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分离法(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s-on-beads,BoBs)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西京医院产前诊断中心1973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进行BoBs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973例羊水中,共发现异常核型150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145例,BoBs检出133例。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组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占该指征的81.82%。150例异常核型中,BoBs和核型分析均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124例,占异常核型的82.67%;BoBs检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5例,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性染色体嵌合7例,BoBs检出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结构异常14例,BoBs结果未见异常。结论BoBs技术可以快速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基因微缺失/微重复,联合染色体核型、基因芯片(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可对染色体结构异常和低嵌合正确检出,大大提高了产前诊断的效率与准确性。
简介:摘要中国包牺之观早已成就了叁天两地的相关原理。奇素数既是奇数又是素数更是象数。观照明一天径开,拉抻一咸数域匹。象数贞一开天拉抻度法可以照见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数象乾坤可以度显出来;G23G小象式可以算出来;兆式可以轻轻唤出来。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G23G就是那自然数共同特征。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角膜塑形镜治疗后角膜形态的变化,评估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134例134眼近视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平均年龄10.66±1.79岁,均取右眼数据进行研究。分别在戴镜前及戴镜后3、6、12、18、24mo检查视力、眼轴和角膜地形图。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戴镜后3、6、12、18、24mo的光学区偏瞳孔中心距离分别为0.84±0.45、0.77±0.40、0.79±0.41、0.78±0.41、0.79±0.4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7,P=0.319)。戴镜24mo后平均光学区偏中心距离为0.79±0.35mm,眼轴增长均值为0.32±0.30mm。戴镜24mo后平均偏中心距离轻度(<0.5mm)、中度(0.5~1.0mm)、重度(>1.0mm)的眼轴增长分别为0.45±0.34、0.32±0.28、0.23±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5,P=0.024)。戴镜后的平均偏中心距离和眼轴增长经线性回归分析,其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F=7.246,P=0.008),线性回归方程Y=0.478-0.194X。戴镜24mo后,18眼有重影,其偏中心距离均值1.18±0.36mm;116眼无重影,其偏中心距离均值0.73±0.31mm,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1)。结论:光学区偏中心距离在角膜塑形镜治疗3mo后趋于稳定,且对控制近视的效果和视觉质量有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眼科裂隙灯检查与治疗时额托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实际使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6月 1日至 2018年 1月 5日因患有眼科疾病来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 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查及治疗时是否使用额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5例。对照组不使用额托;观察组使用额托。 结果:观察组的25例患者相较于对照组 25例患者检查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戳伤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眼科检裂隙灯检查及治疗时使用额托的设计合理有效,能够有效提高成功率降低戳伤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无创接生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采取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联合无创接生法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新生儿窒息率、第二产程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会阴水肿、会阴II度裂伤、会阴切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会阴I度裂伤和会阴完整占比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施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联合无创接生法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性,保证母婴健康,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对一培训法对脑病科新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本院脑病科 40 例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这 40 例新护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护士实施岗位轮转制培训法并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护士则给予一对一培训法设为观察组,每组各有新护士 20 例。对比两组新护士阶段性培训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综合考核成绩。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护士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两组新护士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 83.47±4.18 分(观察组)、 71.24±3.47 (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 P<0.05 。而且观察组护士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鲜明的对比性: P<0.05 。 结论:一对一培训法在脑病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新护士的护理能力、护理质量,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部队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基层部队工作人员100例,将其按照运动系统伤病分为一下四组颈腰病;关节、肌腱等炎性痛;软组织挫伤;骨与关节损伤,对所有患者就诊时病情以及就诊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随访情况进行登记。结果颈腰病的患病比例远远大于其他病症,软组织挫伤的患病比例最低。结论官兵服役期间,颈腰痛以及关节、肌腱等炎症痛的发生多与训练过度,防护不足以及早期出现伤病后未能进行有效的休息以及治疗有关。而骨关节损伤和软组织损伤多由训练意外引起,结果显示,这两个伤病是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可行性,探讨建立以儿童保健医生提供服务的多元社区(基层)服务形式,将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向家庭普及,以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行为全面发展。方法以广西容县罗江中心卫生院为研究基地,将罗江镇的7个村委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1~3岁儿童采取横向对照与纵向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服务方法及组织实施形式,初步整理出一套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适宜方案。结论通过对社区(基层)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培训是可以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工作的,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是切实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切单额开颅手术在前颅底肿瘤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8年6月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前颅底肿瘤患者随机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使用冠切单额开颅手术切除前颅底肿瘤,对照组行经额颞入路开颅手术,手术结束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两组肿瘤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有明显差异,行冠切单额开颅手术组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术前(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数量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切单额开颅手术能够有效切除前颅底肿瘤,且复发率较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急性牙髓炎患者采取一次性根充法和分次根充法的治疗成效。方法本次的66例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急性牙髓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取分次根充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根充法进行治疗,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成效为96.97%,相比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根充法方式,可有效提升急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疼痛、肿胀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究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选取7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70患者在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之间均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实验组(n=35例,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和常规治疗组(n=35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常规治疗组患者为71.4%,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对急性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操作简便,见效快,患者治疗过程更为舒适,是一种效果更佳的治疗方法。