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微量元素不仅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酸盐在水体中溶解度高于其他环境介质,导致水生生物对无机酸盐)有更高的利用率。藻类能吸收无机,可将无机有效地转化为有机形态。体内的主要以蛋白、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以及代半胱氨酸和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是的主要吸收者。藻类通过食物链将传递至浮游动物、贝和鱼等动物体内,能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导致其对重金属耐受性增强。本文综述了藻类在自然界生物有机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藻类对的富集方式及代谢途径,在藻类中的生物学效应,藻类的开发利用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较全面地综述了藻类研究进展。

  • 标签: 藻类 富硒
  • 简介:在科研人员的积极探索下,国内在海洋微制取生物柴油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更宏大的项目正在酝酿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演讲时透露,明年我国将有部分城市销售含5%微

  • 标签: 生物柴油 海洋微藻 绿色石油 烟道气 前景 积极探索
  • 简介:海洋环境中苯系物污染主蜃来源于海洋溢油事故以及沿海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为探究苯系物对海洋微的毒性作用,选择球等鞭金和新月菱形作为受试生物,分别考察了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6种苯系物对2种海洋微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64.0mg·L-1暴露浓度下,6种苯系物对2种微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对球等鞭金的24h的半数效应浓度(24h-EC50)分别为:1707、12.88、7.58、0.55、0.36、0.27mg·L-1;对新月菱形的24h-EC50值分别为:1.03、0.68、0.46、0.40、0.42、0.38mg·L-1。上述研究结果勾确定苯系物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苯系物 球等鞭金藻 新月菱形藻 生长抑制 毒性作用
  • 简介:(Se)是生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以蛋白的形式表现的,植物蛋白具有抗氧化、抗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综述了在植物中的存在形态、蛋白的分类及提取方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参21.

  • 标签: 硒蛋白 提取 植物
  • 简介: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C4mim][Cl])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4mim][BF4])对四尾栅的毒性影响,测定了细胞增殖、叶绿素荧光、细胞膜完整性和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离子液体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随离子液体质量浓度和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强。计算得到96h[C4mim][Cl]和[C4mim][BF4]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49.61mg/L和42.22mg/L。测试期间发现,[C4mim][Cl](质量浓度20~200mg/L)和[C4mim][BF4](质量浓度20~150mg/L)对叶绿素荧光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胞膜完整性无明显影响,随离子液体处理时间延长,对酯酶活性表现为先刺激后抑制作用;经200mg/L[C4mim][BF4]处理细胞96h后,细胞叶绿素的平均荧光强度仅为对照组的20%,酯酶活性为对照组的5%,且95%细胞膜发生破裂。2种离子液体对四尾栅均有毒性作用,这表明离子液体一旦进入水环境,将会对水生环境带来一定风险。

  • 标签: 环境学 离子液体 毒性 流式细胞术 叶绿素荧光 细胞膜完整性
  • 简介:应用筛选出的溶细菌--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badius)进行除试验,结果表明该溶藻菌种除效果显著,对藻类的去除率在70%以上,对氨氮和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栗褐芽孢杆菌通过其分泌的一种特殊物质灭活藻类.

  • 标签: 栗褐芽孢杆菌 杀藻 机理
  • 简介:结合2009年双胞旋沟赤潮现场调查无机营养盐和双胞旋沟细胞密度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无机氮、磷源对双胞旋沟生长的影响。固定氮源(NaNO3)浓度为160μmol/L,以Nat/2P04为磷源,氮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为0.42d^-1;氮磷比为4.32时,细胞密度均能达到4×10^3~6×10^3cells/L;氮磷比为64和100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较低。固定磷源(NaH2PO4)浓度为5μmol/L,研究了3种无机氮源(NaNO3,NaNO2,NH4Cl)对双胞沟生长的影响。以NaNO3为氮源,氮磷比为4和8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也较低,氮磷比为16时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0.40d^-1)和最大细胞密度(6×10^3cells/L),氮磷比达到100时也未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以NaNO2为氮源,氮磷比为64时比生长速率最大,氮磷比为20时获得最大细胞密度,氮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以NH4Cl为氮源,延迟期较长,氮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氮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也受到抑制,氮磷比为64和100时细胞基本没有生长。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发现,以NaH2PO4为磷源、NaNO3为氮源时双胞旋沟的生长情况取决于氮磷的浓度而不是比例。而以NaNO2和NH4CI为氮源时,氮源浓度超过一定值后会对双胞旋沟生长产生抑制。

