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非桥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患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夹板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每组各有1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夹板固定组中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单纯的夹板固定处理,而对外固定支架组中的患者进行非桥式外固定支架治。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外固定支架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而夹板固定组中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即相对于夹板固定组,外固定支架组中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取非桥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更为安全有效,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对患者的损伤,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治疗小腿严重创伤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2001年4月至2010年12月,回顾性分析对41例小腿严重创伤病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或组合移植,皮瓣血管桥接或嵌入受损胫前或胫后血管的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覆盖创面,同时改善或重建伤肢远端血供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41例58块组织瓣52块皮瓣Ⅰ期成活,皮瓣坏死膝下及膝关节平面截肢各1例,皮瓣部分坏死VSD封闭引流换药肉芽生长后植皮3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士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监测,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有效的各项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entacam系统校正眼压的准确性。方法用NCT为患者测量眼压,用Pentacam系统的5种眼压校正方法对NCT值进行校正,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CT值低于Pentacam校正值,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各组眼压值之间呈正相关;CCT与NCT、Kohlhaas呈正相关,与Ehlers呈负相关(P<0.05),与Dresden、Orssengo/Pye和Shah之间无相关性;NCT受CCT影响最大,各种方法与CCV均无相关性。结论Pentacam系统对NCT值的校正结果可靠、真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测量血压时,血压计汞柱零点位置等于、高于、低于心脏和肱动脉平面时,所测得的血压值有无差异。方法观察200例住院病人,对每例病人进行血压测量3次第一次,将血压计汞柱零点与病人的心脏、肱动脉处于同一平面;第二次,将血压计汞柱零点高于心脏、肱动脉水平10厘米;第三次,将血压计汞柱零点低于心脏、肱动脉水平10厘米;将三次测量的血压值两两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次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量血压时,心脏、肱动脉保持在同一平面,血压计汞柱零点位置等于、高于、低于心脏、肱动脉平面时,对血压值影响不大。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增城市计生、妇幼部门联合进行“两癌”的防治模式的全面分析,并对增城市各部门间对联合进行“两癌”防治的协作机制进行进一步探索,以达到最佳效果的目的。方法利用计生及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以及相关各部门的有调协作,共同完成了对“两癌”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对增城市9000例女性随机抽查,进行“两癌”筛查及干预工作。结果通过计卫联手开展增城市“两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与筛查干预,取得了极佳的效果,并对增城市9000女性进行随机抽查,知晓率达88.1%(知晓人数7929/调查总人数9000),治疗率94.6%((已接受治疗的癌前病变+癌人数191)/检出癌前病变+癌总人数202),控制率达到83.2%(癌前病变人数168/检出癌前病变+癌总人数202),而“两癌”晚期癌的发病率也大大降低,使增城市女性“两癌”的危险因素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以增城市计生、妇幼部门等相关部门有效的互相协作,联合进行“两癌”的防治模式,并取得了极佳的防治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桥脑梗塞的临床症状表现与影像检查的关系。方法对桥脑梗塞病患的临床表现与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全面深入观察临床症状表现与病灶具体位置的内在联系。结果桥脑梗塞主要临床表现有肢瘫,半身麻木、视力不清、听力障碍、喝水时容易呛咳等现象。如果是在桥脑上部发生的小范围的梗塞灶症状表现较轻,如果是在桥脑中下部发生的桥脑梗塞就有明显的偏瘫等临床表现。一部分病患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调查中80例病患病灶发生在桥脑中上部,65例病患梗塞灶发生在脑桥正中位置。经过相关检测CT检测阳性概率为30%,核磁共振成像检测阳性概率为100%。结论经过以上分析桥脑梗塞大部分发生在桥脑的中上部,主要临床表现有肢瘫,半身麻木、视力不清、听力障碍、喝水时容易呛咳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