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宋刊元印本《增修礼部》纸背文书存留了三百余叶,九百0一户元代湖州路户口事产登记,该资料是学界首次看到的较大规模的元代户籍文书资料,在历史学多个领域有重要研究价值。文书中充斥着大量俗体字,有些文字字形乖戾,不易识读。该文书是考察宋元时期官方正式公文书写情况的第一手文献,具有一定的文献学、文字学研究价值。同时,这批文书中以大、小写字形混杂书写的数目字人名,蕴含了宋元时期诸多历史文化信息。该文书已公布第一册录文,在此基础上,考察全部六册公文所见文字的字形、字义以及用法,可管窥宋元公文书写用字的现象及规律,也能从文字的使用上看出不同社会阶层、文化层次之人的书写用字习惯。

  • 标签: 纸背文书 《增修互注礼部韻略》 户籍册 俗字 数目字人名
  • 简介:宋刊元印本《增修礼部》纸背公文纸资料存留了300余叶700户以上的元代湖州路户口事产登记。目前已经完成扫描复制,是为元史学界第一次看到大批量的元代公文纸资料,也是首次发现成规模的元代户籍册。本文揭示已整理出的《增修礼部》第一册户口事产登记材料,对其格式、户类、户籍、乡村基层组织等情况做第一批分析。

  • 标签: 纸背公文纸资料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元代湖州路 整理录文 户籍册 分析
  • 简介: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公认宋代科举韵《礼部》早已亡佚。未知日本真福寺还藏有北宋刊本。本文作者对这个宇内孤本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集韵》和《礼部》的编纂工作是平行展开的,并详细考察了真福寺本《礼部》跟《附释文礼部》等三种增订本以及《集韵》在韵目、小韵、反切和增字方面的异同,借此可以了解景祐原刊本《礼部》的面貌。

  • 标签: 《礼部韵略》 真福寺
  • 简介:文章对《礼部》在宋代语言学史上的功用作了较细致的钩沉,为深入研究《礼部》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也为宋代韵书吏和宋代音韵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份切实可信的资料.

  • 标签: 《礼部韵略》著录 功用 增补
  • 简介:东汉郑玄(127—200),对《礼记》的注释能在诸家注释中脱颖而出,最终保留至今,与其涉猎广泛、博学多才有关。他杂采诸家,巧妙地利用群书来诠释、补充、校正《礼记》,看似随意点染,实为大家手笔,使得《礼记》摇曳多姿,成绩斐然。本文试对郑玄利用群书作加以分析,不当之处希就正于方家。

  • 标签: 广泛 《礼记》 博学 东汉 诠释 郑玄
  • 简介:比勘参法本是前人常用的一种校勘方法,将这种方法推广到训诂领域,就发展成了一种很有效的训诂方法。其依据是有关语料所存在的相应性;其效用则主要有四个,即考文字、破通假、求义训、辨疑义。

  • 标签: 训诂方法 语料 通假 义训 辨疑 论略
  • 简介:《六书》为宋郑樵所著《通志》'二十'之一,是一部讲解汉字形体构造的开创性著作。由历史学家王树民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的《通志二十》,是该书目前唯一的点校本。由于《六书》讨论的是汉字的古形、古音、古义,整理点校的难度极大。鲁国尧先生在提及此书的校勘时,曾多次强调音韵学知识的重要性~①。笔者

  • 标签: 《广韵》 点校本 《集韵》 鲁国尧 王树民 《通志》
  • 简介:是反映乾隆时期山东方音的韵书.本文简要介绍了这部方音韵书的得失,重点分析其294条眉牵涉到的500余字的读音.讨论它们反映出的方音演变规律和偏旁误读、形近误读、训读字等语言文字应用问题.

  • 标签: 眉注 山东方音 偏旁误读 形近误读 训读字
  • 简介:本文基于信仰的立场,从昙鸾改宗弥陀净土法门为切入点考察了他撰写《往生论》的背景以期折射其写作动机,随后对版本进行了一些说明,接着对《》的二力二道说、他力本愿说、称名念佛说、弥陀身土的判属和往生的果报阶位、智慧的往生等净土思想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中思想理论的另一基础——般若思想进行了交待,以及对其所附带涉及的其他思想进行了一些勾勒,并与《往生论》进行了一番简要的综合比较,最后对《》的历史影响作出了说明。文中对昙鸾改宗弥陀净土法门的多角度思考,对《》中引用《毗婆沙论》的易行道的说法和提出的五逆得生,以及《》与《论》的差异,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往生 净土 弥陀 昙鸾
  • 简介:王孝慈乃民國時期戲曲文獻收藏大家,尤其注重戲曲插圖的蒐集,藏品之精,世罕其儔。國家圖書館藏王孝慈藏書目録數種,題記有詳,類别有側重,多未刊佈。本文以《鳴晦廬藏曲目》爲綱,附注其他各目與戲曲文獻相關的内容,並1録王立承所撰戲曲題跋,酌加案語,梳理部分文獻的收藏源流。