  • 标签: 海洋科学 双胞旋沟藻 氮磷比 比生长速率 硝酸盐 亚硝酸盐
  • 简介:微囊毒素对生物机体具有强烈的毒性.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微囊毒素能够诱导细胞产生氧化胁迫,这可能是微囊毒素的致毒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论文从微囊毒素诱导细胞氧化损伤以及影响其抗氧化防御系统两个方面综述了微囊毒素诱导细胞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氧化胁迫 致毒机理 抗氧化防御系 细胞氧化损伤
  • 简介:为探讨钻井液及其组分的毒性效应,采用荧光技术研究了一种水基钻井液WBF及其7种主要组分(HXJ、PAC141、KPAM、PolyAL、XC、PolyA、Mud)对海洋微中肋骨条(Skeletonemacostatum)的毒性作用,以未加入WBF或其组分的中肋骨条的叶绿素荧光强度为参照,计算得到钻井液及其组分对中肋骨条不同时间的EC50值.结果表明:WBF的7种单组分中,PolyA对中肋骨条的96hEC50=2×103mg·L-1,为有毒组分,PolyAL的96hEC50=3×104mg·L-1,为低毒组分,其余5种组分无毒;WBF的有毒和低毒组分复配时其毒性与作用时间有关,PolyA与PolyAL在24h之内表现为协同作用,之后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WBF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有毒组分,而低毒和无毒组分对钻井液的毒性有协同增强作用.

  • 标签: 钻井液 组分 生物毒性 中肋骨条藻 荧光技术
  • 简介:红外测试中联合作用的评价方法是急性毒性红外测试法的重要组成,为建立其评价方法,用敏感和重金属、有机药品、农药开展了探索性实验.首先确定联合作用系数θ的计算式和总均偏差系数f,用其构建联合偏差系数法;再用实验得到的f=0.06调整相加作用的θ理论值(θ=1),联合偏差系数θi分别在大于、等于、小于1+0.06或1-0.06时,评价联合作用类型;最后进行二元药品对敏感联合作用的验证实验,验证联合偏差系数法的可行性.结果发现,4种重金属6种混合对短线脆杆(Fragilariabrevistriata)的联合作用为:3次拮抗作用,2次独立作用,1次相加作用;4种有机药品6种混合对羊角月牙(Selenastrumcapricornutum)的联合作用为:2次协同作用,3次独立作用,1次拮抗作用;8种农药12种混合对水华鱼腥、纤细裸的联合作用为:9次拮抗作用,3次独立作用;一组验证实验包括液加药、测试、计算和评价,共需要60min,而用光密度、细胞数、叶绿素含量、细胞干重作为测试指标进行藻类急性毒性实验,需要24h~96h.对验证结果分析可知,用所构建的联合偏差系数法评价二元药品对敏感的联合作用,具有可行、快速、简便的优势.

  • 标签: 藻红外测试 联合作用 重金属 有机药品 农药
  • 简介:在以往红外测试技术的急性毒性测试中,每次每个测试杯测试1个温,共2个测试组,并用最大响应温差1个指标进行毒性评价,测试结果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不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1)每次每个测试杯连测3个温;2)改为3个测试组;3)将单指标法改为三指标法;4)增加测试结果的重现性分析。通过蒸馏水毒性测试实验和重金属毒性测试实验,分析改进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指标方法中,三指标法控制假结果出现率为20%,控制效果最好;在测试4元重金属共存(总浓度0.066~0.156mg·L^-1)的毒性时,测试3个温的所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均为100%/100%,测试1个温的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为67%/100%,表明测试高浓度的重金属毒性时,不同指标法都有很好的评价效果;在测试一元重金属(0.001~0.1mg·L^-1)毒性时,只有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是100%/100%,远高于其他指标法,表明只有三指标法才可准确测试低浓度重金属的毒性。在测试5种不同重金属共存的毒性时,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平均为86.8%/100%。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技术用于化学品急性毒性测试,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结果可靠。

