行行政区划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俗户”后人至今仍生活在原居地,即今巴藏沟乡的“索家村”。据此地契文字,作者提出瞿昙的建时间应比此前专家提出的1392或1393年早20多年;瞿昙在前,受到明朝廷敕封扶持在后;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瞿昙寺 地契:明朝
  • 简介:东魏嵩阳造像碑上雕刻的八十八佛和六方佛造像题材在石窟造像中不多见,是当时石窟造像题材的充实和丰富。尤其是造像铭中记载的有关嵩阳的创建和发展,可补史书之阙,为研究嵩山寺院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嵩阳寺 生禅师 八十八佛 六方佛 神王 沙门统
  • 简介:会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寺院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寺院初建于北魏时期。尽管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但寺院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仍保留了许多早期特点,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的重要实物遗存。内现存的碑刻记载了历代修、废情况,集中反映了佛教在历史上的兴衰过程,对研究佛教发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会善寺 建筑特色 佛教发展 高僧
  • 简介:建筑作为人类室内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不仅是一种社会物质产品,同时是具有审美功能的艺术品。人类在建筑艺术创作中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并要求以各种建筑艺术语言表达其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的风貌。宗教作为"文化的基本质量",在藏传佛教的宗教建筑上具有强烈的表现。藏传佛教的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民族精神的物化体现,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藏传佛教是藏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从内部的佛台到外部的经幡,从火塘边的座位到喇嘛的住床,都打着藏传佛教的印记。藏传佛教的艺术境界,让古今中外的人都为之赞叹,这与藏传佛教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主要从藏传佛教主要的精神实质出发,以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的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院郎木的藏传佛教建筑为例,探讨藏传佛教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

  • 标签: 郎木寺 藏传佛教 传统建筑
  • 简介:是谁的旨意,放天马下凡,使它的一只蹄子踏在了祁连山的一块石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是谁将这块石板珍藏,供奉于沉静的寺院,让它与大山共存,伫立千年?坐落在祁连山怀中的马蹄,被郁郁葱葱的大山环抱。山脉深沉逶迤,四季松柏组合成了浩浩荡荡的阵容,仿佛等待检阅的将士。遍布山涧的灌木花朵,姿势优雅舒缓,娇娆地缠绵着大山的脊梁。悬崖上的石窟,

  • 标签: 马蹄寺 艺术杰作 放天 郭荷 就这样 河西地区
  • 简介:金光明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著名僧寺,本文从名来源、存废时限、寺院地址、佛寺建筑、经济状况、僧人规模以及人事升迁七个方面探讨了敦煌金光明的建置沿革和僧人情况。通过对敦煌文献和传统史料的梳理,我们认为其寺院名称来源于佛教经典《金光明经》,起讫年代在公元769年至1019年左右,址位于莫高窟,寺院建筑包括门、钟楼、大殿、禅院、禅窟、堂、仓和僧人临时性住房等,从吐蕃占领敦煌到曹氏归义军时期该寺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僧人数量显著增长,由徒众推选寺院三纲并经缁流领袖批准,在敦煌地区的影响力也大为增加。

  • 标签: 唐五代宋 敦煌 金光明寺 建置沿革
  • 简介:六、明清余晖明清时期,瓦官早已荡然无存,但文人墨客对它似乎总怀着浓厚的情结,这或许由于瓦官那划过历史夜空的曾经辉煌。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朝廷诏令禁私庙,有人便将位于花盝岗南的积善庵(一说集庆庵)修缮扩建后,名之为"瓦官"(即《金陵梵刹志》所谓"下瓦官")。不过,《金陵梵刹志》的作者葛寅亮同时也在《凤凰台上瓦官记》一文中指出其伪:"嘉靖间,魏国公徐鹏举园旁之积善庵改建,揭张其名,王元美、汪伯玉诸公记之,一时遂多称瓦官。

  • 标签: 瓦官寺 金陵梵刹志 金粟庵 瓦官阁 曾经辉煌 焦竑
  • 简介:本文根据陶遗址石制品复制实验的结果,结合一个陶晚期灰坑中发现的2万多件变质砂岩石片,对陶遗址晚期的石器生产的产能进行了估算。首先根据复制实验中的变质砂岩石制品的打片和制坯速度,推算出这2万多件石片可能是245件石坯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然后根据陶遗址石器的出土情况,分析了陶时石器的消费需求。最后将推算的石器数量与陶普通居址区2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的石器数量相比,认为陶晚期变质砂岩石器的生产可能远远高于自身消费的需求,超出自身消费的部分可能输出到周边遗址。或许用来换取陶自身发展需要但供给不足的物资。

