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含糖饮料及人工甜味剂饮料摄入与人群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方法以sugar-sweetened beverages、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cardiovascular disease、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冠心病、卒中、脑卒中、脑出血、心血管疾病为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roQues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截至2020年5月31日发表的饮料摄入与新发心血管疾病关联的相关文献,同时从ClinicalTirals.gov、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网站补充收集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3软件分析数据,计算合并的RR(95%CI)值、检验异质性、评估发表偏倚。结果从检索的40 804篇文献中,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12篇来自欧美国家,2篇来自亚洲国家。研究对象的基线平均年龄为52~6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6~26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最低组相比,合并的含糖饮料摄入量最高者冠心病、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RR(95%CI)值分别为1.11(1.04~1.18)、1.10(1.01~1.19)及1.09(0.96~1.24);合并的人工甜味剂摄入量最高者冠心病、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RR(95%CI)值分别为1.10(0.98~1.23)、1.19(1.09~1.29)、1.32(1.15~1.52)。对于卒中亚型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最低组相比,合并的含糖饮料摄入量最高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RR(95%CI)值分别为1.10(0.99~1.22)、0.86(0.71~1.04);合并的人工甜味剂摄入量最高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RR(95%CI)值分别为1.23(1.04~1.46)、1.33(1.03~1.72)。结论摄入过多含糖饮料或人工甜味剂饮料可能增加人群冠心病及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对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含量进行同时检测分析的方法。方法用中性氧化铝柱固相对样品进行萃取净化,分离物质为Novopak-C柱,流动相为浓度为0.010mol/L的乙酸铵溶液和甲醇,然后实施梯度淋洗。结果甜味剂与防腐剂均达到良好分离效果,2.1~200ug/ml线性范围内,r值在0.9995~0.999之间,89.0%~104.5%的回收率,0.2~1.3ug/ml检出限,测定时间为7min以内。结论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较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具有较高的回收率,操作方便,对于饮料食品防腐剂和甜味剂检测非常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牙齿美白剂及酸性饮料对釉质表面结构的影响。方法取若干新鲜离体牙并随机分成A、B、C三个实验组,对A组新鲜离体牙采用beyond冷光牙齿美白胶贴进行表面涂覆,对B组新鲜离体牙采用可乐进行表面涂覆,对C组新鲜离体牙采用橙汁进行表面涂覆,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三组新鲜离体牙在涂覆后即刻、7d、14d时的表面形貌和Ca/P值,并采用显微硬度仪对其涂覆前后的牙釉质显微硬度进行检测。结果三个实验组的新鲜离体牙在涂覆后即刻时牙釉质表面均出现脱矿现象,Ca/P值均明显降低,显微硬度值均明显降低,与未经涂覆的新鲜离体牙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d时牙釉质表面矿物均有所恢复,Ca/P值均有所升高,显微硬度值均有所升高;14d时牙釉质表面矿物均恢复至正常水平,Ca/P值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显微硬度值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未经涂覆的新鲜离体牙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美白剂会导致釉质表面出现脱矿现象,但与常见的几种酸性饮料相比其脱矿现象在正常范围内,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釉质可再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