  • 标签: 化学品 藻红外测试 三指标法 技术改进
  • 简介:基于谷胱甘肽(GSH)解毒作用探讨了微囊毒素-RR(MCRR)在不同动物肝脏和肾脏合作下的代谢机制。通过人工合成MCRR的谷胱甘肽代谢物(MCRR-GSH),腹腔注射至鲫鱼和大鼠体内,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定量检测MCRR-GSH及其下游半胱氨酸代谢物(MCRR-Cys)在组织内的代谢动力学变化。在72h的暴露实验中,实验组鲫鱼和大鼠体内均定量检测到MCRR-GSH和MCRR-Cys。MCRR-GSH在肾脏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鲫鱼和大鼠体内累积浓度分别是(0.161±0.001)和(0.116±0.005)μg·g^-1DW。同样的,MCRR-Cys主要分布于鲫鱼和大鼠的肾脏组织。鲫鱼肾脏中MCRR-Cys的浓度出现明显的波动,而肝脏和胆汁内的MCRR-Cys浓度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大鼠肾脏内MCRR-Cys的浓度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浓度范围为(8.899±0.817)μg·g^-1DW至(3.336±0.263)μg·g^-1DW。基于以上结果推测,微囊毒素在肝脏和肾脏合作下的解毒过程为:MC在肝脏内经GSH结合作用生成的代谢物MC-GSH随血液循环转运至肾脏,在肾脏内MCGSH快速地转化为下游代谢物MC-Cys以促进排泄。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鲫鱼 大鼠 谷胱甘肽 解毒机制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微囊毒素(MCs)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蓝藻的爆发性繁殖产生的最常见的毒素,因其分布广、结构稳定、毒性大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微囊毒素在我国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和典型毒性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另外,针对目前毒素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可为有效降低环境中微囊毒素的潜在安全风险及深入研究其生态毒性效应提供支持。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环境暴露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 简介:得克隆(DechloranePlus,DP)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POPs特性和环境毒性,但其生物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选择水生初级生产者纤细裸(Euglenagracil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细胞生长状况、光合色素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DP对其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DP对纤细裸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DP浓度较低时(0.1和0.5mg·L^-1DP)类胡萝卜素含量受到轻微抑制;较高浓度DP暴露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增加,同时高浓度DP(8mg·L^-1)下MDA含量显著上升,提示膜结构受到损伤;表明较高实验浓度范围内,DP对纤细裸的生长及抗氧化系统均产生一定影响,结果将为DP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得克隆(DP) 纤细裸藻 毒性效应 生长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
  • 简介:研究考察了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24h和72h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斜生栅(Scenedesmus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海水小球藻(Chlorellaspp.)以及等鞭金(Isochrysisgalbana)为指示生物,采用COD浓度较高的焦化厂实际生产废水和制药厂实际生产废水、COD浓度较低的印染厂生化处理后出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作为受试水体,以微的生长抑制率为测试指标,评价微对不同行业废水的急性毒性效应和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的急性毒性效应有所不同:焦化废水对等鞭金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制药废水对斜生栅的毒性效应最为明显,印染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较为显著,说明不同微对不同行业废水毒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废水毒性评价中受试物种的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焦化废水 印染废水 制药废水 城市废水 微藻 生物毒性评价
  • 简介: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系列人工合成的新型有机污染物,由于长链的PFASs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性,短链PFASs逐渐作为替代品而被广泛利用。为探讨不同碳链长度的PFASs在水生浮游植物中的蓄积能力,选取7种PFASs为目标物,以斜生栅(Scenedesmusobliquus)、钝顶螺旋(Spirulinaplatensi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作为受试生物进行富集动力学实验,测定24h时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factors,BCF)。结果表明,染毒浓度为10μg·L^-1时,全氟癸烷羧酸的富集能力最强,在斜生栅、钝顶螺旋和蛋白核小球藻中的浓度分别为1894ng·g^-1、88.0ng·g^-1、990ng·g^-1。3种微中全氟烷基磺酸的BCF均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全氟烷基羧酸的BCF基本遵循同样的规律,只是在钝顶螺旋体内,全氟己烷羧酸的BCF高于全氟辛烷羧酸。此外,PFASs在斜生栅中的浓度均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不同藻类的富集能力与其表面积、脂肪及蛋白质组成有关。

  • 标签: 全氟烷基化合物 微藻 生物富集因子
  • 简介:以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供体研究了NO对海洋微生长的影响.对不同浓度SNP在海水介质中释放NO的过程进行了监测;对所培养的亚心形扁(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中肋骨条(Skeletonemacostatum)进行密度测定,观测NO对微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10和100μmol·L-1的SNP释放NO浓度大约分别为6×10-9、9×10-9和2×10-7mol·L-1左右,而释放时间分别为4、5.5和7.5h.研究表明,NO对不同微有明显不同的作用规律:NO持续作用下,对亚心形扁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8mol·L-1数量级;对赤潮中肋骨条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9mol·L-1数量级;赤潮对NO的响应比非赤潮更灵敏,NO可能是海洋生态系中微生长重要的调节因子.

  • 标签: 一氧化氮 微藻 硝普钠 荧光法
  • 简介:为探讨细胞膜电信号对重金属离子的响应特征,运用细胞外表面技术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淡水藻——大型轮(Nitellaflexilis)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对汞、镉、铅的快速反应.结果表明,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对汞、镉响应灵敏且快速,30min内即对1μmol·L^-1Hg^2+、Cd^2+表现出超极化和膜电阻增大反应,而5、10μmol·L^-1Hg^2+、Cd^2+则在15min内引起细胞去极化、膜电阻减小,且剂量效应显著.细胞膜电信号对Pb^2+的响应浓度为100μmol·L^-1,30min内细胞先去极化后超极化,膜电阻持续增大.重金属作用前后相比,高浓度Hg^2+、Cd^2+(5、10μmol·L^-1)导致细胞不可逆损伤,而其低浓度所致的损伤可恢复.Pb^2+致细胞不可逆损伤的最低浓度为500μmol·L^-1.对比膜电信号对3种离子的响应特点,发现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对Hg^2+和Cd^2+的响应灵敏度大于Pb^2+.

  • 标签: 藻细胞 膜电位 膜电阻 重金属 快速反应
  • 简介: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环境工程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水体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微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水体治理手段备受关注。微具有吸收营养盐、净化水体、提高水质的特点,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微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生长受限、收获难题等。深入研究微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及优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环境工程中微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 标签: 微藻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 应用 治理
  • 简介: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环境工程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水体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微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水体治理手段备受关注。微具有吸收营养盐、净化水体、提高水质的特点,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微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生长受限、收获难题等。深入研究微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及优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环境工程中微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 标签: 微藻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 应用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