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宋刊元印本《增修互注礼部韻略》纸背文书存留了三百余叶,九百0一户元代湖州路户口事产登记,该资料是学界首次看到的较大规模的元代户籍文书资料,在历史学多个领域有重要研究价值。文书中充斥着大量俗体字,有些文字字形乖戾,不易识读。该文书是考察宋元时期官方正式公文书写情况的第一手文献,具有一定的文献学、文字学研究价值。同时,这批文书中以大、小写字形混杂书写的数目字人名,蕴含了宋元时期诸多历史文化信息。该文书已公布第一册录文,在此基础上,考察全部六册公文所见文字的字形、字义以及用法,可管窥宋元公文书写用字的现象及规律,也能从文字的使用上看出不同社会阶层、文化层次之人的书写用字习惯。
简介:自賈昌朝、段玉裁將漢讀局限在語言文字範圍内,積習定式,掩蓋了漢代經師"讀"的文本學涵義。"讀"有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其深層含義是在文字形體變更、興替而無法理解用不同書體文字書寫的文本時,用易字改詞方法釋讀或識讀之。漢讀就是漢代經師以此法釋讀或識讀用古文書寫的先秦文本。鄭玄《周禮注》所存杜子春、鄭大夫、鄭司農等漢讀,反映出經師漢讀文本的一個側面。就漢讀尋究漢代經師文本蹤迹,可見:一、很多異文甚至個别文句異同是漢代經師釋讀或識讀時所形成,並不一定是先秦相傳文本之不同;二、漢代經師在博士制度制約下,並不一定墨守師法家法文本,在理由充足、證據確鑿前提下,仍會突破師説與師傳文本,自創新説,形成新文本。新説與新文本是一經分立多家博士之基本前提。釐清由漢讀所産生的異文異詞乃至異句的文本脈絡,無疑是對當前比勘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異同時妄議經師竄改、增删和盲目尋求先秦不同文本來源的一種警示。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北京大学所藏朝鲜版古文献的资料价值。据统计,现北京大学所藏的朝鲜版古文献共300余种,3,600余卷,这些资料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有14种善本被收录于《朝鲜版汉籍善本萃编》(2014)中并公之于众。这些文献将成为解决一系列问题的重要资料。包括朝鲜版古文献是以何种途径传入中国的,其中是否包含韩国国内所罕见的文献,以及这些文献与韩国现存的文献之间有何种关系等。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第二章将先简要介绍《朝鲜版汉籍善本萃编》一书,第三章则将针对《朝鲜版汉籍善本萃编》中收录的6种"集部文献",对其内容及资料价值进行分析。本研究将有助于了解韩国学相关的古文献在中国藏书史上的地位。除此之外,本研究也对回顾古代中韩两国书籍交流的轨迹,探明中韩学术史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