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建立反馈制度后不合理处方的变化,以期为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合理、规范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对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处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一年期间医嘱审核处方总计145,870张,其中2023年第一季度有36,452张,第二季度有36,100张,第三季度有36,608张,第四季度有36,710张。通过建立持续性的反馈机制,定期分析并反馈处方错误情况,由药师和临床医师共同讨论处方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在引入反馈机制后,发现不合理处方共计842张,不合理率为0.57%。2023年第一季度不合理处方率为0.68%,至2023年第四季度降至0.48%。结论:通过引入针对性的反馈机制,并加强药师与医师之间的互动,可以显著改善处方质量,降低不合理处方率。这一做法能有效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增强处方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提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用药安全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穿戴设备在术后康复中实时监测与反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将80例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智能穿戴设备辅助康复)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设备佩戴,数据输入,运动与生理参数监测以及接收反馈与提醒等操作。通过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检验和t检验评估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实验组在肌肉力量(74.5±0.5,vs.71.5±0.7),疼痛评估(73.5±1.5,vs.72.5±0.7)及日常生活功能(79.5±1.5,vs.61.5±2.1)三个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穿戴设备在术后康复中展现出显著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感知,并显著改善日常生活功能。因此,推广智能穿戴设备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康复方案,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则采用反馈式健康宣教。结果 两组在产后自护知识评分,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母乳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和产褥期自护知识上,实验组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恢复效果上,实验组的优良率达到97.5%,优于对照组的82.5%(P<0.05)。产后知识知晓率,实验组达到100%,高于对照组的85%(P<0.05)。 结论 反馈式健康宣教能明显提高产后母亲的自护知识水平,促进产后恢复,有效提高产后知识的知晓率,值得在母婴同室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和临床双向反馈模式对检验质量提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2年7月到2023年9月收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两组患者检验质量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及时反馈率、结果误判率83.33(50/60)、1.67(1/60)和30.00(18/60)、16.67(10/60),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标本检验知晓度有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临床检验中采取检验和临床双向反馈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误判率,检验质量更高,对于标本检验知识知晓率更高,有推广应用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多点反馈护理管理对脊柱结核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法,对本院于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66例脊柱结核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33例采取多点反馈护理管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2.50±1.00)分,与对照组的(83.00±0.50)分比较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3%,与对照组的27.27%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 脊椎结核患者采取多点反馈护理管理干预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多点反馈护理管理对脊柱结核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法,对本院于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66例脊柱结核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33例采取多点反馈护理管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2.50±1.00)分,与对照组的(83.00±0.50)分比较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3%,与对照组的27.27%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 脊椎结核患者采取多点反馈护理管理干预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慢阻肺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及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配合率97.78%、总满意率95.56%,对照组治疗配合率82.22%、总满意率77.78%,前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干预后,可显著提高慢阻肺患者治疗配合程度,利于疾病康复,其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沙盘游戏在儿童多动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儿童多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其中,35例患者接受生物反馈联合沙盘游戏干预,作为实验组,另外35例患者接受传统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特征相似。实验组在每周接受3次生物反馈联合沙盘游戏干预,持续12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多动症状状况有明显改善,行为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在治疗后的12个月内,实验组的多动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多动症状评分变化不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也有显著提高。结论:生物反馈联合沙盘游戏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效果。通过提供实时的生物反馈和情感宣泄的机会,生物反馈联合沙盘游戏可以调节多动症患者的情绪和行为,改善他们的多动症状,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的管理策略。方法:对比2022年与2023年医院内部监控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别抽取上述两年份之中的40例医保收费项目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即2022年未实施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抽取样本40例,2023年实施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抽取样本40例。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以及满意度来进行分析,明确医院实施DRC支付前后医保事前监控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分析医保管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DRG支付前后的不合理收费发生率以及各临床科室对医保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本院在实施DRG支付之后,医院实施医保事前监控反馈所呈现出的不合理情况发生率出现明显下降,可看出明显差异(P<0.05);医院实施DRG支付之后,临床科室对医保管理工作满意度出现明显提升,可看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院有效加强医保的智能化监控以及管理,落实DRG支付病例展开合理监督与管理,能有效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准,使得医保基金的使用以及管理工作科学性获得提升,增强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性,建议对此种医保监管方式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药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肛肠病的进展。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100例肛肠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中医药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在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及治疗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80%的患者报告症状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中仅有50%的患者有类似反馈。生活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平均提升了20%,对照组提升幅度为10%。治疗满意度调查表明,观察组中有90%的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对照组为70%。结论:中医药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在肛肠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并获得较高的治疗满意度。本研究为肛肠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在医院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质控反馈联合层级管理模式,观察其临床影响。方法:总研究期2023年1月-2024年1月,随机筛取观察对象80例,均为医院病房住院患者,选择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对应分组,分别命名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前者给予质控反馈联合层级管理,后组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评定不同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定结果中,观察组各项目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将质控反馈联合层级管理模式引入临床,应用于医院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慢阻肺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其护理干预下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的状况。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自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期间接收的80例慢阻肺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并通过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研讨组,参照组给予慢阻肺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给予慢阻肺患者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每组各有40例。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研讨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经过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慢阻肺患者在护理中使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音反馈技术在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言语能力恢复的促进作用。研究旨在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进行,共纳入构音障碍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的康复训练,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康复训练中增加语音反馈技术,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康复方法。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评分变化,采用言语功能评分系统(Speech Function Rating System, SFRS)进行量化评估,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恢复时间、训练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言语功能评分提升25.3%(60.4±5.2对比35.2±4.1),对照组提升14.7%(49.8±4.7对比34.8±3.9);实验组康复时间缩短2.3个月(3.2±0.6对比5.5±0.8),依从性和满意度分别为90%和9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语音反馈技术在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言语功能,缩短康复时间,并增强患者的训练依从性。该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建议在构音障碍康复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