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静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脑出血患者334例,观察其急性期脑出血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等。结果镇静治疗组急性期再出血率、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镇静治疗可降低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局部组织的血管情况,探讨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病机理。方法以25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为观察组,20例其他外阴手术者的外阴皮肤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D34在外阴白斑病变皮肤中的表达及MVD值,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CD34在三型外阴白色病变中均有表达,其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型之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阴白斑的MV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型外阴白斑的MVD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阴白斑存在血管的异常,血管的改变可能是造成营养不良的直接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组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腹泻患儿,并且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这100名患儿细分成两组,50名对照组患者给予蒙脱石散治疗,50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治疗,就临床运用效果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平均治愈时间与治疗总疗程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P<0.05);结论基于蒙脱石散的治疗方案,运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针对腹泻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临床疗效,并且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具备较高的治疗安全、便捷性以及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气压泵在不同使用时间情况下,观察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DVT的临床效果,以明确气压泵使用时间与DVT之间的关系,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气压泵,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方法6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推荐预防DVT常规措施基础上,对照组20分钟/次,实验组60分钟/次,收集患者不同时间段D-二聚体检测结果,踝上5cm、髌骨下10cm、髌骨上15cm肢体周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D-二聚体值,不同部位肢体周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手术患者早期使用气压泵预防DVT,在不同使用时间情况下,对DVT预防均有效,临床护士可采用单次使用气压泵20分钟进行DVT预防,节约临床护士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60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的资料,采用沈大内窥镜,直径9mm,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设置切割电极功率80~100w,电凝电极功率40~50w,冲洗降温介质采用5%葡萄糖液。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30分钟,术中出血5~30ml,术中有部分患者有轻微下腹坠胀或及阴道烧灼感,未行特殊处理。患者于术后5天开始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少量出血,持续15天左右,无需特殊处理。
简介:目的对曲马多与0.15%布比卡因加氯胺酮两组镇痛液在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产科手术150例,随机等分为3组:(1)曲马多组(Ⅰ组),曲马多10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2)布比卡因组(Ⅱ组),布比卡因15mg+氯胺酮2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3)对照组(Ⅲ组)生理盐水10ml。各组均于手术缝皮时缓慢推注人硬膜外腔。观察并记录其镇痛效果、平均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副作用的发生及48h追加止痛药的情况。结果(1)镇痛效果:Ⅰ组、Ⅱ组明显优于Ⅲ组;(2)平均镇痛时间:Ⅰ组、Ⅱ组明显长于Ⅲ组;(3)恶心、呕吐:Ⅰ组、Ⅱ组与Ⅲ组发生率相似;(4)肛门排气时间:Ⅰ组、Ⅱ组与Ⅲ组相似;(5)48h追加止痛药:Ⅰ组、Ⅱ组优于Ⅲ组;(6)呼吸抑制、皮疹、瘙痒、低血压三组均未发生。镇痛效果、平均镇痛时间: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Ⅰ组与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三组问无显著性差异;术后48h止痛药的应用: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术后均无呼吸抑制、皮疹、瘙痒、低血压等。结论曲马多和0.15%布比卡因加氯胺酮硬膜外注药镇痛效果确切,应用方便,价格低廉,术后镇痛较为理想,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文献提高对家族性自发性气胸的认识。方法两个家族共7例患者,4女3男,共10次气胸发作。肺CT检查,多有肺大泡,有两人行肺大泡切除术。结论家族性自发性气胸发病年龄较大,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简介:背景: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皮损区表现较高的经表皮失水率(TEWL),提示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否未受累皮肤屏障功能亦受损仍存在争议。目的:与对照组皮肤相比,研究AD患者未受累皮肤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渗透性。方法:用角质层(SC)胶带粘贴法评估经皮渗透。将20例A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前臂中部暴露于1%SLS4h,然后用胶带将SC剥离。测定每一个粘贴胶带中SLS的量。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推论出扩散系数与在水和SC间SLS的分配系数。结果:两组SC厚度相似,但AD组TEWL高于对照组[x±s分别为8.4±4.3g/(m^2·h)和6.3±2.0g/(m^2·h)]。对照组的SC厚度和TEWL有相关性,而AD组未发现二者相关。SLS通过AD患者未受累皮肤的扩散系数比对照组高[x±s分别为12.7±5.8×10^-9/(cm^2·h)和6.2±3.0×10^-9/(cm^2·h)],而AD组水与SC间的分配系数较对照组低(x±s分别为137±64和196±107)。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AD组患者的SLS透入SC的渗透模式不同。这一结果说明甚至AD患者的未受累皮肤也存在屏障功能改变,强调了保护皮肤和避免接触化学品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时期肾脏疾病合并的高血压患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肾脏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选出62例,以时期为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是从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作为第一小组;另外一组则是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作为第二小组,对这些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式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肾脏疾病合并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治疗方法进行简要论述。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引发肾脏疾病患者出现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包括肾动脉狭窄、多囊肾以及肾脏炎症等,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肾脏血管因受压迫或阻塞出现狭窄情况所导致的。同时还和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上一般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保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结论引发肾脏疾病患者出现高血压病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就是因为肾脏血管狭窄导致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血管扩张治疗,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减小患者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患者临床及肌肉指标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了404例门诊长期随诊、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老年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年轻老年组、老老年组及长寿老年组;并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共识2019年诊断标准,将各年龄段老年人群又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记录一般临床数据资料,并测定上臂围、小腿围、外周骨骼肌指数、握力、日常步速、简易体能状况量表及3 m起立步行实验(3mTUG)等数据,同时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仪进行人体成分测量。结果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年龄为(85.24±8.23)岁,其中年轻老年组90例(22.28%),老老年组165例(40.84%),长寿老年组149例(36.88%)。共筛选出肌少症患者123例(30.45%),各组间患病率分别为年轻老年组25例(27.78%)、老老年组47例(28.48%)、长寿老年组51例(34.23%)。相较于非肌少症,各年龄组的肌少症患者的基础代谢率显著下降,年轻老年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下降,老老年组和长寿老年组肌少症患者的腰围和体质指数下降,老老年组肌少症患者体脂百分比升高。在肌少症人群中,相较于年轻老年组,长寿老年组肌少症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多组间比较结果提示,相较于年轻老年组,老老年组及长寿老年组的谷丙转氨酶及前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清肌酐升高,外周骨骼肌指数无显著变化,但握力[(27.7±5.9)kg比(23.2±6.9)kg比(21.4±5.8)kg,F=5.81,P=0.004]、步速[(0.8±0.2)m/s比(0.7±0.2)m/s比(0.5±0.2)m/s,F=11.88,P=0.000]、小腿围[(33.4±3.3)cm比(15.9±8.4)cm比(31.5±3.1)cm比(30.9±3.3)cm,F=3.58,P=0.031]均显著下降,3 m起立步行实验[(10.0±2.1)s比(15.9±8.4)s比(20.8±12.8)s,F=6.98,P=0.001]时间增加。偏相关分析提示年龄与握力(r=-0.374,P=0.001)、日常步速(r=-0.441,P=0.000)、小腿围(r=-0.223,P=0.017)呈负相关,而与3mTUG时间与年龄间呈正相关(r=0.319,P=0.009)。结论相较于年轻老年肌少症患者,高龄肌少症患者肌肉功能、肌肉力量和下肢肌肉质量出现了明显下降。伴随年龄的增长,我们需更加关注肌肉功能、肌肉力量及局部肌肉质量的变化对不良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