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本期始,我们开辟“老百姓的历史”这一栏目。这一期刊载的是黄勋拔先生《想起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该文主要是作者对50年代至70年代生活的一些回忆。虽然仅3000字,却从一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社会状况,读之如同亲历。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们更多从事的是对政治史、经济史等的宏观叙述,或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的深度研究,而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挖掘则相对不足。我们认为,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的普通百姓,是社会存在的基石,它承托着各种政治制度和官僚机构,他们的生活和行为也体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伦理观念。因此,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研究,其价值和意义并不亚于对历史的宏观叙述,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前者较后者更加真实,更能让读者对历史有深切的理解。这也是我们开辟这个栏目的目的。我们期望获得广大作者的支持,惠赐大作。凡是作为百姓身份所经历和所见所闻,只要真实、详细,均可整理成文,寄来本刊。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读者给我们提出批评和建议,帮助我们把这个栏目办好。
简介:孟超写了一个昆剧剧本《李慧娘》,预演时送我一张戏票。我因为听不懂唱词,不大看歌剧,但地方戏、昆曲,有时也看看。那天戏场上熟朋友很多,李慧娘鬼魂上场,高歌曼舞,的确看得叫人入迷。文井同志恰巧坐在我旁边,他一边看戏,一边轻轻对我说:“你看孟超,老树开花了。”他把这话对我说,我知道这是对我的好意的鼓励,可是我却惭愧得很。我和孟超,以前都算是太阳社的人。他写诗,我写些乱七八糟的短篇。大革命之后,大家都是“破落户子弟”,有点“吊儿郎当”,气味相投。他说:“你叫建南,我就叫个建北,咱俩给个兄弟吧。”他出了一本小小的诗集,归入总名《钻雄小丛书》中,我爱读诗,虽然内容和书名均已忘记,但的确记得他送了我一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