  • 标签: 陶寺遗址 石器生产 产能
  • 简介:2000年5月初,有人从吐鲁番新城老街市一户家里,发现20多张清代宣统年间吐鲁番“聚成”商号票帖,拿到乌鲁木齐出售,随即被众多钱商和钱币爱好者抢购一空。6月中旬,笔者也有幸在吐鲁番市新城老街市一家中发现聚成商号票帖,并购下。

  • 标签: 吐鲁番市 商号 乌鲁木齐 爱好者 街市
  • 简介:用土法造出东方红5号火箭现在好多人都知道我出名是制造钻头,对的,这是一个方面。但不知道送卫星上天的东方红5号火箭,也是我组织人搞出来的。周总理真正认识我,也是因为我搞出了火箭。要是没有那个东西,总理对我的印象还不是很深。

  • 标签: 周总理 火箭 组织人 东方
  • 简介:因嘉靖三十四年关中大地震之故,西安及周边地区所存明中叶以前木构建筑数量有限,其中能同时反映地方传统和官式做法者更为稀少。泾阳县南接西安市区,城关内的太壶大雄殿建成于景泰二年,其构造做法多有承金元遗风而游离于明官式规则之外者,本文特为述其大要,以求将这一珍贵案例纳入陕西地域建筑史的研究视野中去。

  • 标签: 明官式建筑 关中地区 翘形耍头 角梁强化
  • 简介:明代兴化望族高、宗、徐、杨、李、吴、解、魏八大家:高有三阁老之一的文义公高谷;宗有名宦宗周、宗臣父子、隐逸诗家宗元鼎、元豫昆季;徐有名宦徐来仪;杨有尚书杨果;李有三阁老之一的文定公李春芳;吴有三阁老之一的吴甡;解有南明刑部尚书解学龙;魏有兵部左侍郎魏应嘉。八大家推李氏首屈一指,据李审言《师险堂李氏族谱序》云:"余家为淮南冠族,自先文定起家,纶阁科第,蝉嫣踔越,两朝通儒达士先后并出,海内公然见推,无敢有异词者"。

  • 标签: 昭阳 八大家 李氏族谱 魏应 兴化县志 隐逸诗
  • 简介:在福建连江县的斗山上,曾建有一座用于祭海的古坛。因连江县历史上隶属福州府。所以万历年间所修的《福州府志》中有关于这座古坛的记载:

  • 标签: 连江县 《福州府志》 万历年间
  • 简介:本文是在拙作《北京大慧相关史料及研究》《大慧彩塑造像定名研究——兼谈“标准器比较法”》两篇文章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后续四方面内容的研究:一、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大慧大悲殿在历史上的功德主及保护者的资料;二、通过到大慧实地考察,基本明确了二十诸天与天龙八部两组塑像的塑造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慧始建时所营造的佛教氛围、相关设计思想与其宗教内涵;三、本文还通过对多堂诸天题材的造像与壁画研究,提出了对诸天形象研究的新认识,如关于二十诸天演化为二十四诸天的原因、演化时间;四、清代对大慧的修缮及相关变化等问题:

  • 标签: 大慧寺 宦官张雄 宦官麦福 诸天 天龙八部 补塑
  • 简介:炳灵石窟藏传佛教壁画中保留着多幅印度成就师的画像。此文以其中的“道果法”祖师毗瓦巴为例,对石窟中6幅毗瓦巴图像在不同窟龛中的分布情况、宗师及其“道果法”于元明时期在炳灵的传播背景、以及在石窟中的功能特征做了尝试性探析。

  • 标签: 炳灵寺 毗瓦巴 道果法
  • 简介:垴遗址是一处大型周代聚落遗址。遗存可分为三期,年代分别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春秋中期。遗址汇聚了鄂东乃至长江下游和峡江地区及长江上游的多种文化因素,同时与周文化保持了非常亲密的亲缘关系,呈现出多元文化因素融合的特征。但究其主要文化内涵仍属楚文化范畴,又出土有一批青铜重器,在鄂西地区较为少见,对研究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万福垴遗址 分期 楚文化
  • 简介:柏威夏遗址为柬埔寨一处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其选址建造具有极佳的地势,其建筑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功能,是高棉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艺术成就堪比吴哥城的诸多名刹殿宇。历经千年,受各种自然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古寺的建筑结构发生了严重变形,部分倒塌严重。为对未来开展柏威夏遗址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在对遗址区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及区内建筑保存现状的调查基础上,对遗址区建筑结构变形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柏威夏保护维修的原则。研究结果可为柏威夏的后期保护研究及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

  • 标签: 柏威夏寺 结构变形 水害 不均匀沉降 保护维修
  • 简介:大同华严是现存保护较好的辽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其中又以下华严薄伽教藏殿辽代彩塑最为著名。殿内现存彩塑34尊,其中29尊为辽塑,其余5尊为明塑,堪称辽代彩塑艺术高峰的代表,本文以殿内彩塑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其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下华严寺 辽代 彩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