  • 标签: 王孝慈 鳴晦廬藏曲略目 藏書 戲曲
  • 简介:<正>新近我有机会读到台湾出版的余迺永先生校著的《校正宋本广韵》,觉得是一本很好、用起来很方便的书。只是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甚至错误,作者亟应作些纠正或勘误之类的说明,以免贻误读者。这部书是一九七五年七月在台北联贯出版社初版印行,一九八○年十月修订再版。初

  • 标签: 广韵 又音 平声 校勘记 说文 增补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语音是士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北朝士大夫出使南朝,往往具有宣示本朝文化正统性的使命,与南方士族交往,亦有寻求文化认同的需求,为此,讲求雅正的语音十分必要。考察史书,不难发现担任聘使的北朝士族,多出自语音雅正之家。颜之推遍历南北,他所推崇的言词切正家族恰是史传所记束魏、北齐时代的聘使家族。与颜之推、萧该等人共同撰定《切》的北朝士族,亦为正音士族,多有出任聘使的经历。这些土族家族之间建立起共享音韵之学的人际网络,并表现出更强的士族文化认同感。本文讨论的南北交聘中士族语音问题只是士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却是南北朝文化态势的清晰映像,有助于进一步探求南北朝学术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 标签: 雅言 切韻 南北朝 交聘 文化史
  • 简介:晚明书画大师董其昌,书画成就巨大,官礼部尚书,故有必要对其在礼部的官宦生涯作一清理。董氏在礼部的最高任职为“起故官掌詹事府”。任职太常寺卿为在礼部任职的开始。任职南京礼部尚书既是较高荣誉的官衔,又是受排挤的闲职。“起故官掌詹事府”之“故官”,或为礼部左侍郎,或为南京礼部尚书。董氏的礼部尚书至多是一个崇衔,且未“入阁”,故未进入晚明政治权力中心。杰出的艺术才能与平庸的政治生涯构成董氏为官为艺的一生。显赫的官衔并不能代表政治生活中真正的董其昌。

  • 标签: 董其昌 太常寺 书画 大师 晚明 成就
  • 简介:《隋书·经籍志》中的老子、文子、鹗冠子、列子、庄子等所著书,称为“道学”。并云:“(道者)盖为百物之奥,圣人之至赜也。”唐承隋后,重以道教之祖李耳与之同姓倍受尊敬。唐明皇更曾下诏明确规定道教放在儒释两教之上,老子的地位亦被推在孔子和释迦牟尼之上。并一再给老子加上尊号,称为“玄元皇帝”,下诏在诸州郡遍建玄元皇帝庙,以老子为主神之外,以讲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灵真人,作为配享。由于上之所好,道教在唐代最为繁荣,甚至皇室中人也有好几位公主出家为女冠者,王公大臣也有出家为道士的,诗人贺知章即其中之一。

  • 标签: 老子 真人 道教 道士 庄子 为道
  • 简介:<正>余迴永君校著的《校正宋本广韵》是1975年7月在台北联贯出版社出版,1980年10月修订再版。初版分上下两册,修订再版时减成一册,即只有广韵本文,无广韵校勘记。1982年11月我写过一篇评余书的文章(见《语言研究》83年第2期),主要谈余书是一本好书,只是书中还有不少错误,我在文章里已列举出几十处不妥当的地方,并希望余君能做些勘误之类的说明,以免贻误读者。居间翻检余君的修订本一书,又陆续发现还有一些错误的地方,今特写出,向余君以及读余书的同志求正,仍希校著者余君用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能在再版时把指出及尚未指出的错误一一是正,则读者幸甚!

  • 标签: 广韵 宋本 初版 路刷 声散 全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末贵州天柱冷水寨侗族文人龙绪昌撰写的《兵燹志》,详细记载了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贵州天柱及其周边县域以姜映芳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与清军之间长达17年之久的斗争过程。笔者在修撰《冷水寨志》过程中,发现了这部珍贵文献手稿的存在,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现将整理标点和注释的手稿内容正式发表于此,以飨读者,旨在为从事该区域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提供史料。

  • 标签: 清末 龙绪昌 《兵燹志略》 点注 天柱冷水寨
  • 简介:礼部贡院与知贡举是辽朝科举制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礼部贡院是职掌辽朝科举事务的常设机构,辽太宗会同元年获取燕云后沿袭唐五代制度,即于南京置礼部贡院岁开贡举,以收汉族士人。而主持礼部贡院考试的主考官则称为知贡举,属临时差遣,在礼部贡院考试结束后即卸任去职。由于辽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十分重视,知贡举常由既有较高的儒学水准、深受辽朝统治者信任,又在辽朝担当高级官职的官员来充任。

  • 标签: 科举制度 礼部贡院 知贡举
  • 简介: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运行了一个多世纪的科举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即贡举考试由原来吏部所属考功员外郎主持转由礼部侍郎专掌。现通过对唐代前期科举考试发展变化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这一重大变革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 标签: 唐代 贡举 吏部 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